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外教育办学方向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7-21 10:06:18

关于校外教育办学方向的几个问题

[摘要] 校外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社会公益性;实施素质教育;适应个性化需要,发展儿童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关键词] 校外教育 办学方向 儿童

校外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我国设置校外教育机构的有政府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等。在党和国家重视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迅速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校外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它在自己活跃的时间和空间里生机勃勃,大展身手,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和热忱欢迎。校外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和少年。校外教育机构不论是综合性的,如儿童中心、儿童活动站、少年宫、少年之家,还是专门性的,如儿童图书馆、儿童影剧院、少年科技站、少年业余体校等,都应坚持正确方向,充分发挥体验性、实践性、参与性强的优势,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为儿童少年健康成长服务。下面,笔者仅就有关校外教育办学方向的几个问题谈些看法。

一、坚持校外教育办学的社会公益性

教育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十五”期间,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巨大进展。近两年,国家除加大教育投入外,还减免农村中小学部分学杂费,免费供应部分学生教材,补助农村困难学生住宿费等。同时社会捐资助学也成效显著,许多企业家和知名人士为“科教兴国”慷慨解囊,四面八方的人为“希望工程”捐款,大家都努力为教育这项公益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校外教育如何保持和增强社会公益性呢?

首先,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合理收费、少收费,尽可能减轻家长负担,让即使是家庭比较困难的孩子也有得到接受校外教育的机会。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有些人以产业观点看待教育,加之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追求扩大办学规模,追求经济效益,教育滥收费、高收费现象严重,奢靡之风亦有滋长,成为全社会要求严加治理的一个重点。有的校外教育在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上也有类似情况。必须在收费数额、项目上严格把关,并报经政府物价部门批准,不使其成为挡住普通家庭孩子接受校外教育的一堵墙。

其次,校外教育要找准位置,坚持按社会需求开办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又另具特色的教育项目,做到虽然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但又不重复学校教育,炒学校教育的“冷饭”。真正承担起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和兴趣培养任务,为儿童和少年健康迅速成长提供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使他们在学校教育之外较早启蒙,开阔眼界,在不同年龄段得到动手实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等多方面的锻炼。以黑龙江省儿童中心为例,参加学习的儿童年龄段为三岁至十二、三岁;学习时间都在课外和假期;开办的培训项目包括音乐、美术、表演、手工制作、智力潜能开发、文化课程等。各项目具体教学内容与学校教育不同。如体育类有乒乓球、围棋、象棋、跆拳道、武术、民族舞、拉丁舞等,美术类有书法、绘画、陶艺等。即使是文化课类,英语学的是从台湾引进的阶梯英语和全由外教授课的彩虹桥美式英语。正因为定位有别于普通幼儿园和学校教育,办学项目适合社会需要,所以,每期开班,报名学习的儿童和少年都十分踊跃。

第三,必须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校外教育也存在竞争。一是校外教育机构间的竞争;二是入学对象间的竞争。前者的积极作用是可以促进改善办学条件和创新办学项目,负面影响是可能导致偏离办学规范和方向。后者情况更复杂,有年龄、个人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民族、家境、是否有残疾或生理缺陷等差异。但无论有什么差别,都不能违背我国法律关于人人享有公平均等受教育权利的规定。校外教育要坚决摒弃个别地方学校分“贫富班”的做法,抵制教育中的“媚富”行为。黑龙江省儿童中心一直坚持从公平公正出发,不设其他条件,只要有学习能力,可以生活自理,就按报名先后顺序录取,额满为止。下期开班,这期没录取的优先录取,保证在享受公共良好教育资源方面公正平等。

二、校外教育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在决定其现实综合实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诸多因素中,最为重要并长久起作用的是全体成员素质水平的高低。就个人说,素质是在先天遗传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生活实践和社会环境影响,由知识、经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知识、经历是素质形成、提高的基础,素质是吸收知识、经验与应用知识、经验转化成的结果。个人的素质是通过其稳定的品格、气质、风度、行为、修养、言语等外在形态综合体现出来的。素质具有可塑性,教育是提高素质的最重要手段,在教育的不同阶段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存在差别。例如,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青年一代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掌握较系统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有继续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对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反映的能力、审美能力、体魄健康,有相应的劳动实践能力。教育内容和途径则有课程学习、实验研究、专题调查、社会实践等。而在初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目标通俗的提法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合作。其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也因教育对象的年龄及接受能力与青年有明显差距而截然不同,要求当然也应适当。

校外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大体与初等教育的素质教育目标一致。由于年龄段跨度比较大,具体要求应视情况而定。校外教育项目比较单一,素质教育的内容必须从所教学项目的实际出发,培养相关的理念和技能,同时进行诚实、团结、守纪等涉及道德品质养成的训练,使他们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多方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从科举取仕开始,应试教育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影响所及十分深广。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党和国家制定了明确的教育方针,并在多方面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坚持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并把科教兴国作为战略方针,但并没能从根本上彻底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竞争激烈,经济效益被空前重视,加之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方式存在局限,致使应试教育成为中小学的主导: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升学率成为评价学校办学成绩的重要指标。家长和学生都把考取大学作为获得可心工作和改变命运的契机。我国教育工作承担着为现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和谐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大使命,应试教育影响了这一使命的履行。校外教育没有升学压力,实施素质教育更有条件。但某些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教育却另有想法。他们希望孩子拿到校外教育的各种考级证书,为上重点校或重点班创造优势。显然,这不利于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必须通过思想工作给予正确引导。

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业余时间大量被挤占,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育。校外教育必须响应国家规定,注意减负,把素质教育要求落到实处。

三、校外教育要适应个性化需要,发展儿童的兴趣、爱好和所长

校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应更适合“因材施教”的要求,它必须有更丰富的内容,更活泼的形式,更多样的学习方式,更轻松自由的氛围,使孩子能快乐地参与,主动地学习。开办的教学项目和提供的学习环境要有利于儿童开阔眼界,发挥想象力,提升动手能力,让儿童生动地感到参加校外学习进入的是明显不同于学校教育的新天地,他们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互动,有更多的机遇和途径满足个人的兴趣需要,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完成自己向往做的事。

阿姆斯特朗在其著作《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的开篇就指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一个特殊的人。”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允许孩子保持自己的特征”因为“去掉孩子的‘差异’,就会去掉孩子的创造性”。现实生活中涌现出的许多事例也证明了这一点:八岁儿童在网上开了自己的“博客”,小学生出版著作,智障儿童指挥著名的乐队演奏大师作品,还没上初中的儿童就通过了软件工程师考试……可见,重视孩子间的差异和发展潜力的不同,发展其特长,何等重要。

校外教育要充分利用特有的自由空间开设多种办学项目,以适应孩子们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需要。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选择和独立追求。当孩子们获得这样一个生动活泼、自主发展的平台时,不仅学习科学知识、参加各种技艺训练会达到最佳效果,而且在发挥创造性,培养探索精神,健全人格方面也会取得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

[2]黄全愈.素质教育在家庭.

上一篇:对中小学生有效实施校外劳技教育活动的实践与... 下一篇:浅谈德育教育方法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