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会专业的实习教学

时间:2022-07-21 03:34:32

论财会专业的实习教学

实习是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职业素质的一项有力措施。在教学实习中,有些学校采用“一边倒”集中实习的办法,即教完整本书后再到企事业单位跟现职财会人员实习。但由于财会专业生质所决定,顶岗实习困难比较大,往往在实习过程中单位不放心学生做账,怕添麻烦帮倒忙,学生看得多、做得少,独立工作能力差。同时,集中实习与理论教学不同步,违反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规律,实习效果不好。因此,研究与解决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剖析其内在结构,建立一套完整的实习系统,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在当前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实习的多元结构

这里所说的结构,是指构成实习整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结合方式。究其内容,主要是由实纲、内容、形式和效果诸要素组成。其中大纲是统领,纲举目张。根据大纲,待定内容,决定形式。首先,根据财会专业特点认真地确定专业实纲和课程实纲,明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专业实纲是对本专业学生通过实习,应达到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总体要求。围绕这一总体要求,考虑应当安排哪些实习项目,这些项目由哪门课程承担,安排在哪一学期为好,具体达到什么要求。对这些问题,都应由简单到复杂,层次分明、合理衔接、讲求科学,选取最佳的配比关系。课程实纲是专业实纲的具体化和必要补充。在总体大纲的要求下,结合本课程特点,制定各自的实习目的要求。在这两个大纲的指导下,选择实习内容。

二、实习的形式

1.重点性实习

对主干课程的实习要单独进行,以保证重点,突破难点,克服实习对理论教学的片面依附关系,在教学地位和实习时间上对重点内容予以保证。

2.设计性实习

所谓设计性实习,就是只提出实习的目的要求,告知经济业务内容和提供的条件,要求学生设计出满足一定要求的方案。

这种实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工作的机会,并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运用能力,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模拟性实习

模拟实习是以不同专业会计为模式对其经济业务进行模拟处理和换算。把某一企业的财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浓缩于先准备好的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之中。学生分别模拟会计、出纳等财会人员,用正式的入、出库单,会计凭证、账页、报表,按经济业务内容,处理日常会计工作。

通过模拟实习,加强了专业技能的各项基本功的综合训练,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缩短了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的距离,为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上岗实习

上岗实习也就是综合性实习,是对上面几种实习的综合化和系统化,也是对理论教学和教学实习在实践中的验证、巩固和提高。

在某一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定时间到有关单位跟现在职财会人员顶岗实习,直接联系实际,接触社会。毕业实习更是一次大规模的综合性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考试后,因为这时文化课、专业课均已结束,学生们有一种急于到实践中去消化理解专业知识的欲望,产生一种自发的要求实习感。

实习开始前,召集学生进行实习动员,说明实习的意义、目的要求、实习纪律,并发实习鉴定表,实习成绩记入学生毕业成绩中。实习单位与我们配合默契,对学生认真、负责,安排井然有序:先跟仓库保管员记账管账,再依次跟材料会计、成本会计……直至会计报表的编制,财务分析等。学生经过系列学习及实际动手后,一般都能独立处理会计核算工作。

上岗实习,不仅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现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财政纪律和工作态度的教育,更使学生增长了许多社会知识,提高了环境适应性。工作组织能力、经营管理、处理各种关系等能力也初见端倪。有的表现好,业务能力强的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当即录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职教中心

上一篇:浅谈中职学校专业课实施成功教育的四项原则 下一篇:尝试对中职语文教材的教学性“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