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中等专业学校数学分层次教学实验分析

时间:2022-07-22 11:28:14

宜兴中等专业学校数学分层次教学实验分析

摘 要: 根据职业中专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实际情况,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面对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不齐,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个性极强,对学习需求层次不同的学生,如果教师仍按统一化的标准实施教学,按以往的“等量,同速,同要求”授课,势必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情况,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是很不利的。本文对宜兴中等专业学校分层次教学的实验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数学分层次教学 实验

一、问题提出

如果没有把握好学生兴趣、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逆反情绪,课堂难于管理。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胡适认为,老师的教法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法来定。

二、实验原则

要根据不同年龄或不同能力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切忌用一个标尺衡量所有学生的学习,这样会使某些特殊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还要注意的就是因材施教,指的是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教育好学生。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得到更大的提高和发展,是针对全体而言。因材施教是一种教学原则,是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律,是针对学生个体而言的,而不是一锅端,更不是大杂烩。

三、实验方法

1.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是2009年8月末~2011年1月末的三个多学年,从一年级的入学开始的9个班的学生。

2.实验进行

按对象来分层:一年级的在同一个专业按数学成绩的多少编班。二年级、三年级采用数学和其他主课目按分数多少的层次编班,专业也是照此进行。

其中有一种方法,叫比较研究法:实验班级与平行班级进行纵向、横向等比较,找出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

还可以用行动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对其进行分类后,可以用经验总结的方法再次进行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3.实验步骤

实验时间:2009年9月11日~2010年12月。

第一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2月)组建课题组,撰写方案,课题组进入理论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全体课题组成员进入研究初步实施阶段,做好研究活动的记载,依据具体的方法开展具体研究过程,撰写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2010年6月)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做好中期评估,写好中期报告,不断修正和完善研究方案,搜集和整理研究过程性资料,汇集成果,部署下一阶段实验和研究任务。

第四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全体成员不断改进研究策略,深入实施研究,尤其针对当前重点研究目标,既有重点方向,又扎实有效地全方面展开研究。

第五阶段(2010年12月)汇总材料,整理成果,撰写实验总结报告。

四、实验过程

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以学生的调研成绩和对学生的能力素质鉴定为依据,把班内的学生分为ABC三个群体。A组是基础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组是基础一般,成绩中等的学生,C组是基础好,反应快,成绩好的学生,一般比例为3:6:1左右。为消除“差生”的自卑心理,分组可以是显性的,也就是征得家长同意,也可以是隐性的,只告诉学生本人,或者连本人也不告诉。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分组都是相对的,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的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其次,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实施时,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教材的知识结构,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由于教学手段大致相同,教材统一,进度统一,只有教学要求不同,因此教学过程分层主要体现在每堂课既面向全体解决共性问题,又因材施教,面向局部解决个体问题。

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分合式教学结构。这样,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又有分组的教学,自学,合作学习,还有分层次的练习和个别指导。

练习和作业是重点,必须做好。

课堂提问,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问题,问题可按三层布局,易,中,难有度。为了巩固新知识,落实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应分层提供课堂练习,让全体班级的学生来思考,回答问题,才能有好的效果。

最后,要有一个评价,对学生的分层评价,由于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故达标的要求应有差别,测验须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不同层次的学生考不同的题目,使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取得好成绩。

其中可以把学生分组讨论,让各组的学生在考查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允许在测验中未达标的学生在一星期内再进行第二次平行性达标测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实验效果

实验有一个预期的效果,此效果若能达到,则说明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1.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营造快乐、活泼、合作的动态的课堂氛围,学生通过分层教育学习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能力,促进健康心理的发展,并使学生可以全面地发展,培养有知识、有自学能力的新型人才。

2.素质教育有所改观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统一了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问题。

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分层教学是通过题组,把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解题,自然地学习了所要学的数学知识。

4.课堂效率有明显提高

针对各层次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失,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5.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六、对实验的思考

分层次教学有很多优点,它使学生得到最优发展,弥补班级授课不足的现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摸清学生的对各方面的认知层次。分层教学,它的理论是因材施教,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对施教的学生优点有清楚的认识和分辨。它包括学生的认知的心理、知识的结构、环境氛围(包括家庭和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

2.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管理难度较大,特别是动态管理,它对传统管理是一种挑战。比如,B班学生基础较差,逆反,厌学情绪严重,并表现在学生的言行中,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动态管理中,不稳定因素会增大,管理的范围会拓宽。

3.分层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对教师的考核具有参照物和一定的对比度,在教师的安排上我们采用AB层次的班级教师兼带,这有利于比较,也可以锻炼和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但是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一是加大了教师备课的工作量,再不用一个教案教到底了;二是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对教师各项工作的要求都有了提高。

总之,在教育界,没有完美的教学形式,分层教学也需要更进一步、更长远地探索与提高,它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创新意识的反应。

参考文献:

[1]学校图书馆中一些关于分层教学的学术与研讨报告.

上一篇:对中学体育教学的一些认识 下一篇: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