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可以在小瓶内给葡萄进行皮肤缝合手术

时间:2022-07-21 08:53:41

机器人:可以在小瓶内给葡萄进行皮肤缝合手术

这款名叫“达芬奇”的机器人竟然可以为一粒葡萄缝合“皮肤”,而且在它缝完最后一针之后,葡萄基本上保持完美状态。在一个小玻璃瓶内,外科医生操控这款机器人成功缝合了葡萄的“皮肤”,整个缝合过程的精准性令人吃惊。葡萄皮的厚度不到1毫米,这款机器人拥有怎样的精度我们可想而知。在外科医生的远程操控下,这款机器人可以借助微型装置完成复杂的任务,例如打结。除了手术外,它还能折小纸飞机等。

镜子镜子:今天天气怎么样

这款镜子不仅能帮你查看衣着是否整洁,当它识别到特定的“主人”时,就会显示更加个性化的信息。只要你走到镜子前,脸部特征被识别后,镜子就会显示出你曾经设置过的各种信息,如查看新闻、邮件,以及交通状况和天气情况等。

飞机智能皮肤:可自动感知外界伤害

这种智能皮肤能像人类皮肤一样感受外部环境变化,侦察潜在的危机。它其实是一种涂层,由数万个迷你传感器组成,这些感应器安置在机身外,可以实时监测风速、涡流、气温、机身损害等。这种“皮肤”还有助于减少地面整体检修次数,及时更换相关零件,提高维修效率及飞机安全性。

虚拟现实技术:带上头盔就能感受世界

人们在客厅里戴上一个头盔就能够感受世界任何地方的活动,就好像身临其境一般,这就是虚拟现实技术。这么神奇的体验,只要戴上这款头盔就能体验到。

新型手机屏幕材料:无比坚硬可防弹

我们现在的手机有不少缺陷,其中之一就是不经摔、不耐磨。科学家利用以镁和铝为基础的尖晶石制成了一种材料,用于制作手机屏幕,它比防弹玻璃更坚硬、更轻巧。该材料的研发用了十多年时间,是通过把纳米粉末放在一起加热,生成一种纯净的尖晶石,它可以像普通的黏土一样被塑型。这种材料还可以用来保护车辆和飞机驾驶员座舱以及宇宙飞船和卫星等。

超现代太阳能电动车:覆盖叶脉状光伏网

这款太阳能电动车表面覆盖内嵌光伏结构的玻璃,如叶子的经脉一般。导电聚合物轮胎可以让车辆在行驶中充电,节省了电池的空间和重量。另外,车底座由碳纳米管制成,进一步减轻了车的重量。是不是很酷炫呢!

迷你太阳:可为人类提供无尽能源

这个正在建造的“迷你恒星”项目,由来自7个实体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推动,包括欧盟、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它将通过与太阳相同的核反应过程为世界提供能量。科学家将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附近建造一个建筑物,在这个建筑物里建一座小型的受控核反应堆,这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是相同的。科学家们希望它能够通过核聚变为我们提供能量。它能够产生干净、安全的能量,并且减少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科学家们希望它能够在2020年左右进入初期运行,并且在以后的某一时刻开始收获能量。

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蒸馏:让海水直接变成纯净水

这款蒸馏水装置,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力烧水、脱盐和清洁,让海水可以直接饮用。该装置拥有20年的预期寿命。它提供了最低成本的脱盐过程。它没有耗材,没有过滤器需要更换,无需从插座获取电力进行运作。

智能拐杖:比导盲犬更尽责

导盲犬是盲人的好伙伴,但目前只有少数地方允许导盲犬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是进入某些公共场所。这根智能手杖就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仅能探路,还能识别人脸。它和盲人经常使用的拐杖并无区别,就是一根长长的棍子,却有导盲犬一样的敏锐“嗅觉”。它内置了GPS模块,帮助盲人定位,同时,手杖还带有面孔拍摄和识别系统,能探测到 10 米内的“熟悉脸庞”,探测到熟人时会通过振动提醒使用者。通过GPS和蓝牙耳机的协助,手杖也能指出该人的方位。

新型生物充电器

这款生物充电器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你只要把手机、平板电脑这些需要充电的电线室内植物的土壤中就可以充电,完全不需要任何电源,而且在充电的过程中完全不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不久的将来,这款生物充电器可以成为一款便携式环保充电装置,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充电,只要保证所在的地方有植物就可以,节能又环保。

能用意念控制的花

隔空移物、用意念控制其他物体是所有期望有特异功能的人的梦想,这个梦想即将要实现了。只要你戴上接收器,专注于任务的时候,花瓣就开始亮灯和开放。这款电子花会对接收到的脑电图和心率信号做出相应反应,如果你的心率上涨或下跌,花瓣的颜色就会产生变化,精神集中或放松,花的开放状态也会有所变化。也就是说,使用者的冥想体验配合机器的生物反馈技术可以使他们有意识地改变花的状态。

会吸尘的垃圾箱

这款带有吸尘功能的垃圾箱,大有要和吸尘器“抢饭碗”之势。头发、饭渣子这类碎屑垃圾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可偏偏又最难清除。这款垃圾箱在底部配备了真空吸尘装置,在清扫这类垃圾时,用户只需把它们扫到位于垃圾箱底部的吸尘器槽口前,具有感应功能的吸尘器就会把它们悉数吸入垃圾袋内,和其他大件垃圾一起被“扫地出门”。

上一篇:糖面目大公开 下一篇:种植家具,让生活回归“耕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