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课外活动对初中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影响

时间:2022-07-21 07:00:40

浅论课外活动对初中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影响

摘 要 目前在应试的大背景下,学校对英语教学多是单调枯燥的强调记忆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得没有激情,学生学得也痛苦。在初中英语辅导过程中,本人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亦动机不强,此文主要分析总结产生这一教学难题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对策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厌学情绪 课外活动 思维 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维。中国学生长期承受应试教育的压力,为了考入好学校,学生被看成是学习灌输的机器,于是学校教考试所考,学生学考试所考,这样导致了孩子在幼儿阶段自然而有的好奇心、探究心逐渐被扼杀了。久而久之,“学生的脑子习惯了只是在别人的脑子走过的路上活动”。在全球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初中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1)认识兴趣扭曲。认识兴趣指的是人在力求更深入认识世界的兴趣表现,主要是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目的所在。心理学家曾指出:“认识兴趣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不存在功利结果的情况下对认识起促进、强化和激励作用的积极情感。”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他们认为有用的东西学得特别卖力,在他们看来只要不出国,没有什么必要学习英语。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为了今后可以过得更好。而学校和教师为了成绩,片面地强调知识的效用,之下所激发的英语学习兴趣自然也是扭曲的。

(2)英语学习的应试性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甚重,所有的学习活动最终是为了中考。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时间大量用在题海上,这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他们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往往不尽人意。没有活泼生动的英语活动就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英语教师的教学与应试挂钩,忽视教学大纲中指出的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极为不利。

2 课外活动对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影响

2.1激发创造热情

叶圣陶说:“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初中学生正处于积极表现自己的年龄段,希望在他人面前展现最好的自己,那么表演课能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现代心理学也认为:要进行创造活动必须有创造意识,而创造意识的形成又需要情感做基础,没有创造的激情,就没有创造。英语课外活动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可将课文或英语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改编成小品或小短剧,在课外活动和校园文艺汇演时进行表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短剧及表演,无论在课内课外,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着美育教育,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正确的语音语调,流畅的语感语速,恰当的表情动作,亲自准备的服装,制作的道具,无不体现着美,创造着美,观看时在欣赏着美,感受着美,它使师生们不知不觉地陶醉在美的愉悦中,受到了美的教育,起到了寓美育于教学之中。学生在英剧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运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来表达自己。

2.2调整思维指向

课外阅读中,当阅读一些比较有深度和难度的课文时,学生在初步的整体感知后,常会感到一片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分析,这时需要教师条分缕析,在繁杂的头绪中帮其选择一个切入点,并指出思考的方向,使其能抓住一点,沿着正确的方向,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剖析课文。教师可以建立学生英语阅览室,成立英语课外阅读小组,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扩大学生对英语的接触范围,亦可在室内摆放各种英语杂志、报纸。同时,成立英语课外阅读小组,把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活动进行时让学生大声朗读段落,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到临近期末时以竞赛的方式看哪个组、哪些同学的阅读效果最好,以使学生感受学习成果和进步所在。

2.3逐渐教会学生思维方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换句话说,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思考方法的掌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力求体现对学生思考方法的指导。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逆向思考、侧向思考、发散思考、择优思考、统摄思考等,这些应渗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运用,提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外活动训练,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对所学的知识开始“慎思之,明辨之”,进而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开始对现成的结论批判性地接受。

3总体评述

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活力的英语,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立体理解,增强学生对英语的情感和体悟。课外活动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也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交流应用能力,学校可以为学生安排多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的现代人,国家也应该制定相应政策,从体制上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多方面发展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 斯卡特斯.现代教学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50.

[2] 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9.

[3] 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7.

上一篇:独立学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 下一篇:小议中学物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