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与教师的成长

时间:2022-07-21 08:05:23

《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与教师的成长

我国新时期的幼儿园课程正在展现重大的“蜕变”,其重点是不再以承认的观点与角度为中心,取而代之的是“孩子的话”、“孩子的心思”、“孩子的创意”。我们市直二幼正在开展的《多元能力探索课程》课题实验,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功能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也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宽松的教育和成长的环境。

一、教育教学活动体现着教师的创新意识和专业成长

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教师提供了宽松的教育环境。回忆我们过去的教育模式:教师满堂灌,幼儿满堂听,整个教育过程幼儿都是在被动的接受。在这种陈旧的模式下,教师忽视了幼儿的主题作用,很少去观察和倾听孩子们的做法和想法,孩子们也只能按照教师事先安排好的任务一一完成。而现在,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幼儿兴趣的需要,会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去选择适合本园、本班的教育活动。这样,教材就不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活动不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知识也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例如,中班下学期的主题活动《小豆家族》。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让孩子欣赏豆类的有趣形态,认识不同种类的豆子,用触觉感受豆子的外形特征,尝试用豆子进行不同的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这是孩子们用豆子和面团创作的场面,他们虽然不是艺术家但出自他们手下的小鱼活灵活现、小动物们活泼可爱、开心的笑脸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而豆子小人更能展现孩子们的心灵手巧。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愿意接受,用于尝试,在总结分享中,孩子们都会有成功的喜悦。

二、环境创设体现着教师的创新精神和专业成长

新《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提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间的积极作用。”我园正在实施的《多元智能探索课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愉快的区角活动,富有童趣的墙壁布置,丰富多彩的视听环境显示着教师的创新精神和专业进步。

1、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集体讨论决定区角布置和墙式内容,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并进行设计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例一、布置自然角,幼儿各抒己见,教师记录采纳。大家共同努力,没有几天,春天景色的图画纸壳做的昆虫、游来游去的小鱼、种下种子的花盆等等丰富了我们的自然角。教室内外的墙上几乎都是孩子们的作品,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原来怎么教育他们爱护墙上的作品?都不懂得珍惜,现在他们总能发现问题:“老师,花儿该浇水了”“老师墙上的画掉了”“老师,小鱼该换水了”等等。

例二为了教育孩子们爱护小动物,我们共同设计制作了《爱护小动物》专栏,利用散步时间让孩子们去园内动物角,去饲养小动物,并把小动物的情况记录下来,把从家里收集来的资料放进专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学习有关小动物的一些知识。

2、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无论是师生的共同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支持和鼓励孩子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

为了使孩子们更好的动手操作,我们充分利用各种玩教具,瞧!他们的作品盒里摆满了自己的作品,精心自制的图书内容丰富多彩,一有时间就捧着自己的图书讲个不停;《美丽的发型》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家园共育体现着教师的创新精神和专业成长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教师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指导者,在与家长朋友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双边会互动,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努力挖掘家庭教育指导的有利因素,主动有效地开展好家庭教育工作。

(一)家长的要求影响着教师的成长。

教师在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中,受家长的态度、要求等各方面的影响。例如一名教师在孩子离园前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她感到了深深地困惑,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被认可,没有了成功感。事情是这样发生的:“丁零零……”下午快下班时她接到了一个家长的电话

“喂,您好,找哪位?”

“是侯老师吧,我是信蕾的爸爸。”

“噢,你好。信蕾生病好了吗?”(信蕾生病在家一周)

“好多了。我想问一下,侯老师这一周学了些什么?有什么作业?我给信蕾补补课。”

作业?补课?家长怎会产生这样的概念?看着就要涌近来接孩子的家长人群,教师急忙不假思索地解说着:“咱班这段时间开展的是《春来了》系列主题活动,主要是感知春天的到来。……”

“就没学什么儿歌、诗之类的?”电话那边似乎很是不满。

“学了一首儿歌……”教师在努力搜索着脑中的记忆。

“什么?就学了一首儿歌?!”电话那边传来家长不可思议的惊讶声。

很明显家长的言行、态度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教师可能为满足家长的要求,而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抛之脑后,教授一些儿歌,认识一些汉字,学几道加法算题。如果是这样,教师便会默守陈规,停滞不前。

(二)教师的不断成长促进家长工作的开展。

如果教师是一个反思型的教师,研究型的教师,那么遇到问题时,教师会进行理智的分析,科学的调控。如上面所提到的那位教师,是这样做的:“信蕾爸爸,您误会了。我们教孩子的不是一首儿歌,几个数字,而是让孩子通过儿歌、绘画、歌唱等多种渠道来感受春天、认识春天、赞美春天,作业吗?就是请爸爸妈妈在双休日里带孩子去逛公园,到美丽的大自然中玩耍。非常抱歉,现在就要接孩子了。如果你再有不明白的可以到幼儿园来看看咱班的“游公园”倡议书,到那时,咱们再谈好么?”“是这样,好的。侯老师,谢谢你。”电话那边的声音变得婉转了许多。

幼儿园的生存靠管理,幼儿园的发展靠教研,教育研究是促进课程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要手段,相信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会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让自己慢慢转化为研究型教师,进一步的成长!从而使我们的幼教工作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上一篇:关于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激励技巧问题研究 下一篇:在高校体育课队列训练中构建团队合作式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