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出现的新变化与新问题

时间:2022-07-21 10:50:16

世界经济出现的新变化与新问题

5月26日至27日,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会议期间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主持了“中国对外经贸2010年夏季形势分析会”,会上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做了专题发言,现将部分观点摘录如下:

沈丹阳(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我刊顾问):

关于我国当前外贸运行的主要情况。我列举10个方面的特征:

1.出口复苏。出口已经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1到5月份出口5677亿,增长了33.2%。为什么说出口复苏呢?因为年初的时候,大家认为恢复到2008年不太可能。1到5月份数据出来,已经比2008年增长4.2%。5月当月出口比2008年同期增长9.1%,其中机电产品1到5月份比去年同期增长34.6%,5月当月增长47.3%。从这些数据看,出口在复苏。

2.进口迅猛。特别是大宗商品的进口增长很快,原油、铁矿石、塑料、铜材、大豆、棉花的进口量价齐升,金额增加更猛,原油1到5月份增长122%,铁矿砂进口增长48%,塑料增长53%,铜材增长93%,棉花增长229%,这跟我们经济复苏和前阶段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涨是有关系的。

3.顺差扩大。前4个月总的顺差规模并不是很大,3月份还出现了逆差。到了5月份,单月增长50%,5月份顺差达到195亿美元,1到5月份累计顺差354亿美元。顺差规模扩大,跟去年下半年比较而言下降了60%。从国别来讲,我们现在对美国的顺差还在增长,今年1到5月份对美国顺差增长17.6%,对欧盟顺差增长25%。这个顺差意味着我们跟这两个主要的经济体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逆差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争端一下子激烈起来。

4.新市场,好势头。我们过去提出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好像不太明显,因为进出口主要还是集中在欧盟、日本、东南亚这几个市场。今年这个情况出现好的势头,对巴西出口今年1到5月份增长将近100%,达到98.4%;对俄罗斯增长53.8%;对南非增长44.4%;对印度增长38.1%。这几个主要经济体占我们出口比重过去不是很大,但是未来市场容量比较大。

5.结构优化。我们出口的产品结构里面增长比较快的,IT产品增长38.2%,电子元器件增长76%,这些都是出口的数字。电工器材增长36%,船舶增长50%。这些机电类产品出口增长还是不错的。

6.订单增加。体现在几个方面,我们机电司有一个全国600家重点机电企业的抽样调查,600家重点机电企业有90%的企业说现在订单情况好转,有64%企业反映说长单比重增加,原来担心长单少,现在长单比重增加。订单指数连续13个月占50%以上,说明订单形势是好的。

7.自贸区取得成效。我们有几个自贸区建设,最主要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体现在对外贸易上,1到5月份我们和东盟双边贸易规模达到了1118亿,这个规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8%,明显高于我们对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规模。

8.外部需求增长放缓。主要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还有人民币对欧元升值,到5月份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16%。另外现在浙江有一些企业,我们做了调研,浙江企业轻工类的产品对欧出口,明确感觉欧洲轻工类产品采购力下降。外部需求增长放缓还和美国、日本经济没有真正走出低谷、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等因素有关系,一般分析认为马上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9.企业出口成本上升。出口成本上升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原材料价格,进口增长很快,同时价格增长很厉害。二是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媒体报道很多,从富士康的12连跳引发的全国各地的用工工资水平的上升;全国有14个省市上调最低工资水平,这14个省市上调工资水平,平均工资涨幅达到20%以上。第三是运费成本,不仅仅是国际运费在提高,国内运费也在上涨,一起上涨。第四个是融资成本,尤其中小企业反映他们融资成本在上涨。

10.政策调整。最近以来这段时间,尤其4、5月份以后一直在研究汇率调整,预期升值的有不少人;出口退税,从7月15号开始,406个产品取消退税或者降低退税率;再一个是信贷政策,很多企业反映贷款困难,资金紧张。除这个以外,还有其他政策是不是也在酝酿,比如加工贸易的政策等。这是外贸方面给大家介绍简单的情况,因为时间关系没办法展开。

还有10个方面的问题,希望在座各位专家能够研究。

第一,全年进出口形势及原因分析。到底全年进出口是怎样的形势?大家看法不太一样,需要各位专家好好做一个分析,包括出口是什么形势?进口是什么形势?顺差有什么趋势?这里是什么原因?还有对主要的贸易方面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都需要做分析。

第二,全球经济和主要市场进口需求变化分析。一个是全球经济的情况,进口当然跟这些国家的进口需求有关系,原则的分析可以从网上看出来,但是细化的东西,像美国这样的整个经济走势,特别是进口需求,最近欧盟压缩财政开支、减赤字,也在考虑增加一些税收,这些对他的进口需求都有影响。

第三,贸易摩擦形势的分析。我们国内是以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我们的需要来作为依据,但是不可否认外贸还要考虑跟这些国家的关系,比如人民币可以做调整,接下来美国人会怎么着?是不是到此为止,还是施加压力,还是怎样的走势?欧盟对我们产品采取反倾销做得比美国还要狠,还有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在贸易摩擦方面不断出台对我们不利的政策和措施。

第四,当前稳定外贸政策的必要性。前段时间几个部领导到沿海地区做调研,沿海地区外经贸企业和外经贸部门反映现在政策一个接一个,比如出口退税,加上劳动力成本,有很多其他因素都在叠加,如果这样叠加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这个必要性不仅是讲给商务部听,还要把情况反映到上面去,需要比较细致的研究,出口增长到底有多大的空间,出口增速达到多少合适?有人讲外贸依存度过高,或者出口依存度过高,“十二五”要压下来,那是不是内需就能上来?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

第五,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现在人民币汇率不仅国外关注,国内也关注,更多是金融领域的研究课题,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是升值还是稳定?在多大的区间合适?像这样的问题都需要研究。

第六,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是不是应该在稳定外需的基础上实现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是怎样?这个问题需要好好研究。我个人觉得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相辅相成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前提,或者是怎么样?很多研究分析不是太够。

第七,关于扩大对新兴市场开拓力度的问题。这么多年来,市场多元化战略有一些成效,但不是特别明显,对新兴市场怎样加大开发力度,我们所做的工作到底有什么成效,有什么问题?接下来我们不光是对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市场,还有新兴市场也要扩大开拓力度。

第八,关于出口退税问题。前些年研究很多了,现在为什么又提出来呢?部里有一两个领导一直讲,宁可让人民币升值,也不要把出口退税作为政策杠杆。所以,对于出口退税的问题,是不是需要从国际惯例或者这些年的发展当中做一些更有说服力的研究。

第九,如何扩大进口。现在研究进口还是不够,贸易顺差要减,整个贸易要平衡,但是大家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压出口上,把出口压下来,而不是从进口与出口发展平衡的角度来研究。现在顺差不要太大,这个观点基本一致,但是用什么方式方法来解决?扩大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进口空间很大,有什么限制?

第十,服务贸易出口,有什么新的契机。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全球经济危机以后,当前出现复苏也好,出现新的危机也好,在这样一个形势下,对服务贸易来讲有没有什么新的契机?我们在政策上应该怎么做?

张燕生(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第一,目前形势。我个人认为今年进出口形势还是不乐观的,我觉得今年外贸和整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基本想法是稳定预期,这个非常重要。今年预期实在是太重要了,有国际形势,有国内形势,有国内政策,所以稳定预期非常重要。今年年初我们研究所对形势的分析,是估计今年顺差会在去年顺差大幅度下降减少一千亿的情况下,可能会继续减少600亿到800亿,当时提出是600亿。之所以说形势不乐观,我们要看一些大环境,觉得有些问题是值得反思的。我们能够明显看到,2002年以来能源和资源价格出现井喷,是和2001年IT泡沫破灭,和2002年美国掀起新一轮金融泡沫和房地产泡沫有关系。我们如果补充数据会发现,2002年以来美国家庭的负债率呈20%以上的增速,美国金融机构的信贷增长率呈两位数高涨,美国是在这个期间连续13次调低利率,因此导致了一个泡沫,这个泡沫引至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引至全球能源资源需求的井喷。现在的问题就是金融危机过去以后,这种全球能源和资源除了投机性因素以外,还能不能这么高涨?如果不能这么高涨,那么下一步我们的出口和引资工作会不会很难回到危机前,很难回到泡沫经济时期?能不能有这么一个基本的判断?因此转变外汇增长方式还是要从全球角度来看。

第二,贸易方式。加工贸易顺差是总顺差的135%,而加工贸易是作为世界工厂,作为代工制度,下一步会是什么样的趋势?这个问题是非常需要考虑的。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有这么几个:

1.涉及到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上升是短期的还是持续的?包括富士康提高工薪66%,提高以后的工薪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可持续的薪水还是仅仅是一个将会持续增长的点?下一步中国劳动力的成本,土地、资源、环境的成本持续上升,也包括可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5000万,10年左右转移完毕。这样一来,就是刘易斯拐点,过去过度消费劳动力的模式能不能继续下去?如果不能继续下去,那中国的贸易顺差会出现拐点。

2.当中国低成本的优势告一段落,就会涉及到承接地,承接地是不是成熟?世界很难有承接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地方。我们有一个假定,如果时间放得足够长,比如10年,印度有4亿15到34岁的年轻人,绝对人数比我们多,成本比我们低,现在障碍就是基础设施不行,制造力不行。如果未来日本、美国大幅度增加对印度、孟买基础设施的投资,在未来5到10年印度的基础设施可能会有比较大的改变。4亿印度劳动力如果参与国际分工,那中国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还存在吗?

3.来华投资的外资构成现在发生显著性的结构性变化。市场驱动性外资大幅增加,而且现在来华投资的房地产和服务业的外资大幅度增加,制造业外资在比重上大幅度下降,出口导向性外资在比重上大幅度下降,半壁江山下一步可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结构性变化。即使我们不谈扩大内需和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政策,从规律、从趋势、从结构可能都会发生变化。

第三,贸易摩擦。最近两天美国国会闹得很欢,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在国会开听证会,提交听证会的报告非常清楚的说了中美贸易关系,认为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失衡,失衡的责任美国一半、中国一半。美国人之所以过度消费是因为中国储蓄,美国之所以进口是因为中国出口。它的核心观点,一个是他认为美国对华目前贸易摩擦手段效果很不好,依据WTO框架对华贸易手段他也认为很不好,他认为美国必须研究制订替代性一揽子新的对华贸易摩擦的工具和手段,将把重点放在国内的政策,包括对华的产业政策,包括劳工权益,他认为要从根本制度上解决中美贸易摩擦。而且这篇报告也说得很清楚,人民币的问题,核心问题就是谁来承担这场全球经济危机的责任?他认为中国应该承担这个责任。下一步贸易摩擦,绝不仅仅是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贸易补贴,下一步他要列出来对中国进口替代政策、对中国自主创新等等一系列参数,有可能会在未来一步步把贸易摩擦提升。

赵晋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

欧洲债务所引发的,更关键在于对市场预期和市场信心的影响。从目前进展来看,我们认为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性,由于债务问题并不是南欧三国所独有,包括核心成员国债务负担都是严重超标的。比如说欧盟欧元区平均公共债务比例是86%,远远超过当初规定的60%的水平。另外赤字占GDP水平6个百分点,超过增长和稳定公约中3%的赤字水平。长期以来,由于在这方面所积累和造成的公共债务负担问题,所以使得南欧三国债务危机有进一步向整个欧元区或者欧盟蔓延的可能性,这是一种可能性。

第二种可能性,由于这次债务危机主要是和公共债务或者债务和公共财务支出有着直接关系,为了防范风险进一步扩大,各国会采取紧缩财政开支的政策,紧缩财政开支会导致欧元区主要国家刺激经济计划,也就是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刺激经济计划采取一种过早退出的策略。这个过早退出会影响到欧元区,甚至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这是第二大风险。

第三种可能性,欧洲债务危机表面看是南欧三国的问题,但实际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它已经成为各国普遍所应该面对的比较严峻的风险。比如从美国来说,5月26号公布一个数字,它的公共债务已经达到了13万亿美元的规模,相当于GDP的90%。另外美国财政赤字相对于GDP的比例也是达到了10.6%,这是一个历史上高位的水平。对于美国而言,也存在着类似的风险。对日本更是如此,长期以来,日本始终是公共债务负担在发达国家中最重的一个国家,始终保持在120%以上的水平。最近几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应该说实施了大规模的增长公共投入这样一些刺激性的政策。如果按照今年预算方案来执行的话,可能会使它的公共债务相对于GDP的比重超过200%。这是第三个风险。第三个风险所带来的肯定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再一次爆发和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结果。

关于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1至5月份来看,我们对欧盟出口增长34.4%,比我们平均增长水平略高一点,我们对美国出口增长24.8%,对日本出口增长了22.8%。包括刚才讲到的有债务危机的南欧三国来看,我们对他们出口增长,对希腊增长是50.8%,对葡萄牙增长是24.6%,对西班牙是38.9%,目前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还没有显现出来,这点判断是可以做出的。但是一般来讲,由于我们对南欧三国的出口,实际只占我们整个出口1.6%左右,平均进口占到0.5%左右,即使这部分市场出现一定的问题,应该说对我们整个外贸出口影响相对来说比较有限。

但是这里有一个风险的问题,所谓风险是我们分析的三个问题。如果欧洲普遍开始采取紧缩性的财政计划,刺激经济政策要退出的话,这意味着一个很大的市场需求可能会增长放缓甚至收缩。第二个是欧元大幅度贬值,今年1至5月份人民币相对升值16%,在今后一个阶段,欧元继续贬值的可能性继续存在,这样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对欧洲进口会造成影响。第三个是二次探底的影响,前两点来看,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对欧盟的出口,在2009年是19.7%,如果这块增长受到限制,或者说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即使增长部分减少,对我们影响相对来说会有所加重,对这点风险我们应该带有充分的认识。

赵忠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教授):

我介绍一下世贸组织对华贸易政策审议。一个是总体评价,这次审议既有常规审议的特点,又有在后危机时期的特殊性。从结果来看,我们国家顺利通过了审议。在为期两天的审议中,很多世贸成员都称赞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对抵御贸易保护主义所做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这是我们的成绩。但是我们要看到来自发达国家,主要是来自欧盟和美国的压力明显增大。

审议主席最后讲话里,总共讲了18段,除了客气话以外,有12段半都讲了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采信的都是欧盟和美国的。美国一个大使讲话很不客气,说世贸组织的报告名不副实,中国并没有做到那样;欧盟大使发言语气也比较强硬。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不要低估。

金融危机以来,世贸组织贸易政策审议机构多次了全球贸易措施的监测报告,正好在这个月的14号了第三部报告,这个报告罗列了各个国家所采取的措施,有的是保护主义的,有的是抵制保护主义的,基本判断是今年上半年前4个月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有所缓解,但是从已经实施的这些政策来看,还有加强的地方。

现在中国在世界上出口排名第一,进口排名第二,这次审议受到各个成员国的高度关注,尤其在去年全球贸易下降12%的情况下,中国贸易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推动世界贸易复苏,举足轻重,这对于世贸组织和中国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也是我们改革开放30年和60年成就的全面展示,意义非常重大,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这里主要是和各位专家分享一下问题,问题非常多,提到1500多个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主席总结的时候提到13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对中国有一种逼迫,即中国要从发展中国家中尽早毕业,承担发达国家的责任。另外,我们看到罗列的问题也暴露出管理体制的弊端,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些混乱,无所适从,比如出口退税的问题,说两高一资产品征了17%的环境税,实际这不是环境税。在世贸组织各方提问题的时候,要求中国尽快制订内部的税法来替代贸易的出口税。

问题方面,提到了立法透明度的问题,比如反垄断法,有三个部门共同实施;还有资源保护,以及经营政策,我们无意中做的一些做法是踩红线;这个在政府采购方面,政府介入十分明显,这点欧盟表现十分强烈。另外关税要简化,觉得中国关税还是太复杂,中国有65种,要求进一步简化。还有程序简化,各种各样的措施,包括宏观,包括进口,以及许可证等等方面。

还有中国也在增加贸易救济的使用,这个被世贸组织认为是保护主义加强的信号,中国、印度、俄罗斯、欧盟、巴西都在报告里被罗列的非常详细。

还有技术标准,提到中国不足半数的技术标准和国际标准兼容,大多数不兼容。

还有采购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问题,这个有很大争论,尤其美国和欧盟。

还有出口限制,出口退税问题,这是作为宏观政策变量,被认为就是政府补贴,对不同行业采取补贴的做法,严重扭曲了贸易做法。

还有产业政策,尤其是和四万亿、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相联系的政策。

还有劳工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问题。

另外在服务业开放方面,非常明显,要价不断提高,这和我们入世承诺有很大不同,有很多问题。

现在中国积极参与了双边自由贸易,不能损害多边体制,现在多哈谈判,和中国挂钩,遇到责任就推。在多边、双边关系上,中国应该有些更加积极的态度。现在中国在区域问题上,10+1、10+3的进展多少引起了世贸组织的不快。

施用海(原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原会长、研究员):

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日元升值经济就衰退了,不是那样的。日元升值这是一个诱因,并不是内部根本的原因。我们商务部政研室写了一篇文章,谈到广场协议是引发日本经济十年泡沫的主要诱因,而不是根本原因。

泡沫经济的形成与崩溃是日本经济10年停滞的重要原因。根据1986年前川报告,1985年到1990年,日本地价和股票价值超过1万亿,而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806亿,资产膨胀超过国民生产总值。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政策失误,搞低利率。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没有采取正确的政策,它以为低利率可以解决问题。所以搞公共投资,投在什么地方呢?投在钢铁、水泥和建筑行业,不是投在真正能够引起大家消费的领域。这样的话,并没有通过公共投资刺激经济,反而造成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发行了好多国债。1995年,凯恩斯逝世50周年,日本在纪念凯恩斯逝世50周年的时候说,凯恩斯神话在日本已经破灭了。

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影响是什么?从长期经济发展来看,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有积极的影响,不光是消极的。积极影响在哪里呢?一个是增强日本的实力。日本经济跟美国经济的比较,原来只占28%,后来1993年占到66%。另外日元升值不是日本经济政策的调整,日本经济有两个失衡,一个失衡就是日本生产和生活失衡,日本拼命搞生产,但是生活水平提高太慢,老是储蓄、防老、医疗。这样的做法让出口大量增加、进口减少。另外一个失衡是日本内弱外强,大家知道东京物价是最贵的,但是日元在国内很强,它要升值,这就增加了贸易摩擦。要扩大内需,结果就开放国内市场。

另外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加快日本产业的海外转移,对外直接投资增加。1993年,当时在日本成本是100,在中国只需要3.5,到中国投资很合适,当然现在可能有所变化。

日元升值以后提升了日本制造业竞争力和生产效率。不要认为升值以后企业就要倒闭,日本认为,日元升值可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就像麦苗长出来以后,压一压反而长得更好。小林实有一段话:“迄今为止,日本没有一次是自发上调日元对外比价,不是自己主动升值,但是应该看到这样的事实,由于外来的压力,就是美国,压迫日元升值,使日本的企业总是面临着要超过自己实力的规律,被迫接受,正是在这样严峻的考验之下,才增强了日本企业的实力。”有点压力没有坏处。

最后讲几点启示。

第一点,当下中国面临的问题与80年代的日本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中国经济跟日本经济差距可能有20年,日本过去经历过的事情,我们正在经历。我们现在研究和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比如美国压日元升值,现在我们也面临美国压人民币升值。当时日本出现生活和生产的失衡。这次金融危机之中,我们有了4万亿,中央政府拿一部分,地方政府拿一部分,投在什么地方,值得研究。

第二点,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研究和借鉴日本应对日元升值的经验教训,不要简单来说,而是要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看看我们现在有没有泡沫,这些泡沫会不会破灭、会不会崩溃?我们的政策是不是正确,要防止政策的失误,这是我们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第三点,人民币今后升值会影响很大。我们要学习日本,日本后来很巧妙地利用市场的走向来推进日元升值,要制定一个让企业感觉环境很严峻,这个汇兑水平让企业感觉很严峻,企业要进行合理化经营。现在人民币升值,我们企业影响很大,反响很大,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人民币升值多少,我就要死、就要垮。其实死一些企业、倒闭一些企业并不可怕,关键是看倒闭的是什么企业,淘汰一些劣势的企业、使优势的企业能够通过人民币调整进一步增强竞争力,这个没有坏处。

霍建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我刊顾问):

在外部环境上,关键是把握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我觉得现在全球经济缓慢回升的势头基本还是没有改变的,尽管前一段议论二次探底说得比较多,从刚才可以看出来,美日经济基本还是稳中有升,但是美国是不是能够维持3%的增长?我个人是没有信心的。

第二,是美元的走势,已经拉到88、89了,目的也是为了吸引热钱,支撑美国经济发展。现在难判断的就是说,会以哪个为主?如果走向弱势美元,是要消耗债务或者消耗前期投资带来的压力,有一个可持续问题;但如果从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角度讲,寻找一个替换空间,也会维持强势美元的走势。我个人觉得美元中长期的弱势还是很难避免的。比如今年走一个强势美元,但是一旦有机会,还是会走一个贬值,尽快稀释掉债务,贬多升少的判断还是在的。

第三,欧债的问题,可能触发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会影响消费,使得经济支撑的力度有所下降。欧债风险影响更明显的是,欧元在一段时间内看不到它走强的可能,会维持一个弱势欧元,弱势欧元再往下走的可能性也不大,会在120、130上下波动。有人说会跌破120,但目前情况看是比较稳定的。

第四,政策退出的问题,大家知道早晚得退,但是怎么退?根据各自情况,见机行事。几个主要国家的矛盾都集中在这儿。市场竞争的问题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中美的矛盾显然还没有了结,不管是两返一保,还有其他的,它在逐步向你过渡,内部很可能产生的隐患都会成为双边贸易的一个纠纷,而这个纠纷在制裁的时候会以不同形式出现。你不管在哪里触发或者处理不好,他就见一个收一个。美国不跟你讲总的市场开发安排,只要腾出手来就打一个,这是比较务实的策略。现在看来,全凭着在反倾销的应对是远远不够的。

从内部环境看,问题也比较多,从当前形势判断,内部政策把握可能更重一些。我们现在对改革开放或者外向型经济认识似乎不完全到位,30年的作用大家是认可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和总的思路不是完全配套。外向型经济的基础是改革开放造成的,改革就是市场体制的改革,开放就是对外开放。我始终认为应坚持在市场化的走向上要加大力度,要找准突破口,有所动作。像工资、原材料、成本的变化相对来说更微观一点,企业只要有增长的动能,还是可以去发展的。我不觉得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经济受到制约,反过来要看它的活力。包括贸易政策的主导性,国内有各个操作的部门,不管是关税、出口退税,都是各管各的,所以很多方面很难往前推进,这都是制约整个贸易发展的因素,包括政策调整的风险,不管怎么说都给企业增加了不可预见的风险。我们要在形成统一的贸易政策上搞好定位或者加强协调,再一个是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带动贸易增长方式转变。

上一篇:中美应对多事危机的措施对比及启示 下一篇:后危机时代全球直接投资新动向及我国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