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画线条的书法性

时间:2022-07-22 01:31:09

浅析国画线条的书法性

【摘要】本文描述了中国绘画线条具有的书法性,在历来的艺术家中,不乏书法入画的大家,把中国画的韵味的提升,使中国画艺术性大大提高。

【关键词】中国画;线条书法性;气韵生动

中国画以线条来表现国画对象的形态、方向、数量甚至是色彩和空间。是中国画的精神所在。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无论是山水花鸟,其线条用笔都依靠书法性来衡量其审美的重要标准。如果说工笔画的线条是书法中的楷书欧柳颜赵,那写意泼墨就是书法中的行草和狂草。毛笔是一种很神奇的工具。软性的笔毛却能画出特别刚性遒劲的粗细线条,有的酣畅淋漓有的婀娜多姿,无不体现出画家对艺术和生活的感悟。

1 古人对中国绘画线条综述

南宋谢赫在《古画品录》中的六法提到了“骨法用笔”。把中国画线条提升到书法性的高度,体现画家用笔的力度、有意境、有风格、有品位以及对于艺术追求的高度。以意用笔,笔到意到、笔落形神呼之欲出。永字八法中永的八个笔划,侧,勒,努等等是中国楷书的基本笔法,也是画法中的基本笔法,书画其实是一理的。所以画者必知书,明八法而通六法,乃笔势笔趣之转运,以上说明了只有深入理解了书法的八字法诀,才能通晓绘画中的六法。南朝宋时的宫廷画家陆探微,在中国绘画史上,据传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对他有至高的评价。称其画“穷理尽性,事绝言象”他把东汉张芝的草书运用到绘画上,充分体现了谢赫的“骨法用笔”之精妙。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载有他的画达70余件,题材从圣贤绘画、佛像人物到飞禽走兽,十分广泛,无一不精。世人把陆探微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陆”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顾陆张吴用笔》中记载:“昔张芝学崔瑗、杜度草书之法,因而变之,以今草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相通,隔行不断,惟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壁画是陆探微的代表作品,其中绘画人物皆形象瘦弱,宽衣薄带,姿态潇洒,体现出陆氏画风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的骨气之美,亦符合当时社会人物追求清瘦的审美风尚。张怀评语:“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也就是说陆探微的绘画既表现出线条的骨法用笔之美,又表现出线条阳刚之美的内在生命气质。

2 真正的画家都是书法的高手

画国画的人应该具备写一手好字的基本功,中国画和书法一样都是要将全身力气运用到笔端,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而不是所谓的“画”,是真正意义上的“写画”、“心画”。《八十七神仙卷》这幅完整的白描艺术作品,绢本按照等级列队形式绘制了87位神仙,此画造型优美,体态生动,气韵流畅,线条清晰,画面用笔遒劲有力,洒脱自然,根据线条都表现出了无尽的生命力。人物的疏密排列,聚散组合,线条的曲直转合、布局的高低错落、物件的大小方圆,无不将天王、神将一众神仙脚踏祥云、御风而行的气派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加上亭台行云、流水曲桥等的渲染,画面宛若仙境,使观者无不为之惊叹动容,全幅作品虽没有任何着色,但由于笔法的成熟、灵动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势,进而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好似画面的色彩呼之欲出,韵律感十足,把骨法用笔的重要艺术元素发挥到极至。而历来与之相对应的《朝元仙仗图》也是透过线条的准确性、表现性、完整性以及节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价值。

我们在运用中国画线描的时候,基本用传统的中锋用笔,同样中锋用笔,用笔不同其风格就会不同,他和书法的用笔大同小异。我们的工笔勾线都是中锋用笔,勾线张弛有度,流畅自如,不管线条长细粗短,笔杆要保持节奏的稳定,用笔要有藏锋,露锋。注意行笔的顿挫,轻重缓急等书法性的用笔。以求物态的结构、质感、前后空间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极力营造出物态的生命气息,使其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我们都知道,在清朝初年有一个和尚,他是明朝的后裔,明朝灭亡以后,他为了免遭杀害,遁入空门,潜心研究书画,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是书画兼能的大家。绘画以书法线条入画,画面自由奔放,诗书画一体,真正达到了无我的境界。他书法以“二王”为宗,然后学习唐宋书法,楷法,草法,把这些用笔很好的运用在他的绘画之中,无论使花鸟、山水大都中锋用笔带拖笔,浑圆有力,以一当十,概括性强,说明对物体有很深的领悟能力。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落款既似哭又似笑,又好似不哭不笑,不拘一格,他的花鸟小品,多一笔则繁,少一笔则乏,用笔之准确、精练、概括。无不体现出生动节奏的韵律感,空间的虚实感,视觉冲击力极强,给观者以深刻的印象。清代画竹高手郑板桥,他画竹的用笔明显带有书法的笔性,竹子满构图,清瘦劲挺,布局满而不乱,疏密错落有致,墨色浓淡相间,落款巧妙的穿插在从竹的缝隙中,打破规矩定式,或歪或斜,但透露出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情趣盎然,意境深远,使观者颇有置身茂密丛林之感。他的用笔简练秀美,墨色温润如玉,少而不疏,多而不乱,意先笔随,画中体现书法的韵味。古代的文人画,往往在简约的画面中,蕴藏着对笔意精心推敲与不断的修炼。无论是山人,齐白石还是潘天寿,都十分重视线条的书法力度。厚重感和节奏韵律的追求,创作出高质量的线条。现代大师黄宾虹曾说过,如果不以书法来论画,中国画的构架也就无从体现。潘天寿先生也说过,把书法中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线条用于绘画中,就是中国画线条具有千变万化的笔情墨趣,形成高度艺术性的线条美。从历代大师陆俨少、陈洪绶、王蒙等大师的探索研究中不难看出,中国绘画的笔法和墨法不分家,正所谓书画同源,书画同笔,书画一体。中国书法先于绘画成熟,绘画在成熟到完备的过程中显然受到书法直接的影响。他们既是父子关系又是兄弟关系,而且是孪生兄弟,流淌着共同的艺术血液,没有哪个画家不是书法家的。假如书法不行,他也成为不了卓越的画家。现在中国画面临问题,书法写的好的画家越来越少,和他们不重视书法有关,然后国画的韵味也会差好多,值得深思。绘画的书法性体现在一方面是技法性的,比如掌握书法的用笔原则,一方面又是精神性的,体现作者对线条的感悟,两者缺一不可,互为作用。如果没有扎实的书法基础,很难使达到准确生动,惟妙惟肖的境界。所以说线条对于中国画的重要性就象书法性对于线条的重要性一样,都是最重要的,对待艺术要有严谨求实的态度,一丝不苟,真正达到心画,写画的艺术高度。综上所述,我们在继承传统画理的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传统带给我们的艺术养分,来表达物象的艺术本真,用心作画,在继承同时加进自己的本性,画出更美的中国绘画。

【参考文献】

[1]史雅权.简述南宋禅画样式的行程[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10.

[2]史宏云.牧溪水墨画的东传对日本文化的影响[M].北京人美,2009,6.

[3]曹玉林.当代中国画体格转型[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9.

[4]黎元广.东方色彩研究[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4,8.

上一篇:基于关系链的MANET地址自动配置机制 下一篇:浅析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