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中学生“插嘴”现象的感想

时间:2022-07-21 10:18:38

关于教学中学生“插嘴”现象的感想

针对于课堂中“学生插嘴”的现象,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看法,有许多老师反对学生上课乱“插嘴”。但是在观摩一节公开课后,引起我对学生“插嘴”的思考。

一次是在小学四年级教学乘法分配律里的一个片断,这节课目标是学习、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在分析、推导出乘法分配律后的练习中,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与练习的要求不相符,但老师肯定了他的思路,并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积极思考问题。由此引出了我对学生“上课插嘴”意义的关注。

[片断]1

师: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使一些计算简便,下面请大家用刚学的乘法分配律计算:

125×48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完成后教师展示学生的答案。)

125×48=125×(40+8)

=125×40+125×8

=5000+1000

=6000

师:这位同学算对了,你们是这样算的吗?是的请举手。

(有位同学突然站起来)

生:老师!我有不同算法!(其他同学把头转向他,他的脸“唰”的一下子涨红了。)

师:(迟疑了一下,然后用鼓励的语气)

生:刚才那道题,我认为这样算更简便:把48分成8乘6,然后用125乘8再乘6。

师:请你把自己的算法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提示)125×48=125×8×6

=1000×6

=6000

(其他学生看出:他那种算法真的比我们做的简便。“他把48 拆开后,用了前节课学习的乘法结合律。”)

师:小刚同学的算法确实简便,而且正确,刚才老师错怪他了。以后,大家有什么想法就大胆地说出来,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锻炼我们思维的灵活性!

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由一个旁观者转化为一个参与者,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获取知识,从而发展智力、提高素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人才。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莫过于让学生“上课插嘴”。学生“上课插嘴”,是他们情感的真诚流露,说明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问题的领悟,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是我对学生“上课插嘴”的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上课插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对于学生“上课插嘴”,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让学生敢于“插嘴”、乐于“插嘴”,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他们积极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对那些正确的、优秀的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更上一层楼”的动机;对那些脱离课堂,纯粹是兴之所至的“插嘴”,要及时给予否定和矫正,让学生知道学习知识是不能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的,进而明辨是非、勇于改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时,我们要考虑的是以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为主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如何真正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二、“上课插嘴”,体现了“相处相依”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学生是教师完成这节课的资料,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智力。在[片断]1中,本来设置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掌握乘法分配律,那位同学利用了知识的迁移,运用前节课学过的简算方法进行计算,是教师意料之外的事。这意味着,课堂上,教师就不能以主人的身份出现,而要作为一个引导者,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解决问题。

三、“上课插嘴”,体现了教学具有开放性(“插嘴”能发展求异思维)

启发、引导学生“上课插嘴”,让课堂“活”起来,目的在于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找回那丢失已久的“自我”,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生长的欢乐。“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张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放”是为了“收”,这里的“收”是指收获。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对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的成全,这是开放性教学的根本目的。

四、学生“上课插嘴”,可以反馈教师教学预设的一些失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上课插嘴”,往往能折射出教师教学预设的一些失误。[片断]1中,在设计练习时只考虑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设计了125×48,意想48可分成40加8,125分别同40和 8相乘,达到简算的目的。殊不知学生想到了把48拆成8乘6,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更简便。这学生的“插嘴”,反映出在设计练习时忽视了“数学计算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的原则。由此可见,学生“上课插嘴”,可以说是教师教学预设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能“照出”我们教案设计中的失误。学生的插嘴当然也常有不当、错误的时候,但这也是及时反馈的信息,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思维,便于更好的教学。

总的来说,学生“上课插嘴”,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使教师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和学习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即树立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未来学生观、现代教学观和科学评价观,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全新变化,更好适应新课程的实施。

上一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微探 下一篇:如何做好六年级数学复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