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绿色建筑发展的必要性及设计要点

时间:2022-07-21 06:54:44

浅析绿色建筑发展的必要性及设计要点

摘要: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本文从我国现状出发,比较分析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及其发展的重要性,为绿色建筑设计要点提供依据。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耗节能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 33%,落后发达国家20年。在我国,建筑总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和建筑能耗)约为全国能耗总量的30%,其中用于建材生产的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 12.48%。在建筑能耗中,围护结构材料保温性能差、保温技术落后,传热耗能高达73%~77%。因此,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城市而言,实施绿色建筑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1.1 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是实施中国能源战略的关键环节

目前建筑能耗的增加,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营造自然和谐、健康的绿色住宅小区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1.2 绿色建筑极大的拓宽了建筑材料的选择范围

使新型的建筑材料及制成品有了用武之地,同时又为加速淘汰工艺技术落后的产品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随着建筑业对各种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需要,GRC板等新型的建筑材料不断被研发出,而传统的高耗能的建筑材料就会逐渐被淘汰。

1.3 发展绿色建筑可以高效率的利用资源

例如:可以通过结合各地的气候特点设计出低耗能建筑;通过就地取材来节约建筑的运输成本;通过使用各种节能墙体材料来实现建筑体内的保温节能;通过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来降低生活热源的成本;通过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来达到降低建筑成本及降低环境成本的作用。

1.4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发展绿色建筑

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综合应用,使建筑住宅建设最高效、最少量的使用资源;使各种公共设施能够在二次运用的循环中发挥最有效,启动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绿色建筑工程。

2 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

由多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可知,一般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一般建筑随着建筑设计、生产和用材的标准化、大批量化,促使了大江南北建筑形式的一律化、单调化,造成了“千城一面”;而绿色建筑推行本地材料,尊重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有助于汲取先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造就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使得建筑随着气候、资源和地区文化的差异而重新呈现不同的风貌。

第二,一般建筑是一种商品,建筑的形式往往不顾环境资源的限制,片面追求或盲目迎合市场需求,这往往是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背道而驰的;而绿色建筑则被看作一种全面资源节约型的建筑,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再生的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的消耗,产生最小的直接环境负荷(即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污水、固体废物及对周边的影响)。

第三,一般建筑在结构上趋向于封闭,在设计上力求与自然环境完全隔离,室内环境往往是不利于健康的;而绿色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的方式,会对气候变化自动进行自适应调节。同时也使室内环境品质(即空气质量,温度、湿度舒适感,自然光照明,隔噪音等等)大大提高。

第四,一般建筑追求“新、奇、特”,追求自我标志效应;而绿色建筑的建筑形式是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获得灵感。

第五,一般建筑尽管采取节能设计,但综合能耗仍居高不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现代社会中,建筑业往往或正在成为最大的耗能和污染行业;而绿色建筑因广泛利用可再生能源而极大地减少了能耗,甚至自身产生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可能达到“零能耗”(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和“零排放”的建筑。

第六,一般的建筑仅在建造过程或者是使用过程中对环境负责,是狭义的人地和谐;而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实现与自然共生。

3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3.1节能

3.1.1降低能耗,利用场地自然条件

合理考虑建筑朝向和楼距,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使用空调和照明;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关于建筑的通风考虑:在可能的情况下不要设计全封闭的建筑,以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建筑布局上应根据风玫瑰来考虑,使建筑的排列和朝向利于自然通风;建筑平面进深不宜过大,以利于穿堂风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平面进深不超过楼层净高的5倍为宜;每个空间单元的最小窗户面积至少应该是地板面积的5%。

对于建筑自然光照的考虑:窗户的数量和面积应该根据建筑本身的形象要求、自然光照、通风和能耗问题综合确定。设计采光性能最佳的建筑朝向,发挥天井、庭院、中庭的采光作用,使天然光线能照亮人员经常停留的室内空间;采用自然光调控设施,如采用反光板、反光镜、集光装置等,改善室内的自然光分布;采用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采用高效、节能的光源、灯具和电器附件。

关于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考虑:可采用内保温复合节能墙体(即绝热材料复合在建筑物外墙内侧的复合节能墙体)。主要由墙体结构层、空气层、保温隔热层、保护层和饰面层组成,具有保温、隔热、隔音、防潮抗冲击、抗震、呼吸等功能。建筑外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直接关系到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和舒适性,对降低建筑能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2 开发利用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以及通过热泵等先进技术取自自然环境(如大气、地表水、污水、浅层地下水、土壤等)的能量。

3.2节地

建筑场地的选用: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有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场地上的自然生态条件,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适当提高建筑的容积率,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高效利用土地,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

3.3节水

3.3.1提高用水效率

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采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采用节约景观和绿化浇灌用水技术。

3.3.2 雨污水综合利用

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并合理采用雨水和中水回用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应结合建筑地形、地貌,确定收集方式;回用的雨水可采用渗水槽系统对其进行处理。

3.4节材

国内目前通行的做法是在外维护结构完成后再在上面附加保温层,以改善热工性能。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各种高效保温材料价格不菲,而且其生产加工过程也会大量消耗各种能源。因此,建筑节能不应当只着眼于建筑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还应当从整体系统的观念出发,关注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能源消耗。从这个角度出发,建筑材料就不但要有出色的保温隔热性能,其加工生产过程也应当简单易行,节省能源。位于美国加州霍普兰德山谷中的太阳生活中心(RealGoodsSolarLivingCenter,Hopland,California)创造性地利用稻草垛作为墙体材料。其具体做法是先将稻草加压打捆,再把它们砌成墙体,然后在墙体上喷涂一种8~10cm的土质护面灰来代替水泥砂浆。完成后的墙体不但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而且兼有较强的防火性,并且无毒无害。

实践表明,这种使用农业副产品作为建材的方法可以使多方受益:农民因出卖稻草获利,建造方可以减少材料造价,节省建材能源开支,燃烧秸秆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也大大减少。由此可见,创造性地采用新型建材往往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和能源浪费,从而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新型建材的思路可以是废物的升级利用,当然也可以是科学上的合成,但如果加工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过大,或工艺过于复杂,也会得不偿失,这一点应当引起注意。

结束语:

绿色建筑设计不仅讲究建材的绿色环保和本地化,而且还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建材生产到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回用等全过程使用最少能源及制造最少的废弃,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黄绳。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J]。建筑学报,2004,(9)

[2]仇保兴在第四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新闻媒体见面会答记者问(节选)[连载二][J]。建筑节能,2008,(07)

[3]汪光焘。应对能源资源环境挑战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在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房地信息,2005,(06)

上一篇:关于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的讨论 下一篇:煤化工清水混凝土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