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上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探讨

时间:2022-07-22 04:54:35

对课堂上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探讨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从师生关系的良好建立和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教师课堂语言的幽默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充分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通过尝试以下途径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合作、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

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位老师情感越好,就越爱听某位老师的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屋”。相反,学生和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教师教的课。所以,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要求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的、平等的、互爱的师生关系。人都有爱与自尊的需要,有与人和睦相处的需要。新课改后,学生可以自由地以个人或小组向老师提问或老师向学生提问,这样以便得到答案途径的多渠道。我们从现实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总是为他们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老师要像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爱学生。课堂中,力求营造一种愉快的、活跃的气氛,使学生学习感到轻松、愉快。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摆老师架子,不要随意去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言行,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真正学习的主人,从而创造出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角色的重新塑造

角色本是一个戏剧用语,原指演员在舞台上依据剧本情节而扮演的某一特定的人物,后被引用到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之中,泛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合。作为教师,其在教育教学情境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行为方式,被称为教师角色。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习惯于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教学事务,学校有着浓厚的“专业个人主义”色彩,习惯于孤立、封闭的“单兵作战”而拒斥合作;在师生关系上也习惯于控制与管理,缺少对话、沟通与彼此的尊重。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要做高高在上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单纯的知识灌输只能扼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再也不能固守着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学生的学习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三、语言幽默

英国学者鲍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得更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词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涵的哲理。如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夏天的下午一节示范课时,面对课堂下睡意朦胧的学生,他穿插了一句: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又咬,收拾书包过新年。于是这样处理的:“夏天来了,有些小朋友中午没有午休好!精神容易疲劳,可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师把幽默带到课堂,也就把快乐带进了课堂。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无疑会提高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教学幽默不能背离教学目的和内容。否则,就会舍本逐末,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给学生以油滑之感。其次,教学幽默应把握分寸,不能流于庸俗,更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如果一堂课幽默不断、笑声不绝,就会冲淡了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幽默为逗乐而幽默甚至低级趣味,就失去了幽默应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如果为幽默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幽默就与流言蜚语无异。总之,一句话,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幽默,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大会上明确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借助录音、录像、电脑、多媒体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可以突出表现语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化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为丰富的声、像、图文教学,在更加生动、直观的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将其运用到自身的教学中,才能克服“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旧模式,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变得更浓厚。

上一篇: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意义和问题及对策探究 下一篇: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母语文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