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调传承人现状调查

时间:2022-07-21 09:11:08

摘 要: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传承人承载着不容忽视的历时的和现实使命,因此对传承人的研究则被纳入“非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昆明调作为省级“非遗”项目,对其传承人的研究亦是这一项目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昆明调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传承

昆明调泛指昆明地区的汉族山歌、小调,民间有调子、民歌等多种称谓。主要流行于昆明市区及呈贡、晋宁等滇池周围的汉族地区,昆明周边部份少数民族中亦有传唱。

时代变迁使昆明调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它不再是这一地区人们生活中的“主流文化”,甚至很多年轻人从未听过昆明调,更不知何谓昆明调。被现代文明重重包围下的昆明调因其自身的文化特征而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艺术性。2006年昆明调被列入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此政府行为的主导之下,昆明调被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成为昆明百姓文化生活中的又一元素,重新发挥着它的当代文化价值,使昆明地区成为这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传承人承载着不容忽视的历时的和现实使命,因此对传承人的研究则被纳入“非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昆明调作为省级“非遗”项目,对其传承人的研究亦是这一项目的重要环节。

一、传承人的基本情况

在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和制度下,一批批杰出的地方文化持有者被挑选出来,以命名、资助,甚至立法等方式确立他的文化地位、文化责任,以保证他的文化传承实践,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昆明调现有传承人7人,其中省级传承人2人,市级传承人2人,区县级及其他传承人3人。目前,就传承人结构而言,男女性别比例较为均衡,而年龄结构则严重偏大。在7个传承人中60岁以上者就有6人,而他们的平均年龄则为56.2岁。

这些传承人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基本为初中或小学文化程度;在经济收方面,除政府的一定补贴外他们均无固定收入。

二、传承人的传承现状

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是止于静态的标本展示,更重要的是作为文化的传承延续,这便需要传承人积极主动有意识而为之。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枢纽和中介,决定了他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就昆明调而言,其传承方式具体有如下几种方式与途径:

(一)以师带徒,师徒传承

“以师带徒,师徒传承”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最古老和最直接的传承方式,昆明调也不例外,其主要传承方式仍以以师带徒,师徒传承为主。在师徒传承的过程中师傅和徒弟的数量没有限定,演唱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艺人都可以带徒弟。如传承人许绍光就有很多自己的徒弟,而徒弟拜师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模仿许绍光的唱腔,亲自拜访老师后再收徒。二是由地方选拨后参加由许绍光等老师担任评委的比赛,由许绍光亲自挑选后收徒。

(二)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进行传承

由传承人通过政府或私人发行的音频或视频资料购入于感兴趣的人群,对音频或视频资料进行模唱,从而进行一定范围的传承。如:在广场跳广场舞时播放音源;民间百姓小型文艺活动进行模唱,地方卫视广播播放,也达到一定效果。如:云南电视台娱乐频道《甩山歌》栏目,《我是山歌手》栏目

(三)以比赛的方式传承

由传承人担任评委的政府相关比赛也能达到一定的传承目的。如云南卫视的栏目《俏花灯》,由传承人许绍光长期担任该栏目的演员及比赛评委。该栏目不仅仅是一个展示花灯艺术表演和剧情的栏目,而是集花灯原创节目、经典名段、群众参与、艺术教学和名艺人专访、写真于一体的综合专业性栏目,从戏剧性、观赏性、参与性、艺术探讨和名人效应等各个不同角度,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花灯素养层次的观众的需求,使熟悉花灯艺术的老观众、初涉花灯艺术的新观众、乃至没有明确目的的过路观众,都能各有所得。2008年,8月12日,在文庙举行的云南省首届“俏花灯”灯迷演唱大赛昆明分赛区初赛的赛场上,就出现了很多年轻人的身影。这些年轻人的参赛使得昆明分赛区的整个赛场充满着朝气,充满着活力。通过此类比赛,电视节目的播出,让昆明调的传承在年轻群体中起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度。

三、传承中的困境及思考

如前文所言,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大多被流行音乐所吸引,他们既不了解也不愿了解昆明调这一传统音乐文化。因此,当下人们对昆明调的关注度明显不足,更谈不上传播。昆明调传播的受众对象往往仅限于老年群体,传播年龄断层是昆明调传承的另一大问题。从传承人年龄分布来看,传承人年龄基本都处于35岁以上,有传承人也表示自己的儿辈、孙辈确实也对昆明调不感兴趣了。大多数年轻人认为昆明调就是老年人茶余饭后在广场上休闲娱乐的方式,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昆明调的歌词过于露骨,不适于分享给青少年。昆明调的观看方式仅在网站和地方卫视和艺人巡演能看到,但是网站上传播的昆明调影视相关资源,看上去就非常有历史感,画质基本不清晰,相关正规音源极少。如果想通过购买正规音源,影像资料确实还是存在一定大的难度,网站点阅,购买正规音源、影像资料的主要消费人群力度还是更加倾向于中青年群体。对于关注昆明调的主力军中老年群体来说,仅有昆明调传承人巡演和地方卫视节目的播出这样有效的传播途径。

昆明调既然存在,那么就必然有它的价值。

很多调子是非常优美动人的,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能否根据相应场合对歌词做相应的调整。另外政府可以出资请专业团队拍摄把经典昆明调剧目进行翻拍,重新制作影视资源和音源,提高视频和音频的清晰度。封面的制作在保留传统经典昆明调元素同时可以加入时下潮流元素,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增加年轻人对昆明调音频视频的购买欲。

在拍摄影视剧作品或影视原声带的创作可以加入昆明调元素并让传承人演唱。如2015年上映电影《万万没想到》的片尾曲《大王叫我来巡山》。“大王叫我来巡山 小心提防那孙悟空…”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一个在86年经典影视剧《西游记》的小妖演唱的一首小曲儿,歌手赵英俊用了这个典故创作了一首歌曲《大王叫我来巡山》,电影版的演唱者是近期真人秀大受欢迎著名影视剧演员贾乃亮和女儿甜馨,甜馨是对孙悟空痴迷的代表人物,加之《万万没想到》恰好是和西游记相关题材的电影,导演叫兽易小星表示这首合家欢的歌曲特别适合他们父女,歌曲一经播出加之电影效应得到了不凡的反响。如果能根据昆明调的典故和背景创作出相应歌曲,由传承人或具有明星效应的人演唱,应该对于昆明调的传承和宣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结语

“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静态的物的传承保护转向活态的文化保护的认识转变,传承人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承载者和传递者,以其文化主体的身份不仅保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和自身文化特质等基本属性,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中以提升自身文化自觉意识,构建具体传承通道等作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及传承人意义》普文芳、魏美仙 载于2014年 (4):119-122期《学术探索》文)

熊云老师在《彝族舞蹈“擦大钹”传承人调查研究》一文里也有类似的观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活态的文化,它是以无形的、活态的方式存在于民间,它依靠人的口传心授而世代相传。而使这种活态文化得以存在和延续的就是传承人。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重要的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上承下传的主体,没有传承人,也就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对此,许多专家学者都有过论述,如非遗研究的著名学者刘锡诚就曾经说过:“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以超人的才智、灵性,贮存着、掌握着、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技艺,他们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接力赛’中处在当代起跑点上的‘执棒者’和代表人物。” (《彝族舞蹈“擦大钹”传承人调查研究》熊云 载于2013年32(3):40-44期《保山学院学报》文)

昆明调的传承与传承人也密不可分,传承人在昆明调表演艺术传承过程中扮演着传承者、创新者及培育者的多重重要身份。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机构和政府也深刻认识到传承人的这一不可替代的传承价值,并在可能的前提下给予其以适当的经济补贴,这使得传承人意识到其存在的价值所在,使其传承从不自觉行为转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意识。而他们的这种自觉地传承行为对于非遗传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普文芳、魏美仙.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及传承人意义[J]. 学术探索,2014,(4):119-122.

[2] 熊云. 彝族舞蹈“擦大钹”传承人调查研究[J]. 保山学院学报,2013,32 (3):40-44.

作者简介:

王骊媛洁(1992.12-),女,白族,云南昆明人,硕士。

上一篇: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下的体育文化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