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城市公共设施交互人性化设计研究的重要性

时间:2022-07-22 08:30:03

研究城市公共设施交互人性化设计研究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以及信息化的普及,城市公共设施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大众对产品认知与使用体验要求的提升,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几个良好的城市公共设施交互设计案例,从而得出未来城市公共设施中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公共设施;交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3-0053-0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以及信息化的普及,城市公共设施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尼葛洛庞帝所描绘的“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了真实的现代生活方式。数字化技术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使得大众对产品的需求、审美以及认知逐渐发生变化。拿我们最为熟悉的事物来说,路灯是城市公共设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数字化没有普及的时代,路灯的主要功能在于夜间照明。

对很多人而言,城市的面貌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行人的奔波往来、川流不息的车辆、城铁里的灯箱广告、路边的自动售货机……所有这些都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我们周围,影响我们的心情。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构建的组成部分,以产品的形态服务于大众。随着大众对产品认知与使用体验要求的提升,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也面临新的挑战。从用户角度而言,交互设计在本质上就是关于开发易用、有效而且令人愉悦的交互式产品的设计[1]。如何设计具有良好可用性和用户体验的城市公共设施,是交互设计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

1 公共设施的范畴

公共设施设计与人们的户外活动关系密切,城市公共设施是促进人与自然直接对话的道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人与自然相互沟通的作用,为人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进一步体现了人性化的理念,是丰富市民生活、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提高城市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公共环境中一切具有美感的、有一定实用功能的、为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诉求的人为构造物。公共环境设施,在欧洲中它被译为“街道的家具”、“城市的道具”、“城市元素”。在日本,被理解为“步行者道路的家具”或者“道的装置”,也称“街具”。多种多样的环境设施有力地支持着人们的室外生活,例如交通系统的公共汽车台、人行天桥等;为了创造生态环境而设置的花坛、喷泉等。在城市街道、公园、商业开发区、车站、广场、游乐园和各种休憩空间等公共场所设置的各种公共环境设施,将充实社会整体环境的现代气息,体现对人们户外生活的悉心关怀。城市公共设施是构成城市环境的主要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到它们的物质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作用,提高其整体的艺术性,还能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内涵。

2 公共设施中的人性化设计

2.1 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表现

2.1.1 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表现及存在问题 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的公共设施。一个开放的现代化城市,应要求这一公共空间建筑“公共化”、“城市化”,为人们提供舒适宜人的逗留、休憩场所,方便以及合理的公共设施,更多的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即在设计的过程中以人为本,了解人的需求,设计出尊重人、关怀人身心的城市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表现,说到具体上应当包括安全性、美观性、舒适性、通俗性、材质感、识别性、和谐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因为人性化的表现因素众多,所以公共设施的人性化应当是一个可变因素,地理文化的不同、民族与历史的不同、传统与的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都是体现人性化差异的表现因素,我们应当充分分析和利用这些因素来推动我们的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作为公共环境中的公共设施,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参与者与使用者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行为,应考虑到其材料、结构、工艺及形态的安全性,在设计伊始便尽量避免对使用者所造成的安全隐患。特别是为市民所提供的一些公共设施,像公厕、娱乐器材、街头公用电话等公用设施安装布局越来越体贴,让市民享受到生活的舒心和便捷。但使用公共设施的人群不仅是成年人,也包括儿童和一些特殊人群;可是,公共设施成人化的设计安装,让儿童使用不便,有些潜在的儿童使用安全隐患。例如:在公共场所中孩子在街头走失或遇上意外事件时有发生,给110拨打电话是必要的一种求救方式。可是,现在街头插卡公话数字按键离地面都在1.5米左右,孩子们根本无法使用,残疾人也一样无法使用。

2.1.2 人性化设计应和城市环境相融合 同时,设计者应根据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地域环境、城市规模等因素的差异,对相同的设施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使其更好的与环境“场所”相融合。例如昆明小西门龟背立交桥的设计,由于受地域限制,小西门交叉口改造工程在全国首次采取龟背立交模式,这种设计除了在全国为首创外,设计也更加人性化。龟背立交跟一般的大型立交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占地比较小,不改变原来交叉口的占地面积,对周围的建筑不会发生拆迁,建成后对周围的商铺不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昆明才在全国首次采用这种模式。使其更好的与环境“场所”相融合,以其服务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供人们欣赏的双重功能,方便着人们和美化着城市。从交通方面来分析:小西门交叉口进行工程改造后,行人、非机动车可以通过下层广场和慢速交通系统实现过街需求,保证行人和非机动车免受机动车影响,使过街更加安全、便捷和舒适,进而构建起交叉口人车和谐的交通新体系。机动车通过上层快速交通系统行驶,可以避免行人和非机动车造成的横向干扰,极大地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环境品质。从使用人群的角度来分析:行为确定功能,功能引导形式。龟背立交桥的地下广场中心圆盘上立着7个直径约有1米的大灯柱,每个灯柱上都安装着数条日光灯,中心圆盘周围的4座“小岛”上,也各有3个一样的大灯柱,而且每个“小岛”的墙壁上也安装着一排日光灯,正是这些灯光将龟背桥下层照得很明亮。由于小西门龟背桥将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完全隔离开来,机动车从龟背上过,行人和非机动车往龟肚子里穿,所以从前杂乱的小西门路口一下子显得好走多了。但是,将公交站台设置在龟背桥上层,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乘客在龟肚里边“钻”一会,会找不到该坐的公车在哪个方向,应该到哪个站台去找车站;其次,乘客下车横穿龟背桥,很可能有一些不守秩序的人会从桥面上横穿马路过街;再次,从桥下走到桥上公交站台这一段楼梯,也是针对正常使用者的,忽略了对特殊人群如残碍人的“关照”,应考虑无障碍设计。

综上所述:时代在不断发展,公共设施也变得更加多样、更加细化。设计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一方面掌握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一方面研究大众对产品的需求、审美以及认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公共设施产品,服务于社会,便利人们的公共生活。

参考文献:

[1]Jennifer Preece,Yvonne Rogers,Helen Sharp.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Giles Colboren著.李松峰,秦绪文译.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上一篇:工民建工程中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烧结烟气脱硫石膏质量控制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