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计竞赛为锲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7-22 05:22:43

以设计竞赛为锲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重点分析设计竞赛在设计类专业教学实践改革、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指出设计竞赛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创新应用精神与实践应用能力,提出以设计竞赛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提高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为设计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开辟一条新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近几年,高校教育中出现了各种类型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的竞赛活动,尽管种类繁多,但竞赛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高等学校,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商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我们积极构建了以学科竞赛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以学科竞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以教学质量提高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在高校教育中的意义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在质量工程建设内容中明确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由此可见学科竞赛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因此,搞好学科竞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纵观国内的设计竞赛,可以说从2010年左右是个分水岭;在2010年之前,国内主要的设计竞赛有镇海杯、东莞杯、五金等,而且这些竞赛多以概念创意需求为主,参与者如果有一个出彩的设计概念在加上优秀的专业表现能力,一般都能在设计竞赛中获得较好的设计名次;2010年以后;之前的主流设计竞赛更多是和企业需求相结合,这也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的制造业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同一类产品有不止一家企业在生产制造,如何能让自己的产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光靠精良的产品性能是不能满足广大顾客的需要的,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唤醒了他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这就到了产品审美和易用的层面,以后可能会是其他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产品外观做的漂亮、消费者用起来比较

舒服。

针对企业需求做设计,那就要求设计专业的学生跟多的去了解企业的设计文化,产品的性能、加工工艺及成本。

企业在设计竞赛中的主导性需求研究

企业对设计师的要求是有突破性的创意。创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产品形象的创意,还有就是合理使用方式的创意;这就需要工业设计师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来设计产品的形象特征,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和视觉冲击力,同时还要注意观察生活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为产品寻找更合理的使用方式,方便人们的使用。

在产品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工业设计师不仅要能够想象出产品的形象特征,同时还要将它表现出来,并要具备将设计图纸和效果图变为现实产品的能力。这需要考虑工艺和成本的限制,另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设计经验,明确的知道要达到什么的效果需要怎样的尺度。因为曲线的曲率不同,倒角的大小不同,线的起点和终点不同,产生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这需要经验的积累和设计师对形体的感受

能力。

工业设计师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寻求产品更加合理的使用方式。这需要工业设计师多调研分析人们的行为方式,以人为本,设计更合理的操作方式。在产品设计中,使用方式合理性的设计是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亮点,可以改变人们对于产品的态度,提高产品的亲

和力。

工业设计师对于材料的掌握应该知道材料的一些基本的特性,知道哪些材料是透明的,哪些材料的手感好,并时刻关注新材料的出现,新材料的新特性可以产生新的设计。对于喷涂工艺的掌握方面,设计师只要知道用什么样的工艺可以达到所要的效果就可以,甚至只要能够找到类似的喷涂效果样板,告诉工艺人员要这种样板的效果,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人员就可以根据样板做到需要的效果。所以工业设计师需要多注意市场上出现的新材料和新喷涂工艺,以及跟踪塑胶厂家和喷涂厂家看他们有什么新的工艺出现,及时跟踪应用。对于根据设计效果重新设计材料和喷涂工艺这种情况会很少,因为开发周期会很长,成本也是企业难以承受的。

工业设计对于公司整个产品形象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企业的领导者和开发人员会对于新颖的设计想法和产品形象情有独钟,同样产生的震撼效果是其他技术上的突破所不能比拟的。这应该是工业设计师值得骄傲的地方。同样,产品设计工作是一种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工业设计师需要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思维框架,不断地超越别人,不断地跳出原有的框架,寻求新的设计。

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目标的确定

1.当前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现状

大学生经历了四年的高等教育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之后,要直接投入到与设计有关的各行各业,他们的四年所学将要在实践中检验,他们的价值将要在实践中实现。中国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来展示自己的能力。但是,当前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现状却不尽人意。

2.企业需求创新性人才

现在的设计专业市场,企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基本相同。通常来说,符合企业需求的设计人才一般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熟练使用各类设计工具,专业技术知识扎实,并有较为丰富的设计工作经验;二是富有创意,有独特的设计理念;三是要熟悉所在行业,了解市场。上述要求尽管并不十分苛刻,但企业在招募中却常常是一将难求,能集技术、创意于一身的创新性人才更是十分紧缺。

设计市场需要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创新性人才,而当前高校设计类教育产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创新性人才的缺乏导致设计专业毕业生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为顺应市场的需求,高校设计类专业须按照转变观念、建立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学校环境、强化创新性教师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思路,开展创新教育来强化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以设计竞赛为锲机的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着重加强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促进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

1.强化工作室设计实践主导作用

郑州轻工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现有专业工作室4个,每个工作室都有专业老师辅导。在这里学生能及时和老师进行交流,对自己的设计概念进行修正,专业老师定期会设置设计课题,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创新。在工作室的环境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设计实践课题,提高学生的专业认识,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成立学科竞赛指导小组

由专业优秀指导教师担任组长,根据每年的设计竞赛安排制定详细的辅导选拔方案,以工作室为单位,在不同年级中进行选拔,筛选优秀的学生参加比赛。每年郑州轻工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各种知名工业设计类赛事10多项:IF概念奖、红点概念奖、Car Design News 中国汽车设计大赛、东莞杯、市长杯等等;取得了较好成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

动性。

3.分析设计竞赛得失,提升学科综合实力

设计竞赛结束后,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为以后参赛积累经验。这样能够帮助参赛者提高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也有利于以后取得好成绩。比赛结果固然重要,结束后的分析总结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对参赛者的成长很重要,而且对学科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竞赛中不同参赛队伍的设计方案,详细对比,讨论优劣,以提升竞赛的内涵,为学生今后的创新提供参考。

4.发挥产学研的优势资源,组织师生到企业进行考察学习

由于设计竞赛与企业需求的接轨,为了提高大学生对特定产品材料,特定加工工艺的了解,定期组织师生到产学院合作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帮助同学们架起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桥梁,也为了他们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5.充分利用快速成型实验室的资源,及时进行设计方案验证

为配合教师学生进行设计创新实践教学,学院购置了多台快速成型机、三维扫描仪、3D打印机,学生可以很方便的将设计方案,进行实物模型转化。实践证明学科竞赛中的作品一般很具有代表性,大赛主办方更希望看到是一个细节丰富、结构合理的实物模型,而不仅仅是一个二维的展示效果。

基于设计竞赛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提高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成效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风建设和教风建设,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招生就业率,提升了学校的社会贡献力,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这些都得益于各种学科竞赛的开展和创新活动的实施,不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不断努力创新,而且形成了积极向上、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第一,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学生改变学习观念。教师通过对学生学科竞赛的指导,加深了对实验实践教学的理解,充分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逐步转变教学观念,使实验实践教学在心中生根萌芽。同时,学生在竞赛活动中拓宽了专业视野,体会到了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增强了创新意识,改变了学习观念。大学生各类竞赛活动是活生生的教学实例,它比枯燥的教育理论更有说服力,让教师和学生主动去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学习观念。

第二,教学成果显著,竞赛成绩斐然。基于设计竞赛的教育教学模式在郑州轻工业学院已经基本形成,多名教师获得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随着学科竞赛的不断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相反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进一步提升了学科竞赛的成绩。郑州轻工业学院学生获得2012年IF概念奖全球第四名的好成绩;2013年获得了IF全球前100的成绩;汽车设计竞赛第一名,并获得全额资助去瑞典学习;2012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铜奖;2012年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二等奖。

总结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发展、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具有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路。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不断地完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需要不断地坚持,不断地努力,进一步挖掘学科竞赛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争取更大的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上一篇:基础教育阶段书法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八) 下一篇:湘西南瑶族服饰纹样与巫傩文化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