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7-21 11:48:35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 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是活化课堂教学和开发学生智力的前提。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联系药理教学的实际,阐述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课堂教学,启发学生的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论述自己的体会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 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b)-113-02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提倡素质教育,不仅要有教师积极的主导作用,而且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其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布鲁纳提到:“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认识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

然而,医药专业理论课程不同于文学、艺术、历史等课程,尤其是药理学,课程的特点是药物品种繁多,内容庞杂,各个章节相关性联系不大,要求记忆的内容较多,每一个药物都包括了药化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制剂用法等内容。部分学生面对刻板重复的药理学知识感到素然无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差。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课堂教学,开发学生智力的前提。下面笔者根据药理专业课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就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活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肤浅体会。

1 上课伊始,引趣入题

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为整堂课的教学拉开良好的序幕。例如在讲解磺胺类药物时,介绍磺胺药的发现过程:埃利希在他的研究工作中发现某些染料能选择性地使细菌或原虫染色,因此他推测可以找到一些能被微生物吸收并将之杀死但不损害人体的药物。他在无数次的失败中并未放弃此研究,尝试了许多偶氮染料,终于发现了磺胺药。科学家这种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讲解青霉素时,简要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和研究过程,使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结合具体药物,通过介绍科学家对该药的科学研究思路及探索方法的典型事例,来点燃学生探求新知识思想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兴趣。如何设计好一堂课的开头,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可以讲一个与药物有关的故事,讲一个与药物有关的科学研究方法,讲一个与药物有关的临床用药生动事例,或提一个与药物有关的启发性问题等,通过引趣入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2 工学结合,实现课堂知识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创新要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从现实情景中如何解决问题,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课中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紧密联系临床实际,根据岗位需求可考虑以下原则:①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②巩固哪些知识?为哪些知识作准备?③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④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⑤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1]。根据这些基本原则,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对所传授的知识要重新组合,适当取舍。在课堂上突出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相关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学生能读懂,可不再去讲,学生能够领悟的可不再去分析。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要精心安排,要善于从纷繁的知识中抓住其核心,把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教学中的难点,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把难点讲解清楚,使学生真正有一个深刻的领悟。而对教材中的类似药物描述性的简单而重复的内容可适当删除,适当充实一些与药物作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拓宽思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

3 启发提问,引导思维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去解决问题;教师应围绕“解决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2]。学生在感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老师必须积极地引导探究性教学,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总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究性教学应该是获得知识,同时亦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技能、科学精神和情感培养的教学目的,教学生活化的过程取向[3]。例如,在讲述抗精神病药物时,尽管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多,但作用基本相似。在重点讲解氯丙嗪的主要药理作用之后,提问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得知抗精神病作用、镇吐作用、锥体外系反应等与阻断多巴胺受体有关,而镇静作用和降血压与抗α-受体有关,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区别是对受体的作用强度不同。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呱啶醇、氟呱利多等药物作用与氯丙嗪相似,其共同特点是阻断多巴胺受体比氯丙嗪强,而抗α-受体的作用比氯丙嗪弱。由此推断后者抗精神病作用、镇吐作用、锥体外系反应比氯丙嗪强,而镇静作用和降血压比氯丙嗪弱。通过逻辑思维掌握了抗精神病这一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然后用同中求异思维方法分析如舒必利、氯氮平虽然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强,抗精神病作用强而锥体外系反应则极少,指出这种矛盾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主动探索,对于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确实会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越学越浓,并获得成就感。

总之,教师不再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语言文字,形象生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下功夫,努力把抽象的理论化为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图片、漫画、诗歌、典故等教学手段,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保持活跃的思维[4]。在这里,语言文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老师讲课用词须准确,语言要精辟,讲述求生动,寓意宜深长,例如,在讲到硝酸酯类抗心绞通的作用机制时,主要是通过扩张外周血管而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同时增加缺血区心肌的供血,可以试用“开源节流”来描述;讲到抗肿瘤药物即能杀灭肿瘤细胞又能杀灭正常组织细胞造成骨髓抑制的毒性反应时,可试用“两败俱伤”来形容;描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时,由于激素的抗感染和抗免疫作用,降低机体抵抗力,可诱发和加重感染,可用“死灰复燃”来比拟。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从教材中浓缩和提炼关键词教学,关键词是教学内容的精华,也是进行知识联想和推理的支点与骨架。例如,阿托品的主要药理作用可概括为“四解两抑一兴奋”(即解除平滑肌痉挛所所致的各种内脏绞痛,解除血管痉挛所致的微循环障碍,解除迷走神经兴奋所致的心脏抑制,解除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的M样症状;抑制腺体分泌,抑制虹膜括约肌和睫状肌;大剂量中枢兴奋),其作用围绕这几个关键词层层展开,深入拓宽,那么,课堂教学就会简明扼要,中心突出,学生记忆深刻。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素质,做到语言美、文字美,使枯燥的内容变得亲切生动、教学氛围呈现出创造性和活跃性,增强教学内容的情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消除教学过程中的焦虑感、倦怠感和压力感。总之,发挥文字语言艺术的作用,注重讲课技巧,使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那么,课堂教学不仅生动活泼、有趣、思路敏捷,而且还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 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交融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其无可比拟的声光效果和眩人耳目的新技术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应用多媒体设施,采用动画技术、视频音频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变药理学的抽象、枯燥的知识为形象、生动、便于记忆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情境的创新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5]。如在制作抗心绞痛药物的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释疑化难。开始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的临床表现及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的真实情境,学生会从真实情境中领悟到何谓心绞痛及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疗效和药物的特点;然后用图解说明心肌活动供氧与耗氧的动态过程,学生马上就认识到心绞痛发生的机制是心肌供氧与需氧之间失去平衡;再用文字和动画展示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学生就能清晰地理解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机制主要是降低心肌耗氧,同时亦可增加心肌供氧。课件的制作要抓住情境创新这一关键,精心创设新旧知识冲突的情境,问题的情境,探究的情境,展现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矛盾,这样学生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学习欲望旺盛。然而,要制作质量较好而具有独特风格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需要花相当大的气力,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的大容量,超强的处理能力和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创新情境,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从而活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 结语

当然,激活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每个教师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去诱导学生、启迪学生,使学生主动汲取知识,使他们乐于学、愿意学。这是我们教学工作中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吴春燕.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2):105.

[2]赵海静,张新平,张卫东,等.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1):1152-1153.

[3]张建琼.探究性教学的应然走向[J].教育探索,2005,(2):16-18.

[4]于刚.激发学习兴趣搞好课堂教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4(1):128-129.

[5]黄祥淡.用“构建主义”作为VFP编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J].教育信息化,2005,(5):63-64.

[6]陈红霞,傅海珍,仰榴青.浅谈“生药学”教学改革[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5(4):92-94.

(收稿日期:2009-11-23)

上一篇:中药商品学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下一篇:合并单心室患者行脑血管畸形栓塞术麻醉处理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