试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时间:2022-07-22 12:21:46

试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摘要】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审计在维护其经济秩序方面发挥的作用日趋明显。但是市场经济是多元的,审计本身也存在着局限性,审计风险更是普遍存在于各种审计活动中,致使诉讼事件不断发生。为此,怎样去认识审计风险,怎样具备审计风险意识,怎样积极防范审计风险以及怎样减少诉讼事件的发生,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审计风险;成因;防范

1.审计风险的定义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由此可以看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会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指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得出结论后,表明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

审计风险也可以用一个决策模型表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其中审计风险是由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策略所确定的,而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则与企业有关,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了解企业及其环境以及评价内部控制对两者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确定检查风险,并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将审计风险控制在会计师事务所确定的水平。

2.审计风险的特征

2.1 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利用专业知识与已有的积累经验去进行判断、估计,只要这样去做,难免就存在该判断、估计的正确与错误,必然存在风险问题。由此可见,审计工作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2.2 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此性质指出,并非所有的审计风险都要承担责任或遭受经济损失,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潜在的风险才会转化为现实的风险,才会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由此看出,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潜在的存在于审计工作中,只要某种审计错误不被发现、验证,就不会带来实际的经济损失。

2.3 审计风险的过程性

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即只要有审计活动发生的地方就一定有审计风险的存在。从接受审计项目,签订业务约定书,到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再到最后形成审计报告,处处存在着审计风险。可以说,审计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3.审计风险的成因

3.1 法律环境的影响

审计人员的行为如果损害了国家、委托人、受托人等其他相关第三者的利益,那么上述任何一方都可以依法追究注册会计师的责任。[1]但是,审计本身的固有特征并不去要求审计人员发现会计报表中的所有错报,即如果不是由于审计人员的过失造成的经济损失,理论上审计人员可以不承担责任,以上理解却与现行的相关审计方面的法律有所冲突。舆论导向往往认为只要被审计单位的实际表现出来的情况与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产生不一致而导致了经济损失,审计人员就应承担法律责任,赔偿相应的损失。这就是由于法律的不完善造成的审计风险。

同时涉及审计的相关法律例如《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公司法》等,由于其立法顺序时间的不同以及伴随现实情况发展的不同,在审计责任的界定方面存在着诸多矛盾之处,这也导致针对审计人员的诉讼问题层出不穷,审计风险也相应增加了。

3.2 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和审计对象日趋复杂的影响

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企业竞争也在日益加剧,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信息系统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审计对象、内容的广泛,得出相对合理的审计结论的难度也相应加大,审计人员失误的可能性越大,审计风险就越大。

此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审计风险。如果企业在内控方面很薄弱、甚至存在集体舞弊,审计人员获得的审计资料就是虚假的,这就诱使审计人员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较大的审计风险也就相应产生了;同时,审计业务还可能要求审计人员就企业的未来持续经营能力出具报告,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审计人员难以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审计风险也在所难免。

3.3 审计方法自身缺陷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大量舞弊事件的揭露,不断显现出来的高明的造假手段要求审计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去规避风险。目前一般采用的审计方法,是通过用样本来估计总体,即审计抽样方法。这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误差,特别是其中的判断抽样,这种方法是与审计人员主观判断相联系的,这就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往往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从而产生审计风险。

另一方面,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的权衡。在实际的业务活动中,审计人员可能会为了降低成本,舍弃一些成本高但实际却很重要的程序,这就产生了审计风险。

3.4 审计人员本身的经验与能力的影响

审计是一个需要运用专业审计知识进行判断的职业,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以及执业经验的好坏直接影响审计人员的从业质量。[3]我国很多审计人员欠缺相应的经验与能力,在审计业务活动中常常以个人臆断来判断,这无疑提高了审计风险。

同时由于知识经济更新速度的加快,即便是资历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也可能在审计活动中出现错误判断,形成现实的审计风险。

3.5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

执行审计工作主体的是审计人员,其工作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审计风险的高低。如果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未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往往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忠实于本职,但是目前并非所有审计人员都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这就导致审计工作的进程和审计质量都有所不同,审计风险也随之而来。

4.审计风险的防范

4.1 加快审计法制建设,优化审计环境

加快审计法制的建设。我国的立法与审计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不同步,在审计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缺少法律依据,还会存在着审计相关法律互相矛盾的问题,致使诉讼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应该根据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加强会计界与司法界的交流,加强相关审计法律法规的的修改和制定,尽可能的使得审计事项有法可依,同时协调相关法律法规,以期尽量避免由于法律环境带来的审计风险。

优化审计环境。立法部门应提高监管力度与完善处罚机制并举,加大对审计违规的处罚和提高各种审计作假的成本,还原一个和谐的审计环境。

4.2 树立风险意识,引入风险管理模式

由于审计风险的客观性和过程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主观上必须正视风险的存在,在审计工作中要保持怀疑的态度,遵守谨慎原则,对审计风险保持着敏感性。

为了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引入风险管理模式。包括对事前审计风险、事中审计风险以及事后审计风险的评估、控制和评价,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

4.3 完善现代审计方法的体系

现有的审计方法不足以满足审计实践的需要,完善审计方法体系刻不容缓。在计算机审计不断发展的趋势下,首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优势,将检查、观察、函证,计算、分析等结合起来利用,对数据的真实、正确、合法进行综合的审计,降低审计的风险。其次。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开发,积极开展计算机抽样方法的探索和研究,用审计方法的高技术含量达到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鉴于审计人员可能权衡审计成本的问题,这就要求规范审计行业的收费标准,同时提高审计质量。审计收费往往与审计质量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即适当的提高审计收费的门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审计风险。

4.4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风险问题实际上是审计质量问题,而决定审计质量最直接因素是审计人员,因此要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应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严格要求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开展审计业务,严格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性;其次,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已刻不容缓,这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关系到审计风险能否降低。后续教育的途径:有行业协会或者是企业的培训部门组织力量,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交流经验,获得新的审计知识;审计人员的自我教育,要求审计人员开展自我教育,吸收新知识,适应社会的步伐。

4.5 建立逐级审计责任制,完善管理体制

针对审计工作的各个流程,都要有专人负责,建立责任明晰的呈递制度,对审计结果层层把关审核、签字并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某些重大的审计事项,甚至可以考虑建立终身制。

另外,完善管理体制,更好的防范由于利益集团施加的压力,保证审计的质量;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杜绝不相容职务兼容的现象,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减少舞弊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

综上所述,审计风险总是存在的,而且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本文提出的几点防范措施也不尽善尽美,希望通过本文对审计风险的探讨,为减少审计诉讼事件的发生提点建议,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韩毅.试析审计风险的成因、防范与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2005(41).

[2]帅润生.试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7).

[3]周勤业,尤家容,达世华.审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4]胡春元.论审计风险[J].当代经济学,1998(3):15-17.

上一篇:加强粤琼区域合作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下一篇:从房地产成本构成角度浅析当前我国房地产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