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6 12:56:45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的基地,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要,教师就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一、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实现教学上的创新

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以“知识为本位”,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校以“数控技能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为研究目标,以深化数控技能项目专题研究为核心,以在数控技能项目化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专题讲座”“沙龙研讨”“小专题研究”活动等形式为突破口,集企业调研、学习、实践、研究于一体,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论去指导数控技能项目化实践教学,并总结经验。通过校本教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项目教学法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由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由于项目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能更早地让学生接触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共同解决它,因而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

二、项目教学法在数控技能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为了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习惯于一种完整的方式,教学中提出问题在解答时必须要用到多个学科的知识。我校的专业课教学不是单纯地通过教学而教学,我们大多选用一定的载体。例如我们在数控车床编程教学中选择加工图章,首先提出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加工图章带回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驱动性,让学生通过编制图章的车削加工程序,掌握编程的基本方法、各种指令及代码的使用、加工工艺的选择等,在制作图章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卡片、多媒体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机床、量具、工艺路线等的选择,从而实现小组合作加工。这个项目使学生除了学到专业能力之外,还学习到社会能力、学习能力等。

步骤一:明确任务

以项目组为单位,布置工作任务的零件图纸。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获取工作任务的信息,从而引出要解决工作任务的兴趣,设置小组合作情境,引入项目内容。如图章的加工主要针对学生学习:1.数控加工的基本功能;2.手工编制数控车削程序的基本方法;3.数控车床操作面板的使用;4.加工前的对刀方法;5.主要训练G00、G01、G02、G03、G54、G90、G91等指令的应用。通过完成图章的加工,基本可以应用到大部分的切削指令和循环指令,让学生在加工图章的同时,学会数控车编程、训练数控车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当然在进行数控编程时,比如求节点,还要用到数学的基本知识,可以将项目再进行扩展。

步骤二:制定计划

学生根据工作任务的具体情况,进行图纸和加工内容的分析,确定加工的工序和质量精度的要求,根据现有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刀具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要注意对工作任务的细节描述,并提醒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任务上而不仅仅是知识上。

步骤三:做出决定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工艺和加工可行性分析,在团队中对工艺过程选择和表面精度等问题开展讨论,做出正确的决定。

步骤四:实施计划

根据制定的计划,开始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同时在完成过程中提醒学生注重过程中的细节,注意观察和总结,并做好记录。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工作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

步骤五:检查控制

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体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成工作的成绩感和责任感,并且要严格检查,控制好质量关。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自信心,也使学生体会到质量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数控技术的积极性。

步骤六:评定反馈

组织学生对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评估,从而对于工艺和编程以及加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同时对加工过程进行评定,总结出在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融合,从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严肃性。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不但可以训练他们在工作中与其他同学协调、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使其在提高动手能力和推销自己等方面努力实践。

总之,实施项目教学法,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姜堰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职高生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下一篇:《机械基础》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