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生活化

时间:2022-07-22 10:08:50

阅读教学应生活化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阅读教学的成败,往往影响小语教学效率的高低。新课标确定了语文学习的五大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在这五大领域中,阅读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同时它又必然同其他几个领域想关联,甚至起着核心支撑的作用。

在新一轮小语课改实践中树立新理念,切实解决阅读教学用时多,收效微的现状,我认为应首先理清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只重课内,不重课外,阅读教学艰难前行。

(2)只重共性,不重个性阅读教学面目可憎。

(3)只重大概,不重目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

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该如何去克服是我们语文教师该好好面对的问题。在这几年的摸索中我脑中渐渐出现了一条线:阅读教学应生活化。

语文反映生活,生活是情景性的,生活是处在情景中的,离开了情景,很难理解和运用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的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学生的情感在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景中,才能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为阅读学习创设生活化的情景。

一 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再如《夕阳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领略夕阳的美景;《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导学生去观察雨后白云的变化,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3.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二 音乐渲染,营造氛围

教学中借助音乐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创造美的氛围,有助学生理解课文。去年听了一堂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老师播放了异端凄婉哀怨的曲子,渲染了一个从天堂到地狱的情景。听了这个音乐就好像自己也失去了亲人,我的悲愤无处发泄,只能大声呼告:和平。学生听了音乐与雷利产生了同样的感情,不知不觉中进入到语言文字描述的情景中。

三 利用多媒体,展现情景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为学生提供视听动画等逼真的情景,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获得多元的体验。《小音乐家扬科》在面对自己早已仰慕的小提琴时,那种神态,那种心情,在音乐如水般的引领下,扬科跪在地上,颤抖着伸着双手,眼中充满渴望的镜头如刀刻一般深深印入脑海。

四 运用语言描绘情景

在一定的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电子,去扣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体验是不同的,必定会导致在不同的情境中的不同体验。在教学《小抄写员》一课时,学生的经历与叙利奥的经历是无法比的,他们不理解叙利奥受了委屈为什么还继续工作,这时只有用“情”去打动学生,让他们在创设的情感氛围中感受:家庭的爱是化解一切忧愁的港湾。

五 游戏活动再现生活

学生喜欢活动,喜欢表演。担当了角色,学生就会由“本角色”变为“他角色”。生活化的内容就会指导他们投入所扮演的角色,角色的喜怒哀乐就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表露。

六 开放学习的空间

语文是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学习也不应割断课堂与外面世界的联系。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让我体会到开放学习空间的好处。我上这一课时,课前只是让学生回去查资料,读课文。而另一位教师则带着学生去观察爬山虎。把学生带出课堂,带进了生活。生活有多丰富,学生的思维就有多活跃,多开阔。

七 开放学习方式

应尽量摆脱传统课堂学习方式单一呆板的弊端,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就是生活,生活也是学习中度过的。学习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一定是丰富的,美好的。编连环画、续写故事、改编课本剧及表演、改写古诗、写导游词,配说明词等形式会让学生兴趣盎然。

八 大量阅读引进教学

学校每年都会发一本自渎课本,但使用率却不高。课标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量很大,但真正能落实的学生不多。原因是学生读后没有交流,没有展示的机会;有些课文只是节选,全文很精彩,却没有学生读;有疑点的文章没有人去查找……因此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平台,让学生有一个体验交流的机会,把大量阅读引进课堂。

生活化是语文最终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寻求语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

上一篇:浅谈偏远山村中职语文课 下一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