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影响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成因

时间:2022-08-10 11:05:30

浅论影响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成因

[摘要]分析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对于高校体育教育和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析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对于了解学生体质发展状况,找出高校大学生提高体质健康的水平的方式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体质;内在因素;外在因素

国民体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更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而大学生体质则是国民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体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未来一代或几代国民的整体体质水平。因此,大学生体质和健康问题普遍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体质状况及健康的研究工作也由来已久。而且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发展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分析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对于高校体育教育和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自身因素与体质

(1)遗传与营养。一个人的体质健康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其中遗传和营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遗传因素是首要的。生物学家认为,我们身体的机能有60%~70%是遗传决定的,从上代遗传下来的先天获得因素是我们身体发展的基础。遗传因素与体质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受遗传影响的人体指标很多,比如我们体质健康中的肺活量、立定跳远、台阶指数等。其次,营养因素对体质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营养是维持生命与健康的物质基础。从我们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命过程中,营养自始至终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决定人体素质和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营养来自于合理的饮食,即全面、平衡、适量的饮食。通过控制饮食以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

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有偏食现象,而且很多学生因为起床晚,着急上课,从而省去了吃早餐这一环节。事实上大量的文献资料都认为不吃早餐会给学生的体质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不吃早餐这种不合理的生活习惯也的确是影响体质健康的一种因素,只不过体质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候某一种因素的作用不能直接反映出来而已。

(2)生活方式与体质。生活方式,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范畴,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从广义上说,它是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总和,是人的人生观、道德观、消费观、审美观、时间观及人际关系等在生活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一是熬夜的生活习惯。熬夜是指晚上超过正常的休息时间而继续工作、学习或玩耍,导致第二天不能正常的工作学习。研究表明,长期熬夜影响人的体质健康。

经访谈调查了解,目前在校很多大学生自认体质很健康,经常加班加点学习或上网。有的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虽然学校宿舍管理严格,规定作息时间,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经常包夜上网打游戏或聊天。因此,要让学生自觉地改变经常熬夜的习惯,养成按时休息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二是学习压力。大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如果学习压力过大,将会影响休息及饮食水平等方面的下降,从而导致影响体质健康水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学习压力大,容易造成精神紧张,从而影响睡眠、食欲水平,引起体质下降,显然这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会有较大的影响。

三是吸烟习惯。吸烟有害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科学结论。虽然在大部分学校暂时还没有明显看到吸烟学生健康状况的具体损害程度。但是近1/3学生吸烟,不仅我们体育工作者要重视,学校各级领导、教师和家长包括学生自身都应正视这个问题,应该努力改变这种状况。让吸烟的学生自己也要认识到这个问题,主动减少吸烟或者是戒烟。

2外在因素与体质

大学生在校期间总体体能素质有所提高,但是总体状况呈现先上升然后下降的趋势。这不能不说明现阶段高校体育确实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是体育课与体质。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毕业生的档案中必须有学生在校四年的体育达标/体质健康标准卡,方可毕业获得学位证书。因此,每年学校都要进行体育达标/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我们学校采用素质项目由体育组统一进行测试,形态、机能指标由学校医院测试,早操由体育组管理模式。但是对三四年级学生的体质并不像在一二年级时一样重视。在一二年级时,体育课程和早操不及格要重修,不能参加奖学金、“三好学生”的评选,由于这种半强迫式的监督及与学生自身的经济利益的关联,使学生有兴趣参加体育活动,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自然就较好。而到了三四年级,根本没有体育课、参不参加课外活动无所谓,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了体育参与的监督与兴趣,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在所难免。一二年级由于开设体育课程,课堂上有老师的引导和带动,课堂之外,还有规定的早操,课外活动,以及运动会、各种班级、院系、乃至校际友谊赛等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基本保持一个稳定上升状态。

由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课程在提高和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一样需要维持一定的锻炼时期,并且具有极强的增强特异性。在身体素质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反映心肺功能、对人体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有重要作用的一般耐力素质。这些都可以在大一和大二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得到提高。

二是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质。高校体育教育是与全民健身最为密切的一个体育教学环节,也是能否坚持终身锻炼的关键时期,更是一种注重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育。大学时期的体育锻炼进行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锻炼技能和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进入社会后终身锻炼将产生极大影响。

然而有些学校一二年级的体育课每周只有一次,而三四年级没有开设体育课,大部分学生体育素质比大一、大二时期普遍下降,由此可见,仅靠体育课达到增强体质是不现实的,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做到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还应通过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中来培养大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提高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搞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能够不仅是学生科学、持久的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而且对于学生体育行为、方式、习惯养成和体育知识、能力、素质的形成有特殊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素养,形成学校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课余生活品位,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外体育活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体质健康问题。因此,了解学生体质发展状况,分析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上一篇:漫谈影响大学生成绩的因素 下一篇:小议多角度读报法对学生对话质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