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化·归化·异化

时间:2022-07-21 09:18:27

相对于我们所熟知的本土文化,西方文化更加五光十色且光怪陆离,世界的文化一体化潮流,使得西方文化对于本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这种强烈影响不仅表现在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嬗变上,而且也表现在西方电影的翻译上。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电影不仅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载体,而且已经成为视觉时代越来越不可或缺之物。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对等性,这就为电影翻译提出了如何将西方文化“信达雅”地转换为本土文化的难题。影视翻译已然成为翻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成员,影视翻译除一般而言的文学语言翻译而外,还有其更为复杂的文化、社会、惯用法、通俗性、方言等方面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参照世界翻译理论中的“同化、归化、异化”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探析。

一、 西方文化强烈影响的电影翻译同化

(一)语言层面的同化

电影翻译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翻译,文学作品的翻译可以采用加注等方式帮助读者理解,而电影的翻译则要求译者在有限的时间内,甚至是在瞬时传递出电影中语义的最恰当的表达,因此,有的时候就必须针对语言、文化、风俗、惯用法、典故等加以同化。语言层面的同化依本土语言、语序、语义、语境等进行,语言层面的同化更注重于文本同化,语言层面同化的最大意义就在于透过语言同化工作最大化地模糊文化间的巨大差异性,为观众带来对西方文化更多的理解。因此,语言层面的同化可以使得观众在欣赏影片时能够产生语言文字的似曾相识感,将源语言尽可能地翻译得与本土语言更相近,尽可能地消除源语言中的异文化特征,使得观众可以无障碍地理解影片中语言表达的文字意象与影像表达的意义所在,显然,本土文化的语言层面的同化越是鲜明,西方文化对于观众的影响就越小。[1]

(二)惯用法的同化

惯用法是作为译者突破语言交际障碍所必须的基本功,此外,包括好莱坞大片中也不乏表现恶势力一方的俚语、低俗语等惯用法。此时,在翻译时就必须对其进行同化译法,也可以称之为雅化译法。外语中的惯用法与中文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必须衡量采用哪些词语才能达成语义神韵的流畅表达。例如,在英文中“He never says uncle”如果只以语言层面加以同化则只能译作“他从不说叔叔”,事实上很多在线翻译软件就是这么翻译的,但其实这是英文中较为常用的惯用法,表达的意义用中文的“他就是煮熟的鸭子――嘴硬”来解释较为稳妥。再例如,在《卑鄙的我》一片中有“Light bulb”,如果仅仅按照语言层面进行同化,那么只能译作“发光的灯泡”,这显然与上下文不符,这就要求译者熟悉西方语言中的惯用法,因此,对照上下文,这里译作“好主意”更为贴切。另外,在惯用法的同化上,尤其是针对一些俏皮话或者是调侃的话,可以译得较为别出心裁。

(三)文学意象的同化

无论采取哪一种译法,最难的都是传神,尤其是同化译法传神更难,如果在纠结于源语言中的词句与传神,那么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传神而无须一味进行拘泥式的直译,翻译与写作同样最忌讳以文害意,文学意象的同化旨在传神,无关其他。比如“Pretty Woman”如果仅采取语言层面的同化,则可以译作《漂亮女人》,而对其进行文学意象上的同化,则可以译为《风月俏佳人》,显然后者的翻译更加传神,并且能够让观众浮想联翩,“Ghost”的译作《人鬼情未了》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再比如将“Forrest Gump”翻译成《阿甘正传》,就是依文学意象而进行同化的典范之作,《阿甘正传》自然而然地就让观众联想到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进而传神地表达了阿甘与阿Q的“蠢萌”的同化象征,同时亦保留了源语言的“Gump”的类似“甘”的发音,可谓一举两得。

二、 西方文化强烈影响的电影翻译归化

(一)范式归化

事实上,归化也是一种同化,只不过是一种经过转化了的同化,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同化与归化其实是百虑而一致的。而与同化不同的是,归化在西方文化强烈影响之下所做的缓冲工作更大,因此,归化可以使得西方文化对于本土文化的影响与冲击最小化。范式归化是遵循一定的翻译模式、翻译规则所进行的异种语言间的语义交换,在源语言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中规中矩的转化,可以表现比同化更大范围的文化意象。[2]举一个错误的范式归化的例子,比如影片“Revolution Road”,如果不采用范式归化,就可能会被直译成《革命之路》,而从影片的内容来看这样的译法显然完全不着边际,因此,还是将其译作《浮生路》更佳。电影是异文化交流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在西风东渐过程中,西方文化强烈影响之下,归化真正体现了艺术无国界,因为归化以本土化为绝对中心,却远比同化更复杂。

(二)价值观归化

相对范式归化而言,价值观归化是一种较为硬性的显式强制的归化,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普遍存在着制度性制约,因此针对某些对话必须进行价值观归化。价值观归化最大化地解决了电影中所涉及的政治、制度、敏感词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价值观归化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相对源语言来讲,必然弱化了语用中的表达程度,甚至还有可能在本土化观众不了解电影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出现对电影产生不知所云等方面的问题。不过,价值观归化最大程度地解决了西方文化的过于强烈的影响,最大程度地解决了跨文化、跨地域、跨语言交流问题,鉴于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其中不乏西方价值观与本土价值观的龃龉之处,在这种情况之下,也的确须对其进行价值观归化,使得电影中所传递的价值观能够既符合典律规范,又符合出版物的审核规范。

(三)策略归化

策略归化是相对范式归化与价值观而言更为灵活的归化译法,策略归化既无须局限于范式归化,亦无须过多考虑价值问题,仅须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以及文学修养,并对受众的需求加以充分考量即可。比如“Your technique is too bad”这样一句英文通常会译作,“你的技术水平太差了”,而归化的译法则可以将其译作“你这技术水平也太业余了”或者是“你这技术水平也太山寨了”,这样译来就既容易理解,又符合电影的适度幽默的归化策略。再比如,将“Cleopatra”以归化的方法翻译成《埃及艳后》,既充分传递了影片所蕴含的文化意象,又将克里欧派C七世这位古埃及最后法老的妖艳一生进行了高度概括。以策略归化译法解决文化疏离问题,既能够达成同化或其他归化译法所无法达成的艺术效果,又能够解决异化导致的过度西化的负面影响,不失为一种较佳的译法。

三、 西方文化强烈影响的电影翻译异化

(一)源语言层面的异化

以源语言为中心,围绕着源语言进行原汁原味的保留源语言特质的直译,可以最真实地反映原作风貌。异化是一种尽可能地保留异域风情的翻译方略,与上文中的同化、归化不同的是,异化以异域文化为主导,所使用的翻译技巧以异域语言中的语境等为主,一切翻译工作均围绕着异文化这一中心而展开。源语言层面的异化虽然对于深层次的西方文化不需要有过多的了解,即可以保证翻译的原汁原味,但是,由于西方文化中亦存在着不同语境、不同场景、不同氛围下的引申意义,因此,这样的异化译法极易出现看似异化,实则与源语言所欲表达之意大谬不然的情况出现。[3]针对此种情况就需要更深层次的文化层面的异化译法。可见,西方文化对于本土文化的影响越强烈,电影翻译的异化作用也就相应来得越大。

(二)文化层面的异化

文化层面的异化重在更加充分地体现本土文化与异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性,透过彰显异文化差异达到文化转化的效果。基于期待视野需求的异化更应以文化层面进行,文化层面的异化要比源语言层面的异化更精彩,但是文化层面的异化工作需要译者对于西方文化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尤其是需要对于西方语言中的惯用法、引申意义、方言等有较多的研究,方能将异化翻译得恰如其分,而不是似是而非。电影翻译也是一项需要创造性的艺术工作,尤其是针对艺术大片而言,如何做到不至出现文化缺失现象,是翻译过程中的关键。例如“Gone with the wind”,如果仅从源语言层面异化,则无法展现影片内涵,而从文化层面译作《飘》则影片主旨一字即呼之欲出了。文化层面的异化重在异文化基因的保留,文化基因的保留可以使得本土化观众能够看到异文化的整个文化进化过程及其进化规律,有助于针对西方文化进行深入观察与研究。

(三)艺术层面的异化

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之下,本土观众的接受能力已经有了大幅提高,艺术层面的异化需要考量的因素较多,既要充分考量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纯文化因素,又要同时考量观众心理与社会效应等方面的问题,应更多地为观众保留异国情调与异国情趣,应更多地从观众效应方面加以考量,从而针对源语言进行满足观众心理期待的艺术层面的异化,往往可以达到提高审美情趣的效果,艺术层面的异化,可以更好地达成去中文象限化的拙劣的中文硬性异化的艺术效果,对于再现源语言思想灵魂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4]比如电影“Saving Private Ryan”,如果不加艺术化异化,那么语言层面的同化直译可能就是《拯救大兵瑞恩》,显然毫无艺术性可言,更丝毫也提不起观众的兴致,而对其加以艺术层面的异化翻译就成了《雷霆救兵》,“雷霆”二字将战争的以命相博的紧迫感一语道出,堪称翻译的典范之作。

结语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同化、归化、异化三者并无孰优孰劣之分,无论是同化、归化,还是异化,都仅仅只是在西方文化强烈影响下的针对电影所进行的翻译工作,同化、归化、异化三者之间并不绝对的排斥,亦无绝对的影响与互补,三者仅为翻译工作的艺术化处理技巧,针对不同的语境,选择何种处理技巧充分体现了翻译工作者的极高的智慧,同时,亦体现了翻译工作者对于本土文化、异域文化、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之间的契合的理解程度。究竟是从商业化视角更多地倾向于观众的期望值,还是从本土化视角更多地考量观众的理解接受度,的确是一个值得权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贾迎春,乔涵英.努力提高我国译制影片质量与加强管理[J].影视技术,2004(8):12-13.

[2]陆永昌.翻译・时代・文化――翻译进程思考[J].译林,2004(2):33-34.

[3]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27-28.

[4]赵春梅.论译制片的原汁原味[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3):14-15.

上一篇:寻根与叩问:多元时代的作者书写 下一篇:欧洲动画电影的民族艺术特征与美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