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全球化视域下维护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策略

时间:2022-07-22 01:07:59

论文化全球化视域下维护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策略

摘 要:高校文化安全建设事关国家文化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伴随着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渗透与扩张,文化安全,特别是高校文化安全愈来愈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显得尤为突出。应正确认识高校文化安全所面临的现状,多方面、全方位寻求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全球化; 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B0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211-02

“高校文化安全”是指高校大学生群体所坚守的民族文化和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因外来文化冲击而动摇,使自身情感和行为长期保持一种安全稳定的状态。当今的文化交流与交往处于前所未有的时代,文化交往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会产生一些国家意义上的文化安全问题。而作为整个国家文化安全体系重要基石之一的高校,历来是知识荟萃、思想争鸣的文化集聚之地,是发展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锋力量,其文化安全程度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乃至民族的振兴,因此,维护好高校的文化安全建设刻不容缓。

一、文化全球化视域下维护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伴随着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渗透扩张,文化安全特别是高校文化安全愈来愈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显得尤为突出。

(一)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国家提供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为国家经济与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受到威胁和侵略,那么必然会对本民族和国家带来巨大灾难,进而危及到整个国家的安全。而高校文化安全又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基石。所以,加强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保障国家的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是应对西方文化渗透的需要

在全球化浪潮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与科技优势,大力推行文化帝国主义,通过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宣传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而部分大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在各种繁杂思潮的影响下,很容易迷失自我。因此,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使高校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三)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

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精神需要炎黄子孙去传承和延续,而高校大学生恰恰就是肩负这一伟大使命的重要使者。所以,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的对民族文化安全意识淡薄与缺失的现状,大力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引导大学生真正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不仅可以在与多元文化的剧烈碰撞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并且对民族文化的弘扬、传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造成的冲击在高校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当代大学生大都生活在国际化气息浓郁的社会氛围中,一部分大学生立场不够坚定、信仰不太明确,其思想极易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动摇了他们的价值信念。这就需要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学生的思想阵地,让他们在中国社会主义土壤上健康的成长。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文化安全现状

(一)强势经济对高校文化安全带来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客观上为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移植到我国高校提供了便利条件。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为后盾,大肆采用各种手段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倾销,利用各种物质产品对我国高校进行文化渗透,在物质消费中将这些文化移植到高校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价值观等方面中去,这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生活方式的西化将从根本上动摇我国社会主义大厦的价值向度和思想基础。

(二) “文化帝国主义”对高校文化安全带来的影响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是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重点。他们凭借雄厚的文化资源和强大的文化传媒力量,不断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大肆宣扬和传播自己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推行“文化帝国主义”,企图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来控制别国,进而削弱别国的民族凝聚力,以达到控制别国文化的目的。高校是信息传播最集中的中心之一,是经济全球化推动下的全球文化互动的前沿阵地,大学生在接受外来文化方面有特殊的优势,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文化渗透的重点。

(三) 文化网络化对高校文化安全带来的影响

时下,网络正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络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迅猛发展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尤其是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由于部分大学生认识和辨别事物的思维能力、抵御外来诱惑的能力不高,导致部分大学生精神空虚、迷失自我、价值取向歪曲、责任感淡化等问题的产生和蔓延。

三、维护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策略

(一) 构筑文化安全预警与防范机制

维护高校文化安全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应着力构筑高校文化安全的预警与防范机制。因为任何一种危机,都有一个由孕育、发展到爆发的过程。为此,我国高校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文化安全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依托宣传部、校团委、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对那些可能会危及到高校文化安全的文化因素进行鉴定和识别,科学分析这些不安全因素对高校大学生所产生的冲击和影响程度,及时、准确地做出预警反应,增强大学生的文化抗干扰能力与鉴别能力,并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安全观;充分发挥高校公安派出所文保职能,加强与公安、教育、文化、共青团等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度,从内部防范入手,形成文化安全保卫工作的合力,构筑起严密的文化安全防范网络和保障体系。

(二) 加强文化安全意识教育,维护高校文化安全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因此,高校首先要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西方强势经济的文化影响,正确认识文化帝国主义的实质和网络文化的双重性;要注重加强国家文化危机意识的教育和传授,使高校大学生能够对当前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所处的弱势地位及面临的严峻挑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潜在风险和威胁产生危机感,从而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有效抵御文化风险。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维护高校文化安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高校是推进先进文化发展、传播先进文化的基地,而基于目前高校部分学生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的现状,我们必须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领大学生文化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主题,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精华,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作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发展基础,使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中明辨是非、把握方向、正确认识,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使高校文化安全得到维护。

(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维护高校文化安全

面对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强权的巨大压力,我们只有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培育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崇敬和自豪感,才能坚守民族文化根基,才能有民族文化安全意识的真正树立,也才能自觉抵御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本质是要别国人民逐步淡化甚至抛弃本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转而信奉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突出民族精神,让高校学生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使心灵上有一种归属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 打造网络文化安全平台,维护高校文化安全

网络文化对高校文化安全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鉴于此,首先,高校要善于运用网络工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网络文化中去,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在网络世界中唱响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其次,高校要实施宏观导向和微观监管并举,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正确把握网络的宏观导向,争得网络文化的话语主导权,为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有利的网上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安全的网络文化环境。最后,要充分整合包括校园网、BBS和贴吧在内的各种网络媒介形式,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传播体系,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将先进文化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构筑一道坚实的网络文化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 于滨.略论文化安全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

[2] 顾文兵.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刍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

[3] 唐踔,陈勇.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论略[J].理论探索,2011,(4).

[4] 隋成竹.高校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上一篇:升级版的中国经济什么样? 下一篇:混合印刷之胶印与数字印刷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