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7-22 11:18:10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探讨

摘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着控制意识淡薄、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授权审批控制有待改进等问题。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053-01

1、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经济正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正在转换,经济环境日趋复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违法违规现象。比如,少数单位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等等,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这些现象的产生,除有关管理人员故意违纪所致外,内部管理失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从现在起就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从源头和制度上治理腐败,防范风险。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1)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部控制意识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是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有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同志包括领导同志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管理者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只重视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认为只要完成目标任务就行了,至于内部管理的好坏则是次要的,因此,在思想上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甚至有相当的距离。

(2)会计基础控制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近两年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会计知识更新没有跟上。二是组织结构设置不规范。组织结构控制要求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机构,科学划分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由于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受编制限制,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岗现象。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出纳兼会计档案保管、记账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的现象比较普遍,极易出现贪污挪用行为。三是账户设置不合理。许多单位不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自行设置和随意使用、混用会计科目,造成会计信息大量失真。

(3)财产保护控制不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上没有成本核算要求,因此,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不重视财产物资的核算和管理。主要表现为:一是资产管理混乱,账务处理不规范。比如由上级主管部门无偿配置的微机、一些专用设备等,按财务制度规定应纳入单位固定资产账目进行核算,但有些单位未在账上表现。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二是未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重视程度不够,资产管理制度和规定不健全,有的甚至未建立资产管理制度,造成资产管理无章可循。三是资产采购预算控制薄弱,不按预算办事,盲目购买,重复购置,造成浪费、办公成本高、设备和资金利用率低等问题。

(4)预算控制相对弱化。目前,各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大都已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和授权支付的方式,应该说在管理和效率上是有明显进步了。但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来看。有的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大多数单位都是超预算的,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都很多,弹性较大,使得预算的随意性较大,权威性和约束性较小。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念,重拨款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轻实际效果,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使得预算控制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5)内部审计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有利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为使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应当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然而实际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内部审计机构。在设立内审机构的单位,内审机构大多与会计部门平行,依附于执行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在审计内容上对单位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评价涉及不多,无法起到监督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忽视内部控制制度与考核挂钩的监督机制,形成了重考核,轻内部控制的现象。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可以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学习,提高他们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使他们切实履行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职责。

(2)健全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会计系统的基础控制作为组织内部控制的首要环节,就是要通过对会计工作中最基本的凭证登记、做账记录、账簿核对以及报表编制等环节进行严格而细致的规范以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的错误并进行更正,确保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一是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政策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知识不断更新,技能不断提高,执行和监督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相容机构和岗位之间职责明确,相互制衡、相互监督,从而预防发生错误和舞弊,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与完整。三是认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对账簿和会计科目的设置要从实际经济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会计政策和制度。

(3)加强财产保全控制。财产保全控制要求单位严格控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一是严格遵守有关的财经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三是在资产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要坚持按需采购,领用有记录,不铺张,不浪费,有效利用资源,尽量做到财产物资管理的科学化。

(4)强化预算管理控制。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贯穿整个单位的业务活动。加强预算管理主要体现在编制与执行环节。编制时要“准”,即部门编制预算要在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努力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特别是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从单位当年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当年财力状况,核定具体支出额度,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科室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预算范围,有效的控制支出范围和金额,对于超预算的开支要及时查明原因,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度,并作好分析,以便于更好的发挥部门预算的控制作用。

(5)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和考核。各单位应当重视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层次,强化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对内部单位定期进行各项审计,并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效果及其实施的有效程度做出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合法。内部审计人员要提高政治素质、审计业务素质、审计法规素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跟踪落实审计决定、审计意见,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防止工作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发生,提高单位各项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规定,制定出一套符合本单位实际,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促进自身的管理发展。

参考文献:

[1]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G],财会[2001]41号

[2]葛劭芳,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代商业,2006,(08)

[3]薛彩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15)

[4]张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浅探,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6)

[5]穆冬枚,陈伟,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与思考,会计师,2009,(5)

上一篇:商业银行科学考核评价体系难点问题探析 下一篇:灾后重建项目资金使用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