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后北川羌药资源现状及开发浅谈

时间:2022-10-24 02:55:38

5.12地震后北川羌药资源现状及开发浅谈

摘要:通过对北川县羌药资源的调查研究,羌医羌药的用药经验及用药特点等进行总结,论述了北川羌药及中药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对羌医羌药的继承与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北川;羌药资源;现状;开发

北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3°44′-104°42′,北纬31°14′—32°14′。全境皆山,最高点插旗山海拔4769米,最低点香水渡海拔540米,相对高差4229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平均每公里海拔递降46米。县境森林覆盖率46.93% ,药用植物550种。植被呈带状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黄壤和常绿阔叶林,黄棕壤和常绿落叶混交林、暗棕壤和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草甸土和亚高山灌丛草甸、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生物多样性特征十分突出,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集中了从亚热带干暖河谷到高山寒带的各种植被类型。使北川拥有极为丰富的植物及药用植物资源品种,且蕴藏量较大。

通过对北川擂鼓镇、禹里乡、小坝乡、青片乡、墩上乡、桂溪乡、陈家坝乡、香泉乡、都坝乡等的走访,北川境内有如黄连、杜仲、辛夷花、厚朴、木香、大黄、玄参、重楼、金钱草、蒲公英、独活、白附子、淫羊藿、何首乌等重点药材。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羌族医药所用的药材:红毛五加、贝母、羌活、秦艽、小叶杜鹃、卷白、益母草、凤仙花子、天麻、当归、黄芪、五味子、山桃、石苇、灯芯草、地骨皮、白茅、茜草、鸡桑、单叶细辛、红丁香、菖蒲、细叶石斛等。

羌族医药有它独特的用药习惯,医疗技术主要靠家传和师承。用药剂量无统一标准,多采取一把、一握、一撮等经验量法。外用药都是鲜用生用,内服药只有治疗需要用剧毒药时,才加工炮制。一般都直接用或晾干用,具有新鲜、味浓、效快的特点。以植物药为主,最大特点是就地取材、经济、有效、方便. 每种药所治的病种一般是1-3种,多则3-4种。 而且都是经验所得, 配方简练. 以单味药为主,所以每种药方都有针对某种病患的疗效。羌药所用的植物药品种某些和中药名相同,用法相同,而有些同名不同品种,有些有着不同的用法,有些用药用植物的不同器官入药。羌药有着特殊的用药方法,如煎药、包药、洗药、酒药、擦药、熏药、含药、炖药等,这是针对不同的疾病,对药物的有效成分利用和给药方式的区分,在研究羌药时需一并研究[1]。

羌族有语言,没有文字,据说文字失传,使羌族悠久历史不能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所以羌族医药没有专著、论述等书籍留于后人。医疗技术主要靠家传和师承,在调查中发现,当地村民都多多少少的知道或了解一些植物有着某种功效,可以用来治疗某种疾病。国家为了保护羌医药,进行了相关的挖掘开发,将调查收集的民间羌医药资料,以及200余首单、验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整理。当然调查是不完整的,有些医生、村民不愿意公开用药配方,在现在是一个普遍现象,这还需要继续挖掘开发。

北川有着极其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常用药用植物近600种,常用羌药200余种,怎么开发利用不但可以得到好药,还利于北川经济的发展,使农民致富。

北川羌药及中药资源开发发展思路:

一、在原有验方收集的基础上,继续挖掘开发,要详细记录用法用量,药用植物的具体品种,同时采集标本并用影响资料记录,因为羌药药用品种和药用部位有时和中药不同。整理收集验方单方后,部分用药经验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失传。收集到的验方和单方集对今后的羌药开发有着具大的参考价值,越详细越具体越好。对于不原意公开验方的医务人员和村民,可以采取合作开发等措施,使好的羌药造福人类。

二、加强合作开发及支持力度,与科研院校合作。筛选出疗效较为确切的验方或单方或新的可药用的植物合作开发。从药理作用入手,由于验方都有确切疗效,所以开发相对较为容易。苗药、藏药都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从化学成分入手开发有效单方,从而有可能开发出新的化学药品。

三、开发保健品。从羌药和羌族食材中开发强身健体,美容,足浴等方面的保健品,这可以加大利用北川的植物资源。

四、建立饮片厂,由于北川交通条件较以往有较大改善,使山中的药材运出成为可能。羌药和中药均可就地加工成饮片,可以供药用和保健品,便于外销,更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北川的中药是无污染、纯天然,在生产过程中要建立“北川羌药品牌”和“北川品牌”。

五、建立植物提取物厂。植物提取物可以使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针对产量较大,需求较大的品种通过提取,可以延长保存期,运输更加方便,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提取物可以用于医药、保健品及食品,前途更加广阔。

当然在充分利用北川药用植物资源的同时,要主要保护植被,科学的有规划的进行开发利用,使整个产业可循环可持续。北川药用植物蕴藏丰富,但品种不同产量也有差异,所以科学的规划开发是必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北川羌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加大开发必然会造福人类,造福当地居民,促进北川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松云等.羌族民间医药的调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6,26(8),452-456。

基金项目: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 (No.2011R07)

作者简介:曾彬(1980~),男,四川广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药剂教学和科研工作。

上一篇:人工肝支持系统临床应用实践与新进展 下一篇: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现况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