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思维漫谈

时间:2022-07-21 06:37:31

人类思维漫谈

本文作者:方格 文秘站原创投稿

仔细研读,受益终生

人类思维漫谈

前 言

说到人的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难于研究的问题,之所以难于研究,在于它难于捕捉。如果人用思维来研究其它事物,是一定数,人可以发挥想象来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那么,人用思维来研究自身思维,既要求发挥想象,又要将思维定格(很多事物的思考需将目标先定格后才能更好地进行思考),感觉用思维来研究思维就不是定数,并且,思维它是属于哲学范畴还是属于心理范畴,还划分不清。人们目前研究思维,还停留在比较零散的、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初级阶段,但人们清楚,正确的成就跟一个人的思维有直接关系,思维能力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是最重要的,人的任何成功都与思维关系密切,不要以为竞技类体育与思维无关,是靠体力,没有正确的研究,要想取胜,也是不可能,当一个人口才比你好时,你也不要以为就是口才问题,归根结底是他思维深度比你深。

那么,人的思维有什么特性?不同的人思维区别大吗?人应怎样进行思维?思维的目标又是什么呢?本文就这几方面谈论一些观点,供参考,并企望这些观点能帮助人们掌握一些控制思维方式,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首先,有一个问题:每个人的大脑像一部机器,它的基本结构应相同,那么,对于不同的人而言,相同的机器,运转效果如何呢?答案是:很不相同。有的人聪明,有的人就笨一些;有的人处理问题的能力大一些,有的人能力就较弱。相同的问题,不同的人,理解的深度和层次出入是很大的,有的人甚至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呢?大脑的基本结构既然相同,只能说明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及思维方式有区别,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人们不断寻求好的、正确的思维方式。但人们对思维的认识还非常初始,所以,人们对思维的每一点认识都成为经典、哲理、名言。

再说一下另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思维控制。人的思维可以控制吗?如果可以,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控制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以期达到思维的效果和目标呢?举两个实际例子:例一:有两个人对弈,甲由于心中有其它的事,在对弈中感觉处处被乙压制,甲感觉到棋局对自己不利,他对自己说,要镇定、平静,在他平静自己心态、理清思路后,拟转局势,取得胜利。这是一个很平常的例子,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但我问一下:例子中的“他”指的是谁?“自己”又是指的是什么?如果“自己”指的是人的思维,那么,“他”是否就是控制思维的主体?再看一个例子:一个人思考一个问题,老是想不清,通过逆向思维,想通了这个问题,实际上,“逆向思维”方式也是思维可控的一个很好例证。

既然思维可控,就应通过研究来搞清思维可控规律。实际上,哲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方式的,认知学(心理学一种)也是研究人类思维的,还有呢?如心理学对人类思维也是有帮助的,中国的“儒家、道家、易经”学说对人类思维也有极大帮助,甚至,佛学中也有关于人类思维的禅理。这些学说,对一般人来说很难理解,光是哲学就分为唯物与唯心两种流派,非常繁杂。但正确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正确的东西只有一种,因为,真理具有唯一性。

思维层次

首先,人应承认人的思维是有层次的,也就是说,人的思维有高低之分,有聪明一些的人,也有笨一些的人,有的人可以想到根本问题所在,有些人看不到;有些人能理解某些问题,而有些人却无法理解,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理解的层次及深度也不尽相同,正是由于理解深度的不同,到了解决问题时,有的人能轻易解决,而有的人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对于单个人而言,应该也必须清楚这些,否则,你会觉得,同样的人,别人能做到的,你为什么做不到,主要因为你的思维层次与别人有差别。

思维层次差别的另一个体现,就是聪明人能看到笨一些的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同时,也能看到笨一些人的思维不足,而笨一些的人却看不到这些。同层次的人容易成为朋友,而不同思维层次的人,交流面会很窄。

那么,思维有哪些层次呢?

首先,每一件事物对人而言都有第一感觉,如:一见到某件事或某个东西就可怕;一想到某个人就感觉特别伟大;一想到某个问题就感觉太困难等等,如果将事物给人第一感觉定性、定格后而对事物进行后续思维的;我们称之为思维的初级层次,这种初级思维模式总是将事物给人的第一感无限扩大化,使人看不到事物其它相关内容;

其次,如果将事物给人第一感觉加以判定、并且学会搁置,通过了解实际,与实际对比后,修正了第一感觉判断后,在进行后续思维的,我们称之为思维的中级层次,中级层次思维很普遍,但当通过这种思维解决不了问题时,往往会转为初级思维;

再者,优越的思维模式、思维方式的层次是一种高级层次,这种思维层次的差异是人产生差异的本质原因,但应强调的是,这种层次差异含一项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心理层次差异。

思维层次差异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高层次的思维可以看到、认识到底层次所看不到、认识不到的东西、事物。

思维特性

前面谈过,人的思维是有层次差异的,人们总是试图找出一种好的思维模式来进行问题的思考,于是,出现了哲学、认知心理学、禅学等,这些理论,实际上很难真正理解,真正理解了,能按照理论高度应用,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这些研究,对于思维而言应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在研究,一类是外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外在事物规律研究,是唯物的,黑格尔哲学、认知心理学属于内在研究,我倒认为,禅学属内外兼顾,但很初级。不管是哪那种学问,都是对人思维模式提高提供极大帮助的学问,唯物主义研究事物规律能更好的帮助人进行正确思维,而唯心主义哲学研究人内在思维规律也可将人思维提升,更好的认识事物,本文也试图讨论一下人的思维规律,较好的思维模式,对提高思维层次有所帮助。

先谈论一下人的思维特性。

人从一出生,思考问题总是凭初步感觉、本性来思考问题,甚至将初步感觉无限扩大化,这种将初步感觉无限扩大化的思维,局限了人的认知,通过不断积累,总结出一些思维特性,通过对这些特性的掌握,认识到了以前无法认识到的问题。这种对思维特性的认识,带有很大的个体性,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思维特性的认识,共同肯可得特性很少,大家都认可的、甚至已经可以推广的思维特性就更少。本文就某些思维特性谈一下个人观点。

思维的唯一性:

任何思维都具有唯一性,或者说,具有归根结底的唯一性。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一个人会绘画(当然用右手),他的思维,可以把绘画这件事做好,另一个人会用左手绘画,他同样能将画画好,这两个人是两个思维。现在,有第三个人能左右手同时绘画,也同样能画好,你能认为第三个人有两个思维吗?不对,他还是一个思维,它的这一个思维目标是将左、右手同时可以画画当成一件事,将左右手画画这一件事做好,如果他将左手绘画当成一个思维,将右手绘画当成另一个思维,他将无法做到左右手同时绘画。表面上看,它具有双重思维,但归根结底,是他持有一个思维,任何思维,根源上讲,应是唯一的,当你在事物繁杂,理不出头绪时,找出唯一思维点来控制思维是你正确选择。

思维的塑性和惯性:

思维的塑性和惯性是对应的,这种特性的解释打比方:你和过面吗,要想将和好的面成一定的形状,就现就先固定一个模子,让面在模子中,稍微用一点力、甚至不用力,面就可以你想要的形状,但如果你想通过用强力,甚至想用打击得办 法使面成为一定形状,往往适得其反。我们的思维也是如此,当你思考一个问题想不通时,你可以将你的思维目标点及大致目标框确定、放置,让讷的大脑有一个自行变化过程,你就会想通很多问题,反之,使劲想,又想不通,然后就放弃,又用另外方式想,又想不通,然后,便心情烦躁,这不是好的思维方式,要学会让思维有一个塑性变化过程。那么,思维的惯性又是什么呢?如果呢经常顺着事物表面特性、特征并承认表面特性、特征进行后续思维,这就是思维惯性。思维惯性是不好的思维方式。

思维的最简单性:

思维的最简单性指无论多复杂的问题,多高深的问题,归根结底都可化成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就像我们小时候过家家用过的方法。航空母舰军机着陆问题高深吗?基本方式就是用钩子将飞机钩住;两个国家外交问题高深吗?其实,就像两个人处关系。你认为的复杂问题、别人特别的高深,处理问题时都是最简单性,只是每个人的思维过程不同。所以你不必迷信任何的一个人,因为他和你一样,是一个人。

思维的扩展性:

思维的扩展性是指当你问题想不通时,当你静下来时想到问题的一个因素,由这个因素想到另一个因素,一直扩展到有一个因素是你眼前一亮从而解决重大问题。扩展性思维与一般思维的重要区别就是,扩展性思维没有思维目标,只有扩展,在你的思维问题中,暂时根本无法解决问题,所谓“静思至远”就是这个道理。思维的扩展性难于掌握,平时多联想问题,漫无目标……

思维的块体理论:

思维的块体理论指人在思考问题时将所有不变因素形成块体,而将思维点至于块体之上的思维方式,举个例子:让你负责举办大型体育盛会,你是负责人,有的人会觉得非常繁杂,有场地问题、人员问题、表演问题等,不知道如何处理,而有的人会将会将这种常规问题当成不变的“块”,安排好就行了,而自己的思维点落在块体之上,即如何使盛会办得给观众带来好的效果上。这种思维方式是一般思维方式的提升,有很多人不具有这种思维方式,而具备块体思维方式的人处理问题的能力会较强。

另外,思维还有一些特性,如思维正视性:即看问题要将问题放在既俯视有正视的位置,不要将问题扩大、置于你的头顶,将问题压制你,如果问题对你而言确实处于这种你感觉问题又大,又压制你,你可以先将目前状况停顿、搁置,留有自行变化余地(思维的塑性),这样,才能找出解决问题方法,但首先,要将问题置于正视位置。这里面,又体现思维的有一个特性,就是思维的停顿性。

思维有很多特性,理解和掌握思维特性,对提升我们的思维层次会有很大帮助。

思维方式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上面谈了一些思维的特性,这些特性需要仔细研究才能理解。当然,对这些思维方式的理解也可以是对有些思维方式的掌握。那么,还有什么好的思维方式吗?现在,给大家介绍一种实用的方式。

首先,解释一个概念:“思维圈”。 “思维圈”概念就是说看问题、理解问题、处理问题的基础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范围,甚至是很小的范围,如你理解不了、处理不了一个问题时,你的思维点往往是问题的本身,针对性很强,但如果你将问题相关的、局部的因素体现出一个范围来进行再思考,你就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别人理解不到的问题。具体的“思维圈”概念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思维圈不是明显的一个圈,而是印了一下就消失了的“圈”,就象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中所述:孙悟空为了不让他师父不受妖精伤害,在地上用金箍棒划了一个“圈”,这个圈在地上印了一下就不见了,在别人看来,只不过是坐在荒野上,不存在什么“圈”,但在孙悟空印象中有过,看待孙悟空师父安全这样的问题,孙悟空会和其他人大相径庭。根据问题不同,你会感觉思维圈大小不同,有时问题暂时无法解决是,你还会感到思维圈是开口的,但无论如何,思维圈根本特征是,思维圈不是明显的一个圈,而是只印了一下就消失了的圈。思维圈思维方式的训练是提升思维能力的很好方法,有的人说记忆力比逻辑思维能力重要,就是这个道理。

上面谈论一些人的思维特性,思维方式,那么,我们平时思维应处于什么状态好呢?

通过对人的思维研究,我们发现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即有一个似乎跟思维无关的东西在人的思维中其着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心理”因素,这样的例子很多,同样水平的人,自信心强的往往可以取胜等等。那么,根本的影响思维的心里是什么呢?

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谈论一下人思维的根本目标(或者说根本目的)是什么。先举一个两人下棋的例子,对于两个都不是专业,以下棋为娱乐的棋手而言,他们下棋达到的目标就是赢棋,带来的心理效果就是在某个方面搞出对方一节,当然,这并不代表自己其他还有很多方面比对方高出一节,但对于专业棋手而言,输棋感觉低于对手一节就较大,对于心理影响也就较大,甚至,经常输棋,对于专业棋手而言,都有失去自我的感觉(我认为失去自我的感觉是最可怕的,而相对自己以前高出一大节的人来说是感到很幸福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思维目标都是要高出对方(对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一节呢?我认为这个观点应当成立,你可以试一下,如你理解了一个问题,别人没有理解,你会觉得在这点上高出一节;当你在一定场合由于紧张、害怕,或者在权威面前失去自我,你水平再高,也没有用。

需要强调的是,你在一个问题上低了或高了一节,并不代表所有方面你都比别人(或其他事)低一节或高一节,所以,低一节或高一节对于目前的事而言,只是一小节,这就是“一小节原理”,就象是竹子,只是矮了或高了上面一节而已,你还有很多节。

我们现在要提出的思维方式就是,碰到任何问题时,处理的方式就是,针对这个问题,你使高了一小节还是低了一小节,以此来决定你的后续思维方式、你的行动方式。需强调的是任何问题对你影响都是上面的一小节,你还有其他很多方面节不受影响,如果其他方面节受到影响,那么,可以断定,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出现问题,不是一个好的思维,所以,好的思维就必须引入自我意识,感觉“我”在事物中的作用,有时,我要将“我”推倒办事前沿,才不至于失去自我,我想,这也是人的心理在思维中的作用,也就是人们常说情商大于智商的原因吧。

谈论了很多人类思维方面的话题,除了人们应掌握一些人基本思维特性外,还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我认为,上面谈到的“思维圈”理论及人的“思维一小节”原理,对于它的掌握对于我们提升思维层次,会带来极大好处。

;65220__96605052151;13565190099

上一篇:漫谈课堂教学中的“设疑”艺术 下一篇:切实讲好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