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时间:2022-07-21 08:15:45

关于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近年来,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针对4月初正式启动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工作,吴邦国委员长批示强调推动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全面发展,明确指出:“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全面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必将有力督促、支持各级政府和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改进工作,加强管理,促进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一、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城市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与具有大约40多亿年历史的地球相比,人类的历史是短暂的。而与具有大约300多万年的人类历史相比,城市的历史也相当短暂。从新石器时代算起,城市至今只有6000多年历史。然而,当人类一旦走进城市,人类文明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进程。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又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家园。各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像一部部史书,记录着城市的沧桑岁月,唯有保留下来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遗产,才会使城市的历史绵延不绝,才会使今日人类发展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也才会使城市永远焕发悠久的魅力和时代的光彩。

世纪之初,无论对于世界,还是对于我国,都是城市化发展的转折点。从这一时期,世界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了城市,在全球范围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也是从这一时期,我国脱离了城市化历史进程的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照此发展,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现代化城市格局。将城市化率从30%提高到60%这一发展阶段,英国用了180年左右的时间,美国用了90年左右,日本用了60年左右,而在我国大约只需要30年左右时间就将完成这一进程。可见,在我国这一发展阶段,时间过程短,建设强度大,投入密度高。

在我国城市化率每增长1%,就意味着有1200万以上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住房、就业、出行等方面的需求,引发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但是,城市规模扩大的另一方面原因,来自于每一个家庭生活支出结构的变化。即当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时,家庭生活的主要支出是衣、食;人均CDP在3000美元以下时,主要支出是家电产品;而当人均CDP在8000美元以下时,主要支出中住、行的比例开始迅速增加,即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购买住房和汽车。城市化快速发展和人们家庭支出结构的改变等因素相互叠加,必然引发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

从表象看,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的现象,引发城市“摊大饼”式地无限蔓延,造成对城市住房、交通、能源的巨大压力。实质上,城市化所带来的最主要问题,已经不完全是城市物质环境或空间形态的问题,而更多的是社会、文化和环境的问题。这一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现期”。西方一些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出现过的种种弊病,我们应该引以为戒。我国城市化浪潮对应城市建设高潮,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是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作用的结果,它不可抗拒,也不能阻止,只能通过科学发展观进行正确引导,去其弊,扬其长,才能保证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对于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来说,城市化也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这一时期,大规模持续地城市开发改造与地上地下的文化遗存之间,矛盾非常集中、异常激烈。如果没有对建设与保护研究过程的积累,面对如此疾风骤雨式的建设和发展,要想不出现偏差是不大可能的。事实上,我们恰恰缺乏这种积累的过程以及过程的积累。由此成为文化遗产保护最危险、最紧迫、最关键的历史阶段。今天,经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证明,可供我们选择保护的文化遗产已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们应当争分夺秒地既为当代,更为后代,把更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抢救下来,列入保护之列。

今后十几年间,我国城市经济必将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城市建设还将大规模展开,这些在给城市发展带来难得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将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事实上,城市化的各个因素都与城市文化有非常直接的关系,也涉及文化遗产保护的诸多方面。就此而言,如何在城市化加速发展进程中,在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持续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这一问题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尖锐地提了出来,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成功跨越转型期这道门槛,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是横亘在每一个经济发展达到此阶段的城市面前的新挑战,而跨越门槛,战胜挑战的核心力量就是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精神和创造力的历史凝聚与积淀,具有施加广泛影响的功能,能够让人们接受良好的道德规范及生活方式。此时,城市文化体现在诸多方面,如社会民众的文化意识、生活环境的文化内涵等。尽管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的指标体系比较复杂,但是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两类指标。物质生活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完全可以逐步达到小康社会指标。但是,文化生活的指标相对抽象、比较复杂,要真正实现难度更大。这是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所决定,由于人们对文化形式的认知不同,文化生活的需求不同,文化价值的评价也不同。因此,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是文化生活的进步。

二、城市文化建设应该避免出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一些城市在物质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在文化建设方面却重视不够。归纳起来涉及8个方面的情况或应该避免出现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城市文化建设,避免城市文化危机加剧的紧迫性。

一是避免城市记忆的消失。城市记忆是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从文化景观到历史街区,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从传统技能到社会习俗等,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是形成一座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也是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但是,一些城市在“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中,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一处处文物保护单位被拆迁和破坏;一片片积淀丰富人文信息的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一座座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无情摧毁。由于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这些历史性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上一篇:刘秉忠,元上都的营建者 下一篇:元上都遗址突出普遍价值的对比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