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

时间:2022-07-21 12:59:18

《应用统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

引言:《应用统计》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也是不可缺少的分析工具,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学生掌握统计基本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本文以《应用统计》课程为实践对象,阐述了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识,结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开放性试验等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讨。

《应用统计》课程是一门在解决经济、管理问题中形成的应用性极强的方法论科学,它的产生与发展始终是与实际紧密联系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管理中常用的基础统计原理和方法,熟悉统计计算方法、公式,并能正确地解释计算结果,具有应用定量的统计模型以及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现代化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迫切要求。高职院校要实现从传统知识型向创新型培养目标的转变。课程的教学目标也由以前教师单方面地讲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支持职业技能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倡导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技能学习为主导,应用专业知识支持技能的形成、解释动作要领、反映操作规范的实质,通过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更快、更扎实地学习理论知识,增长实践操作技能。

一 课程设置体系的创新

《应用统计》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也是不可缺少的分析工具,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学生掌握统计基本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基本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体现在本门课程学习中,教学内容要围绕在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与素质培养这两条主线上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从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把握理论上的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知识的应用,而不讲繁琐的统计方法数学证明过程,着重统计方法的分析和应用。例如,在讲到统计分析中的相对指标这一概念过程中,要接触到很多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学会计算是非常简单的,反而让学生运用计算结果来说明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学生往往很快会计算出结果,可是并不会运用结果来说明问题,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解决问题是我们要着重教会学生的。

二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以前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照本宣科,满堂灌。就算是多媒体教学,大多也只是把原先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上了屏幕,教学手段变了,教学内容和效果没有本质变化。 缺乏与实践环节的有效结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一门理论课程结束后,学生仍然分辨不出哪些知识点对自己的专业是最有用的,更不懂某一工作岗位到底需要哪些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教学方法的创新来体现高职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达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法出发,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程序,让学生动手动脑探求新知,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地学,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将课堂讲授、课内讨论等有机地结合。

在上课讲授过程中,对于重点内容和其他内容区分开,侧重讲授重点内容中存在的要点、难点,以达到学生对于其他内容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带有专业特色的实际问题或设计实例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强调应用统计学对于就业的重要性。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改变以讲解接受为主的教学模式。最大化的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释放学生的智慧潜能。

三 开放性实验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统计学只有贴近现实的经济、管理才有用武之地。目前统计教学通常采用脱离实际的设例教学模式,没有采用结合实际的案例教学方式去演绎统计理论的方法与应用,由于设例简单、脱离实际,学生学习了应用统计学课程仍然不会应用统计方法收集、加工、分析数据,不知如何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推断与预测、做出正确的指导意见。为了改变这种这种状况,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中,引入开放性实验,给出若干个与实际紧密联系的课题,如我校学生生活水平情况调查的问题。由于实验材料、方法、评价指标等多方面的开放,使得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不同的实验成为必然。学生要自主地分析影响最终结果的影响因素,多种途径地采集相关数据,给出有效的评价指标,对该课题进行分析,给出最终结论。在开展开放性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吸纳知识、运用知识的主动出击者。开展创新性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同学们分组进行学习,小组内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在这种合作、交流、讨论、争鸣的氛围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结束语

《应用统计》课程与其他经济类的专业理论课程存在着共性,即课程的理论性普遍较强,采取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只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枯燥乏味。应用统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创新需要不断地尝试。从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以及开放性实验等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探索,想方设法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规范地实践,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的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应用环节,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断地总结和探索,将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浅谈软件项目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下一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