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实感VS空谈浮夸

时间:2022-07-21 03:51:21

邯郸市第一中学 刘佳萱 指导老师:焦美玲

她悄悄地进入你的视线

却不知这世上有一个你

每天

你们穿过不同的景色

与不同的人相遇

缘分却让你们每次相遇时都匆匆擦肩

当你转身,枯等了一圈圈的年轮

之后

她终于有所察觉

你却早已疲惫不堪

你决绝地离去

身后的樱花散落一地

这是我刚读到的一位中学生的诗作,印象非常深刻,展示出来给大家欣赏。全诗紧扣一个“恋”字展开,通俗典雅,极具故事性;末尾以写景收笔,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富有表现力。小诗能打动读者的,最重要的就是它的真情实感。诗中的“你”仿佛就是作者本人,他有一颗跳动着的青春萌动的心。他心中的那个“她”带给他惊喜,带给他期盼,也带给了他无尽的失落和伤感。

一、“高考体”文章最易陷入矫情,无病,华而不实

“高考体”是近年来考场作文中形成的程式化,模板化,空泛化,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范例。考生们热衷于用怪异的体裁、华丽的辞藻、众多的人物、散乱的结构胡乱堆砌文章,虚张声势,看似旁征博引,实则空无一物,缺少自然纯朴、真实深刻的文章天性。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北京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漆永祥说:“‘高考体’文风,疲弊到了谷底,亟待扭转。”

【考场片断1】

明天是推开窗即将面对的满眼风景,明天是暴风雨急切盼望的七色彩虹,明天是由一个个音符组成的将要连贯演奏的动人乐章,明天是阴暗森林里透过枝叶的那一抹光亮,告诉我们,明媚的阳光就在不远处。(天津考生《留给明天》)

点评:文章用排比句开头,诠释什么是“明天”,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欲先声夺人,可见其熟知“高考体”作文的应对技巧。但真正站在品读文章和提升写作能力的角度,你不难发现这样的开头其实很空洞,本体、喻体、修饰词之间甚至缺少起码的逻辑联系。作者只是随心所欲地一阵狂想狂写,没想到竟然歪打正着地征服了阅卷人,出乎意料地得了高分――当然,这也是高考快速阅卷的弊病所在。但为写作计,这种空洞无物的滥抒情还是少点为好。

【考场片断2】

请您不要忘记,城市的繁荣背后,是无数任劳任怨的农民工的汗与泪。请您不要忘记,城市中的一切脏活、累活、重活,都由农民工来干。他们没有医疗保险,他们能按月领到那微薄的工资,就欢天喜地。或许,我说得有些偏激;或许,我所说的情况正在好转,但我依然请您不要忘记那世间最美丽的人――中国农民。

请您不要忘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中国国家地理》载文,中国北方的大城市,地下水最多只能使用十到十五年,因此要实施南水北调。然而这本书上的一幅照片,却让我痛心不已……(四川考生《请您不要忘记》)

点评:此处仅截取了原文中的两个自然段。一段写请您不要忘记“中国农民”,一段写请您不要忘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文章最大的毛病在于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只是空发议论,不作深入剖析。中国农民是“世间最美丽的人”的观点还没来得及让读者信服,“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话题又被抬上了案桌,差点再被屠宰。所幸的是,作者在文段中有所阐释才让它略显深刻和丰腴。其实,包括下一段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在内,作者只集中写一个话题就足够了。写作要的是深刻,充实,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而不是简单强加给读者一些表面的和片面的观点。

二、文贵在真情,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心,有真情才能感染读者

人们常说:“看戏流泪,替古人担忧。”其实,这哪里是替古人担忧?分明是被作品中的真情打动,是情不自已。我们常常提到两个词语,一个是“忍俊不禁”,另一个是“不忍卒读”,这两个词语传递出来的读者的感受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无论写人、写物,都要力求其“真”。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让读者读其文而见其人,才能让作者与读者在心灵上走得更近。

【写人片断】

走到水缸边,却有一大堆鲜嫩鲜嫩的鱼腥草,那一把一把的鱼腥草捆扎得整整齐齐的。鱼腥草的下面是白白净净的根,上面是微红的茎,每根茎上都顶着一片一片比指头稍大一点的叶子,每一片叶子都布满了乌红色的叶脉。拿出一把放在鼻尖嗅嗅,立即就会闻到一阵淡淡的腥味,这也许就是“鱼腥草”得名的原因吧!望着这一大堆放在水缸边塑料布上的鱼腥草,我总觉得是一种美,而且应该像画出来的一样。我突然想到,这么多的鱼腥草,妈妈是怎样一根一根从坡上挖回来的呀!她又是怎样把这些挖回来的鱼腥草淘净,再一把一把地扎成束的呀!她又是怎样一次一次背到十里以外的集市上去卖掉,换来那么一张一张零零星星的钞票的呀!而这一切,都得她一个人来做,没有第二个人当帮手。我知道,这全都是为了我,我每一星期的生活费都是妈妈一锄一锄从土里挖出来的呀!(朝天中学学生《苦心的妈妈》)

点评:作者从眼前的鱼腥草想到了苦心的妈妈,从鱼腥草的美想到了妈妈的难,从鱼腥草的多想到了妈妈之爱的深。妈妈靠挖、卖鱼腥草来供儿子上学,鱼腥草是母子心灵沟通的纽带。作者从写鱼腥草到写妈妈,感情自然真切,无斧凿之痕。

【写物片段】

在我们学校,在我们这幢教学楼上,有一个“C”字形的阳台。站在阳台上,可以看见不远处那繁华的街市。要是逢集天,这儿更是一个很好的“望台”,对于我们这些整天在书山题海中漂泊的中学生来说,看看那挨挨挤挤、花花绿绿的人群岂不是一种享受?若是晚上,那就更妙了,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街市里那层层叠叠的建筑物里已闪烁着万家灯火。不大一会儿,头顶上繁星满空,街市上灯火通明,疲惫了一天的我们,此时此刻正需要在这样安静的环境里独享那一份安详与宁静。多么美好的一个角落啊!(朝天中学学生《一个别开生面的角落》)

点评:当你读着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想你一定也感觉着正在品读一个中学生真纯的心,品读他对学校深切的爱,品读他生活中的苦与乐。短短一个开头,就足以让你感觉到文字的细腻、真挚、纯朴。至于这个阳台以后还将发生怎样的故事,这些故事让作者的心灵受到哪些冲击,都还是不得而知的。但读到此,作者的形象已经清晰深刻地存在于他的作品中了。

三、写作需要生活,真实做人才能真实“做”文

文章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积累,没有对生活中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观察、思考、体验,没有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就无法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是有游兰亭的生活场景,兰亭之游的快乐体验,乐极生悲时对“死生之大”的感慨;王安石写《游褒禅山记》,是有游褒禅山的生活经历,游未及深的短暂遗憾,以游论事、以游言“志”的哲学思考;苏轼写《赤壁赋》,也是游中之得,游中之乐,游中之思。无游,则无灵感;有游无思考,则无意蕴。作者真实地生活,真实地思考,才让僵硬的文字有了撼动人心的力量。即使都只是山水画卷,呈现给读者的也一定是火热心肠。所以,我们要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一定要踏踏实实地生活、做人,不让自己“空”起来,不让自己的心灵世界“空”起来。

上一篇:今日科技服务明日生活 下一篇:火箭折腾两年,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