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方言词汇初探

时间:2022-09-28 06:50:39

宜兴方言词汇初探

【摘要】属于北吴语片常州小片中的宜兴方言和各色吴方言一样,都是古汉语一脉相承下来的,其中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古汉语遗产。同时也体现了极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它的基本方言词有部分与普通话保持着形同异义,形异实同的微妙关系,有些则由于特殊的语法构成,呈现出极为活泼生动而迥然不同的新面貌,有很大的独创性,体现了人民的聪明才智。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外来词的不断介入,宜兴方言正处于剧烈的变化期,所以,对宜兴方言作系统的整理研究很有必要。

【关键词】宜兴方言 文化遗产 词汇特征 语法构成 独创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10-02

吴方言是汉语最重要的方言之一,进入普通话的机会仅次于北方方言。以往,人们对它的典型方言代表――苏州方言研究较多。其实,有一个小支流的方言现象也很有趣,那就是属于北吴语区的常州小片中的宜兴方言。宜兴方言与丹阳,金坛,溧阳,常州,无锡等地区的方言较为接近,在它的身上,既可体现吴语区的基本方言特征,又有它的独特个性。

一、古汉语在宜兴话中的沿用例举

吴方言和普通话都与古汉语一脉相承,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这在宜兴话中有所体现。如:天,山,人,来,笑,大,新,三等等,数量相当多。但是,古汉语中有些词语在普通话中已不再使用,在宜兴话中还有旺盛的生命力。宜兴话和吴方言的重合之处,即在追溯历史悠久且具地方特色的吴语中的某些基本词汇,在今天的宜兴话中仍有体现,它们经常应用于口语交际。如:

1.“搭拉酥”,在近代吴语中,“一对搭拉酥”有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或伯仲之间的意思。近人柴萼《梵天・庐丛录妙判》:“相争者旗鼓相当,一对搭拉酥。”这里便有旗鼓相当的意思。后来形成的称气质相近,气味相投者为“一对搭拉酥”,并已明显地带有贬义。在今天的宜兴话中,人们就经常说:“格两个人,真是一对搭拉酥”,来表示鄙夷不屑。

2.木大。宜兴话中称不乖巧者,不聪灵者为木大或扛大。其实该词在宋时已见使用。本为戏曲脚色名。宋・黄庭坚《鼓笛令・戏咏打揭词》之四就有“副靖传语木大,鼓儿里,且打一和。”

3.香。“香”这个词为明显的方言词,只在今天的宜兴话和部分吴方言中使用。“闻”为其本义,而“亲吻”则为引申义。如大人逗小孩云:“小手拨我香香看。”洪深《香稻米》第三幕也有:“两手搂紧她,香她的面孔。”在普通话中一搬不这么说。

4.新妇:《战国策・卫策》:“卫人迎新妇》。”义为新娶妇,新嫁娘,后引申为儿媳。现在的宜兴方言中仍广泛使用,真可谓源远流长。

二、宜兴方言词汇的特点

虽然宜兴方言和普通话关系密切。但它也有其独特的个性:

1.与普通话形同异义、形异实同

有些词语在普通话中和宜兴方言中都有,但作为方言词,其意义与普通话不尽相同,某些意义只有在宜兴话中才讲得通。例如“随手”一词,在宜兴话中应理解为“马上”,而非“随手关门”中的意思;“生果”为“花生”的意思;“淘气”是“吵架”的意思,并非形容小孩调皮;“生活”一词则更丰富,像“做生活”就是“干活儿”;“吃生活”,就是“挨揍”,这些词如弄不清真实的意思,还真要闹大笑话了。

2.独特意义的方言词

如果说上述方言词,你至少还能望文生义,那下面一些词,就更让人云里雾里,不知其义,它们是宜兴方言中真正的主力军,从这些词语中可以了解宜兴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日常生活,自然环境等。

下面列出几组,后面标上普通话的解释,以便于理解,但要说明的是,有些词语无固定文字标记,一般是采用同音假借手法,以本地字注本地音,所以,在其他吴语区,有些词的写法会有不同。

(1)动物植物:

活狲―猴子 河线―蚯蚓 百脚―蜈蚣

饭瓜―南瓜 芦粟―玉米 江瑶柱―干贝

(2)房屋器具:

明堂―天井 灶头下―厨房 引线―缝衣针

混堂―浴室 户槛―门槛 房间―卧室

(3)文化教育、人品:

大小娘―大姑娘 生活―活儿 样范―样貌

晚娘―继母 边帮―汉字偏旁 揩板―黑板擦

(4)身体:

胡咙―嗓子 颈根―脖子 脚骨浪―小腿

盘牙―臼齿 顺手―右手 膝头面―膝盖

(5)红白大事,迷信:

嫁老官―(女子)出嫁 出趟―大方

走则了―死了 落葬―下葬

(6)日常生活,饮食:

家来―回家 歇个陆―歇会儿 摊冲―丢人

夜半餐―消夜 索粉―粉丝 油绳绞―麻花

(7) 动作:

打鸭太―打喷嚏 花乐痴―怕痒痒 弄空头―叫人上当

丫亲―撒娇 乱澈罗―瞎忙 海骂人―大骂

这些乡土气息浓厚,极富地域特色的词语,把一些很普通的意思生动地表达出来了。或委婉,或为了避凶趋吉,或避粗趋雅,或为了追求幽默诙谐的效果。总之,是很宝贵的地方财富。

3.宜兴方言语法特点

虽然宜兴方言词汇体系如此丰富复杂,但也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以下我们从语法角度对宜兴方言作一个大概的解剖分析。

(1)复合词

宜兴话中有一批复合词,语素次序不同于普通话,而词义却是相当的。这需要加以具体分析。例如:火着―着火 弯转―转弯 亮月―月亮 闹热―热闹

监牢―牢监 欢喜―喜欢 地道―道地,这组词,前为方言词,后为普通话,两者的意思并无多大的区分。

(2)词头词尾的附加

词头词尾的附加也是汉语构词的主要手段之一,宜兴方言也不例外。

词头附加例举:

铁――铁硬、铁紧 滚――滚烫、滚胖 焦――焦干、焦瘦

纯――纯黄、纯红喜白 削――削薄、削淡

训――训光、训平 糊――糊烂 骨――骨瘦

金――金酸 的――的苦 蛮――蛮好

词尾附加例举:

1)“则”尾。宜兴话的“则”尾特别发达。普通话里有些名词不带任何词尾,在这都加上了“则”尾。如“车则”、“新娘则”、“小伙则”、“汤婆则”、“学生则”、“锅则”。更突出的是,时间词也往往带上了“则”尾。如“上回则”(以前)、“昨日则”(昨天)、“葛日则”(那一天)。还有一些词如“死血则”(冻疮),“强贫告花则”(乞丐)都是独创词。

2)“佬”尾。它的应用也同样广泛。如“咸佬、细佬、臭佬、男佬”这组词中,“佬”可用“的”来替代。像一些表示人的名词,也常用“佬”收尾,如“讨饭佬”、“做贼佬”、“剃头佬”、“小赤佬”等等。

3)“头”尾。带“头”尾的名词,有些是动词构成,和普通话一样,如 “来头”、“想头”、“奔头”、“看头”。有些名词,普通话带了“子”尾或“儿”尾,宜兴话则用了“头”尾。如“斧头”、“竹头”、“纽头”、“鼻头”。有些“头”尾名词在普通话中不带任何后缀,如“早起头”、“窗口头”、“被头”、“晒日头”等等。有些“头”尾名词却含贬义。如“花头”、“(没)清头”(糊涂)、“弄空头”(闹着玩儿)、“寿头”(呆子)、“光浪头”(光头)等等。还有一些时间词,方位词一般也加了“头”,表具体的方位和时间,如“夜头”、“中浪头”(中午)、“里头”、“角落头”。头尾也恰恰是吴方言词的构词重点。

4)“里”尾。这个词尾相对来说,用的较少一些,如“夹里”(衣服里子),“剩里”(衬布),“日里”(白天)。

(3)重叠词

此外,重叠也是宜兴方言词汇构形的主要手段之一。重叠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形容词和动词前后附加重叠成分;一种是动词重叠。

首先看一下形容词后加重叠成分的词语。这主要反映在一个单音节词后加两个重叠的音节,意义上就起了细微变化。这个词法手段在修辞上较有价值,如一些关于情貌的词,“痛稀稀”、“气鼓鼓”、“呆笃笃”、“软披披”、“险答答”、“直挺挺”。关于色彩明暗的形容词,如“绿沉沉”、“白花花”,还有一些动词后加重叠成分,这类例子较少,如“伴蒙蒙”(捉迷藏)、“笑弥弥”。

另有一些形容词前加重叠成分的词,如“碧碧绿”、“蜡蜡黄”、“石石硬”、“墨墨黑”、“野野豁”。这些都是很好的叠音词,音乐性很强。

此外,还有一些较突出的叠音词,如“寿头寿脑”、“妖里妖气”、“葛里葛搭”、“乡里乡气”,口语色彩都很浓。

(4)虚词

最后再举几个常用的方言虚词。副词如“齐巧”(刚好)、“作兴”(也许)、“本生”(本来)、“杂没替勒”(突然)、“着实”(确实)、“阿末”(最后)、“一淘”(一块儿)。介词就更丰富了,像“勒”:勒(在)黑板上;“瞎”:瞎讲、瞎吃;“拨”:茶杯拨他打碎了;“拿”:拿门开开;拿笔写字。这些词时刻丰富着我们的地方语言,是宜兴方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望未来,宜兴方言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渐向普通话靠拢,那么宜兴方言中保存的古汉语遗产以及反映地方特色的基本词汇都将日趋面临被时代遗弃的危机,所以,对宜兴话做系统的整理、研究就很有必要了。

参考文献:

[1]汪平《宜兴方言词汇》,《方言》 2000年第一期。

[2]吴连生 著《吴方言词考》,汉语大辞典出版社 1998年11月第一版。

[3]詹伯慧主编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1年8月。

[4]闵家骥主编《简明吴方言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年5月第一版。

上一篇:高铁牵引变电系统一次设备的优化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