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现状探究

时间:2022-07-21 02:57:27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现状探究

摘要:放开香港人民币市场是中国实现人民币从本国货币到全球性货币转变计划的一部分。从7月份起,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在香港自由开设人民币银行账户,同时,香港各企业之间也可以从事人民币转型业务,并创建以人民币计价的新投资产品。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未来到底是一片光明抑或是危机四伏,本文将从以下现状进行探讨论述。

关键词:人民币离岸市场 香港 光明 危机四伏

人民币离岸业务,是指在中国金融系统外,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或非居民之间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以人民币为交易对象的金融活动。2010年7月19日,央行与中银香港签署修订《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与香港金管局签署《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补充合作备忘录》,使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的主要政策障碍得到扫除。香港一直在大力推动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债券与其他金融产品的面市。各金融集团正争先恐后地利用7月份中国政府推出的重要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放开了人民币在港流动,为诸多金融创新铺平了道路。

1 人民币离岸市场稳步发展,但离岸规模仍然较小

据香港金管局统计,截止2010年11月底,香港的居民个人人民币账户有212万户,个人存款为1200亿元。而香港本地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认可机构数目达到105家,是2004年初32家的3倍以上,企业人民币存款账户数目增加到11.7万个。这使得外商投资银行在香港看到了巨大的人民币产品市场。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贸易主体在于中国内地进行的国际贸易。如果需要用人民币结算,都可以通过海外主体在香港开立人民币账户的方式进行。在中国内地投资比较均衡,跨境进出口频繁的集团性公司,正在考虑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企业,希望可以把所有与国内贸易交易的集团内公司在香港开立账户与国内集团企业进行人民币结算,来实现自然的外汇风险对冲,并实现集中的风险与结算管理。

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即便目前香港有4000亿的人民币存款规模,仅占在岸人民币存款的不足0.5%。而按目前人民币债券存量近800亿来计算,也仅是在岸市场的0.4%不到。李小加曾表示:“人民币的国际化不是人为做出来的,市场的力量是最重要的,人民币的国际化最终靠市场。”宏源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前香港离岸市场的规模仍小,流动性不足,缺乏公认的基准利率和完整的收益率曲线,为人民币产品的定价带来困难,并制约人民币产品创新步伐。

2 香港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套利天堂”

若政府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它会把人民币打造为一种国际交换媒介,同时不向那些渴望“染指”人民币投机者作出任何让步。然而事实表明,人民币贸易结算机制与金融投机之间关联的密切程度,超出了许多人能够接受的水平。这一机制以施行了一年半,允许中国企业以本币进行跨境交易结算。

资金非法流动的现象并不新鲜,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在打击假借贸易名义、逃避其严格资本管制的投机者。但在2009年年中前,中国所有的进出口贸易都必须以美元或其他外币结算。现在人民币参与结算,风险也相应增大。中国的资本管制意味着,能够规避管制的人将获得巨大的套利机会。银行家表示,只有一部分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可能存在欺诈行为。尽管如此,他们也承认,最近几月人民币贸易结算及其火热的关键原因之一,是中资企业以及其贸易伙伴正在合法地利用大陆市场和香港新兴人民币市场之间的价差进行牟利。2010年6月至11月间,共有价值3400亿元人民币的国际贸易以人民币结算,而2009年7月之前,这个数字还是零。当时,中国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允许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之一。

该计划的一个重要催化剂出现在去年7月份,当时监管机构取消了人民币在香港自由流通的限制。此后,香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开始蓬勃发展。至关重要的是,香港的人民币汇率和利率与内地开始分化——内地的汇率和利率受到政府管制。国际投资者人民币的狂热需求。压低了香港市场人民币的利率,从而让企业产生了使得人民币进行贸易或者融资的动机。外国出口商认识到,与中国内地相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香港存在溢价。吸引力的离岸汇率将其兑换成美元。中国进出口商和外国出口商都存在以人民币结算、并分享差价的动机,在香港,企业能够以远低于内地的利率水平发行债券。在这个监管机制密切关注的领域,一些香港和内地均拥有业务的大公司甚至更进一步,利用人民币贸易结算机制,并辅以贸易衍生工具,以获取本地人民币利率和低很多的离岸美元利率之间的差价。随着香港人民币市场的扩大,以及更多的公司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中国政府很可能会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区分“真正的”贸易流动和更具投机性的流动。

3 如何打通人民币离岸、在岸市场

香港离岸市场与内地市场之间的“通路”何时成形,成为人民币产品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技术上来说,回流渠道是决定人民币产品的一大因素,即离岸资金是否可以投资国内资本市场。目前投资国内渠道比较有限,产品的多样性和风险回报率受到限制。在国内有限的投资渠道中,比较集中的就是境内机构向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境外机构直接在境内进行人民币投资、境内机构借贷人民币外债等。而目前,除了第一种比较成规模之外,其他的都还处在于“试水”阶段。

如何形成回流通路,主要还是取决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进程。2011年2月25日《商务部关于外商投资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针对境外机构以人民币在境内直接投资,必须通过各地商委上报商务部,商务部函复批准允许了才可以。与此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对境内机构人民币对外直接和境外机构用人民币对内直投做出规定,同时指出,境内机构(含金融机构)借用人民币外债以跨境人民币形式汇入并提款的,无需就该笔外债资金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开立外债专用账户。

一系列的规定似乎正在朝着更加开放自由的方向发展。实际运作中的程序可能仍然比较复杂,操作层面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正如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曾荫权所言:“人民币是要走出去,需要让境外企业与机构通过一个人民币金融平台,持有和融通人民币资金。金融市场开放事关重大,必须谨慎推进。香港可发挥‘实验场’作用”。香港如此珍贵而特殊,如何在新的机遇面前拓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尤为紧要。当前监管顾虑颇多,比如热钱压力、套利风险等,然而自古堵不如疏的道理也揭示,为国内国外人民币资金提供更多投资渠道,人民币才有可能成为全球投资货币;在真正发展起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之后,人民币作为未来的全球储备货币方可谈论。

参考文献:

[1]何帆,张斌等.《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现状、前景、问题与风险》,《国际经济评论》2011.3.

[2]时娜,石贝贝.《首单人民币IPO 挂牌———人民币国际化现万亿商机》,《上海证券报》2011.4.29.

[3]巴曙松.《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改革与理论》2002.7.

[4]钟伟.《略论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构想》,《管理世界》

2002.10.

[5]巴曙松,黄少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路径及其影响》,《经济前沿》2003.10.

[6]王信.《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促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国际贸易》2010.6.

[7]左连村,王洪良.《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理论与实践》,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52.

上一篇:关于软交换技术在石家庄电力调度交换系统的应... 下一篇:移动视频在高速公路应急指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