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时间:2022-07-22 02:08:43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其本质就是创造性,它是一个民族发展与进步的动力与保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今时代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去年,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指出:“要保护和激发他们(指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理想的基础性学科,广大教师没有放过机遇,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只要一进入角色就争先恐后地行动起来,主动参与研究与实践,积极进行交流与改进。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欣欣向荣的景象。二十多年来,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特别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有着自己的感受与见解。

一、 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自然环境,给学生一个惬意的心境

美国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一定要在自由而忍俊不禁的氛围中才能进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培养创新能力,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获得充分的心里自由,这样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去汲取、分析、捕捉知识、灵感,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得以激活。

1.学生围桌而坐凸显和谐

课堂上,实行分组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采用小组成员围桌而坐的形式。这样的座位形式,会让学生联想到全家团聚和坐席就餐时的情景,有一种亲近、和谐、温馨的感觉,便于情感交流、利于思维创造。

2.同等学生一组有话可谈

学习小组分层划分,将同等层次的学生归为一组。学生既没有身处好学生中受压制的郁闷心情,也不存在身处后进生中较不上劲的浮躁心理。反而因层次相同,水平相当的聚在一起,心里更想接近沟通,更想发言交流。

3.师生平等互动放飞想象

分组探究式教学模式,确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它打消了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学生是主体,是能动的学习者,老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质疑、思考、探究、讨论、归纳、创新,老师只起引导作用。在双边活动中,突出学生主体,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充足的时间、温馨的环境,学生定会心情舒畅,自然会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创设一个识字、阅读的认知情境,给学生一个思维的动力

语文教学它既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也离不开特定的认知情境。

1.通过设置认知情境进行识字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借助识字教学这一载体设置认知情境,开发学生智力,开展创新思维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探寻汉字造字规律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实践等感官和行为情境的创设加强学习,使其能更好地进行汉字表象识记和意义探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日、人、土、月、木、水”等文字时 ,可创设情境,引出象形字、想象造字情形、思考文字意义,并为学习形声字作好铺垫。在教形声字时,通过形声字构字规律、通过形近字换部首、编顺口溜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创造性地学习汉字。

2.通过设置认知情境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其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在能动的交流对话过程中对语文学习材料的感悟是多元的。因此,老师在指导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培育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首选载体。

通过美文赏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阅读过程首先是学生能动地从课文中收集信息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达到开扩视野,积累知识,丰富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创新思维。小学语文课本中收集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要通过精读让学生充分吸收其精髓。如唐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老师引导创设情境,可让学生根据诗中的四景绘成一幅优美的画卷,进而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诗文扩写。这样既能增加对诗文美景寓意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

五、创立一个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通道,给学生一个思维大空间

学生在课内所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则蕴藏在课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那是一个辽阔的知识沃野、无尽的知识海洋,那里有供“思维”吐故纳新的动力场,有供“思维”推陈出新的活水源头。我们语文老师应创立供学生直通语文课外的便捷通道,让其穿过通道用课堂所获“渔”的技术,去捕获生活里的知识之“鱼”。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思维开发、情感激发,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课外学习就是学生能动地进行课外自主阅读。语文课外学习是一种内容自选、时间自定、场所自找式的自主课外阅读。安排课外阅读的宗旨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成为自主读书的主人,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加广博的知识、技能。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指明课外阅读方向,帮助其精选阅读内容,指导其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发挥其自身特长,满足其自身兴趣,达到高质、高效的阅读效果。

总之,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实践,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无处不在。我们教师要高度重视积极对待。

上一篇:浅谈乐器教学中的演唱训练 下一篇:普通话与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