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效应分析

时间:2022-07-22 07:38:33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效应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本国的国民经济,更关系到我国在国际市场中是否占据着有利的竞争地位。因此,我国有关人员必须要加强对电子商务的重视,对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的效应进行具体分析,以便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国际发展。本文就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的运行模式以及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的效应进行具体分析。

一、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的运行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以信息技术为中心,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改变了我国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国际传输,当然,由于国际贸易是经济贸易,因此其主要传输的贸易内容为发票和订单类信息。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也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输,同时还能够避免出现较高的纸质文件重复率,对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此外,就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而言,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的物流模式和信息流、资金流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物流模式和信息流模式均需要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信息的查询和更新,有助于提高国际贸易的发展下来。而从资金流方面来看,电子商务下的资金流主要运行模式就是将资金进行转移,而发挥这一重要作用的部门主要为各级银行。从资金转移过程来看,银行将会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商业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网络支付成为了可能,也提高了支付形式的效率。

二、宏观角度下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效应分析

(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经济效应

从宏观角度上来看,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我国服务和商品开始在国际市场中进行流通。由于电子商务可以实行网上支付,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运行模式也均发生了变化,开辟了网络市场,这就使得全球交易网络虚拟市场逐渐形成。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的形成不仅能够提高买卖双方在信息方面的对等性,实现双方及时的信息传递和分享,还可以加强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具体来说,宏观角度下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效应主要表现在一下价格方面:首先,电子商务有助于促进进口贸易的发展。电子商务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跨时间和空间以及效率性等特征。在电子商务的支持下,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进口企业,均可以在网络虚拟市场上购买到成本较低的商品,从而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贸易增长;其次,加强国际合作,实现贸易替代效应。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可以简化国际贸易的程序,使得国际贸易的销售和生产等更加简单化和低成本化。例如,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买家下订单之后,由买家当地的产假进行生产、销售和配送一系列工作,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需要进口而提高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的工业生产发展,促进买家所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后,贸易条件效应。贸易条件指数指的是在国际贸易发展下,为了能够判断出贸易条件对于国家国际贸易是有利还是有害制定出来的评价标准,一般来说,贸易条件指数低于100的则是有害与国家国际贸易,而高于100的则是有利于国际国际贸易。从当前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来看,电子商务技术和模式的应用使得国际贸易的信息化程度提高,生产成本较低而生产效率提高,对于促进国际贸易的整体效益有着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这样的贸易条件指数事实上是低于100的,但是由于国际贸易总额在这样的形式下不当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加,因此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货币效应

随着电子商务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对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支付的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国际贸易不需要使用传统的发票或者纸币和现金,只需要利用虚拟货币或者电子支票进行支付即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支付模式必然会到导致社会对现金的需求量不断减少,而对虚拟货币或者支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影响国家的货币体系:首先,这种情况必然会影响我国央行货币的市场调节能力。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迅速,且由于在网络世界中,人们进行消费和采取的支付行为难以被预估,因此很有可能导致虚拟货币的发行量不稳定,这就导致央行无法根据虚拟货币的发行量进行信贷规模的预估,政府也无法像过去那样进行货币数据的计算。因此,央行过去在货币政策中使用的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以及贴现率的调整等货币政策将难以实现,或者说即使实行了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会影响我国货币量的发型。央行是我国货币量发型的唯一主体,为了更好的保证货币的稳定流通,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秩序,央行在对货币的发行量方面会有十分严格的控制。但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下,更多的消费者和企业开始使用虚拟货币进行货币流通,这就容易导致虚拟货币的流通量远远大于纸币的流通量,严重影响了我国货币流通的整体情况,甚至会赢下看到我国的货币汇率和货币升值等问题。

(三)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非均衡发展效应

所谓国际贸易中的均衡或者非均衡发展是从国家的整体实力来说的,尤其是经济和科技实力。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在科技实力、知识实力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就导致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出现非均衡发展的情况。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知识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对人们的劳动力需求不大。而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缺陷较为明显,他们更多依赖的是劳动力,因此电子商务下,发达国家可以利用技术壁垒打压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国际贸易效率大大降低。此外,发展中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为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知识经济和科技经济的发展程度严重不足,而发达国家恰好相反,因此也是导致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微观角度下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效应分析

(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成本效应

生产成本的降低是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效应的最主要特征。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的成本节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销售成本的节约。销售成本在传统企业生产成本中占有重大比例,至少有35%,包括招揽大量的销售人员,举办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等。而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不需要大量的销售人员进行发放传单,也不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举办各种女各样的大型营销活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企业只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直销,既可以降低人员成本,又可以减少活动成本和交通成本,大大节约了销售成本;其次,交易成本的降低。传统的国际贸易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交易成本,例如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等。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下,消费者在网络平台中就可以与卖方进行交流和沟通,也通过网络中对单号的查询就可以让消费者实时掌握物流信息,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最后,库存成本的节约。库存多于消费者的需求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而库存的减少则会降低企业的生产利润。传统的国际贸易发展中,由于企业无法预估消费量,因此经常会出现库存较少或者库存过多的情况,不利于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实现实时生产和销售,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库存与消费情况不符的现象,有主语节约库存成本。

(二)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创新效应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成本效应主要是针对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贸易形势和流程而言的。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对外贸易需要经过准备、磋商、合同订立和履行等几个方面,而这些程序均需要企业面对面,并且以纸质稿件为凭据进行。这种国际贸易形式不仅增加了贸易的交通成本、时间成本,而且流程复杂,容易出现贸易合作失败的情况,给贸易双方带来了较多的不便。而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则可以使用电子工具和支付手段来进行国际贸易。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站服务和产品的推销,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和推广,消费者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服务和产品的查询和对比,实现网络贸易交易。在电子商务的应用下,国际贸易的交易模式、流程以及支付手段等均进行了创新,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更好发展。

四、结语

综上,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的运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更好发展。此外,从宏观角度下来看,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效应主要有经济效应、货币效应以及非均衡发展效应,而从微观角度来看,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效应则主要有成本效应和创新效应。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的发展既有优势也有劣势,要促进国际贸易的有效发展必须要求我国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策略,发挥其积极影响,避免其不良影响。

作者:郭闻 尚丽颖 单位: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海分院

上一篇:国际贸易实务“翻转课堂”模式探讨 下一篇:国际贸易专业教学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