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体育课堂师生回应“定不得”

时间:2022-07-21 09:40:35

提问:体育课堂师生回应“定不得”

2013年本文作者系列选题

1.常规:体育课堂基本要求“少不得”; 2.音乐:体育课堂教学元素“多不得”

3.口令:体育教师教学技能“错不得”; 4.掌声: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要不得”

5.表情:体育教师课堂观察“粗不得”; 6.提问:体育课堂师生回应“定不得”

7.观察: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弱不得”; 8.学法: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偏不得”

9.创编:体育课堂教学诚信“低不得”; 10.探究:体育课堂教学问题“假不得”

11.事件:体育课堂突发事件“造不得”; 12.安全:体育课堂防范意识“松不得”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观察法、讨论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对体育课上存在的提问“定人”、过于追求“标准答案”等现象进行归纳,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从多个视角对体育课堂提问进行了归类,最后提出几点有效提问的建议,旨为一线教师有效把握体育课堂提问提供参考。

关键词:提问;体育课堂;现象;答案;技巧

体育课堂上的提问十分常见,但并非所有的提问方式都把握得很好,甚至有些提问为追求正确或标准的答案,不但事先指定回答的学生,还有的事先告诉同学们答案,课前背熟了、记住了,课上配合老师回答问题。这种情况,观摩课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然而,体育教学真需要这样的提问和回应吗?假如不需要,该如何把握提问的技巧呢?下面重点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一、体育课堂提问若干现象

通过对体育课观察发现,体育教学中的“提问”环节,存在着若干值得规避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但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对老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等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下面重点对五种现象进行归纳:

1.问题过于“简单化”现象

有些体育课上,老师做完示范以后,问:“同学们,老师做的好吗?”同学们回答:“好!”还有老师在课的结束部分带领学生做放松活动前,问大家:“同学们,你们累不累?”同学们用最洪亮的声音齐声回答:“不累”。学生哪里会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更希望听到的是“累”,那样的话老师好安排放松活动,可是,未能所愿。这些问题似乎问得很尴尬,学生尴尬的是,无论老师做的示范动作好不好,都要回答“好!”老师尴尬的是,当同学们回答“不累”时,接下来该如何安排“放松活动”?反思这些“问”与“答”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类似这些简单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无需问”。因为,该问题不具有实际的价值,不但不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2.提问前指定回答对象现象

体育课老师提出问题以后,究竟应该让谁回答?有些老师似乎对这一问题不够清楚,因此,总是想着事先定好回答者。定人现象反映出,“提问”环节不是真正为学生设计,而是为老师自己设计的,他(她)是带着一种期待效应去提问的,总希望让学习好的学生回答,能够听到正确的或希望听到的答案。如有节“肩肘倒立”课,练习一段时间以后,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找人回答,有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但老师并没有让举手的学生回答,而是叫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孩子,这个孩子尽管没有举手,回答的也十分正确。课后,我带着疑惑咨询了这位老师,结果他的回答不出我的意料,原来真的是事先安排让这个学生回答问题。可是,学生为何没有配合把手举起来呢?难道对回答问题不太情愿?

3.课前告知正确答案现象

有些课上的提问,同学们回答的问题听上去好像是看着书本读出来的一样,也就是说,回答的非常正确,甚至超乎你想象的标准。实际上,体育课上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们的回答应该更接近实际,接近学生理解的实际,接近学生掌握的实际。但是,有时候老师刚做完示范,就提问两个动作的区别?学生依然能够回答的很理想。这更加让我们疑惑,如此标准的答案是从哪里来的?如一节鱼跃前滚翻课,让学生复习完前滚翻,即将学习鱼跃前滚翻的时候,老师先讲解了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然后,做了一次示范,接下来就问学生:“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前滚翻和鱼跃前滚翻有什么区别?”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老师从举起手的同学中,挑选了两个同学回答了该问题,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惊奇地发现,为什么学生还没有练习,仅仅是看了老师的示范动作,听了老师对动作要领的讲解,都能掌握二者的差异,而且,回答得还那么标准?实际上,这样的提问是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提问,是不可取的。其主要问题在于,提问的时机未把握好,提问应移到学生练习之后。

4.提问回答无下文现象

在体育常态课上,我们听到过有些老师的提问,但未能看到老师继续组织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许是忘记了?或许从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发现了答案?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中说:“同学们,接下来两人一组做肩肘倒立练习,一会儿,我将提问大家,如何能够帮助同伴完成动作?”这节课结束了,也没有看到老师组织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在体育课上向老师提出问题,希望老师能够给予解答,可是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老师置之不理,甚至批评学生“不要说话”,好像老师认为学生在扰乱课堂纪律似的。这种现象也是有待改进的,也就是说,无论老师提问还是学生提问,都应该有下文,否则提问就失去了意义。尤其是同学们的提问更应引起老师的重视,或许是有人没听懂,或许是老师讲的有误,或许是学生在练习中发现了更好的方法等等,无论怎样,当老师听到学生提问时,要能够对有必要回答的问题给予回应。

除此之外,有些还需要对回答的情况进行分析或调整教学活动方式。如有同学没有回答出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回答错误,对于老师而言,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就应该对刚才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性练习,甚至再次讲解、示范,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5.提问过于频繁现象

无论是常态课还是观摩课,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提问”过于频繁,似乎一节课都在“一问一答”中度过。适当的提问是有必要的,但提问过于频繁,会出现走过场现象,甚至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屑于回答。如在一节实心球课上,老师大约2分钟的间隔都会提出一个问题,从“侧向推实心球如何站位?”到“正向头后前抛实心球,上下肢如何协调用力?”再到“侧向与正向推抛实心球有何区别?”最后还提了“侧向推和正向前抛哪种方式投的更远?”等问题。有时,我们在教学中总想采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但是,假如对这些学习方式的含义、适用范围、方法、技巧未掌握的话,就很难有效地引入。反复用提问的方式组织教学,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学习,有可能走进了形式化的探究误区。因此,当老师在选择确定提问的问题时,需要慎重考虑,该不该问?哪些该问?何时问?如何问?等关键性的问题。

二、提问“不适当”的原因分析

对于提问中的各种现象,大都属于“不适当”的提问。但,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这类提问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

1.过于追求“正确与标准”的答案

这种情况在观摩课上出现的较多,尤其是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的课上更为突出。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很多老师做课,都希望体现出,学生学习的效果很明显,通过何种方式能够体现?有的是在课前对新学内容反复练习,在课上体现出“动作学的快”。而有的选择提问的方式体现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想到了问题“回答正确又标准”的方法。在这种思想左右下,就很容易出现,课前先指定好让谁回答,再把标准的答案告诉他们熟悉熟悉,甚至要求学生背一背,确保课上回答正确。体育课,无论是常态的还是有人观摩的,回答问题过于追求标准,有时超过了学生学习的真实结果,反倒会影响教学的效果,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表演”或者是“作秀”成分较大。这样的环节距离“好课”只会越来越远。

2.走进了“形式化”的误区

体育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我们都不能走“形式化”的道路,形式化的结果不但教不透,学不通,而且,更是老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有所欠缺的体现。提问的形式化,不但包含上文中所提到的提问过于频繁,而且对过于简单的问题的提问,也有形式化的影子。这种形式化之所以出现在教学中,其主要原因有:(1)对新课改的新要求知之不多或知之不深;(2)对所教教材理解不够或理解不透;(3)对所教学生把握不准或缺乏信心;(4)对提问的方式方法甚至技巧有所缺乏。无论任何一个方面不足都有可能走向“形式化”,因此,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至关重要。

三、体育课堂提问的分类

依据不同,体育课堂提问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可以从问题的发出者来划分,可以依据问题的难度划分,可从提问的时机划分,还可以从提问的效果进行划分等等,下面逐一进行归纳。

1.从问题的发出者划分

体育课堂上的提问者大部分是老师,但也有的问题是源于学生,如表1所示。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提问基本上都是针对全体学生,而且,大都是要求同学们直接回答,或通过练习、讨论后回答。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都是学生自身在学习体验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希望老师能够给予解答。但是,并非所有的老师都能及时听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有的老师听到声音了,未能引起重视;即便是学生希望老师能够对问题有所解释,但并非都能如愿。

实际上,师生在体育课上的提问还可以进一步归类,如老师的提问根据问题的难度还可以进一步区分出“难度较大的问题”“一般的问题”和“缺乏难度的问题”等。而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划分为“与课堂有关的问题”和“与课堂无关的问题”等。与课堂无关的问题老师可以不及时回答,如果这个问题很重要,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课下交流。

2.从问题的难度划分

体育课上提问的问题,有的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却很简单,从难易度的区分上,可以划分出如表2所示的类型。

从问题的难度划分的各种类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可能看到或听到。通过归纳发现,有些问题要尽量少问或不问,如简单的问题。而对于一般类型的问题而言,老师可以问,但这类问题也不能问的过于频繁,因为,缺乏难度。相反,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有的需要学生的深入思考,有的需要认真地观察和体验,还有的需要同学讨论、共同体验等才能完成。因此,提问前要明确所提问题属于哪一类,应该让学生如何回答,最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否则,难以避免一些不该出现的现象。

3.从提问的时机划分

提问在体育课上出现的时机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开始部分的提问、准备部分的提问、基本部分的提问和结束部分的提问。不同时机的提问又有什么不同呢?如表3所示。

从表3所列举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学阶段有可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处于不同的目的,问题的提问方式和难易度也会有一定的区分。但无论如何,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基本部分的提问,不但教学时间最长,而且,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都主要是通过该部分来实现的,因此,该部分的问题要有精心的设计。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提问所能达到的效果来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好的提问、一般的提问和差的提问。当然,体育课堂上的提问都希望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但并非所有的提问都能如此,有的不该问的问了;有的需要这样问的,而那样问了;有的需要练后问的,却练前问了等等。凡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都可以归为“差”的提问;对于那些有效果但不突出的提问,可以将其归纳为“一般类型”;只有那些具有明显效果的提问才可以称其为“好”的提问。

四、体育课堂如何把握提问的技巧

1.问题有价值

体育课上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要求他们回答,无论是通过何种方式回答,首先要考虑的是:所问问题一定要有价值,值得在体育课上花费时间。否则,就要考虑“不问”,或“更换问题”后再问。体育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才能把最有效的时间利用到教与学的各环节中?从提问来看,同样不能浪费时间。但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是有价值的呢?依据问题所能发挥的作用来看,要么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要么能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要么能够起到一定的检查督促作用;或者能够起到一定的检验作用等,凡是作用不明显的提问几乎都是无价值的。

2.难易有区分

体育课堂提问只考虑有价值还不够,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需要把握,即应该提问多大难度的问题?问题过易没有回答的必要,问题过难超越了回答的能力。问题的难易取舍上,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考虑教材的难易度,尤其要考虑教学的进度。当然,有难度的问题要把握回答的方式,分清是需要留足思考的时间让其回答,还是需要学生观察体验后才能回答,甚至有的问题需要安排分组讨论,同学们共同研讨后才能回答。只有“难易有度、方式准确”,方能发挥提问的功效。

3.提问不定人

现实中,有一些老师出现提问定人的现象,并不难理解,但提问事先定人有很大的弊端,一是其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很少动脑,因为他们没有必要考虑回答问题,言外之意,就是老师不会提问他们回答问题,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被指定回答问题的学生,或许一节课上都是紧张的,最起码在问题没有提问之前或许会保持一种紧张状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会影响他们对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因为,一心在想着问题的答案。因此,提问事先不要定人,“提问谁”最好能够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机找,这样的提问才显得更加真实。

4.回答力求真

提什么问题?提问谁?假如都是随机的,也就不会出现课前告诉学生标准答案的现象。体育课堂提问,回答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回答出的答案是“真实”的。假如,老师事先把答案告诉学生,课前背熟,课上回答,似乎已经失去提问的价值了。为什么要提问?其最主要的目的是看学生掌握了没有,掌握的程度如何?假如学生都没有回答出来,或有回答的同学其答案还不正确,正是需要进一步改进教法,继续要教的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反馈;假如学生有部分回答正确,还有部分回答错误,老师可以了解到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还有就是,有可能被提问的学生都能回答的很好,但前提是事先不知道答案,说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相当有效。基于此,学生回答问题力求真实,而不是过分追求标准和正确。

五、结束语

提问看似很小的教学环节,实际上把握得好,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假如不能巧妙地把握,问题过易了,方式有误了,过于形式化了等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基于此,要想使提问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对提问进行梳理,便于更好地找准时机、把握难度、灵活组织。

上一篇:将时事阅读融入英语课堂 下一篇: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任务分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