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届“星光奖”获奖作品评析

时间:2022-07-21 02:44:05

【前言】第二十二届“星光奖”获奖作品评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第四,《网络中秋晚会》,这档节目将传统和现代结合得特棒,它的直播现场设在北京故宫太庙,实现解决了三网融合,电视、手机、互联网同时直播。它把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请到了会场,然后把《乡愁》的诗,做了一个短诗大接龙,现代感和历史感结合得非常强。 第五,上海...

第二十二届“星光奖”获奖作品评析

我分三个方面来把第22届“星光奖获奖作品做一个点评,主要围绕晚会、纪录片以及其他的文艺栏目、文艺评论、文艺节目等文化含量标准比较高的节目做点评。

第一,以晚会为代表的中国电视文艺主流节目,在高扬核心价值观的信仰旗帜的同时也体现了时代性,扩展了新视野,创造了新经验。首先从数量上来讲,这次大奖和特别奖总共入围69个,其中含有晚会“字样”的有15件,比例大约占到22%,如果加上盛典、歌会、典礼、开闭幕式等作品高达35件,已经超过50%,是名副其实的电视文艺半壁江山。

首先说一下东道主(湖北广播电视台)2011元旦晚会、《中国NO.1》。为了这次的点评和综述,我集中看了一下其他类的节目,一开始的时候对“第一”、“极”、“No.”、“1类的”题目有所怀疑,看了以后觉得我的先入为主是错误的。什么叫“中国No.1”,中国第一,比如:辛亥革命百年第一枪,长江第一坝、中国第一县,是整个湖北这台节目的主基调,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称之为第一的,特别是2011年辛亥革命百周年的时候,以百年中国No.1“打”头,这个创意确实很巧妙。它把主旋律和历史大事件,和湖北的地域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二,江西的《中国红歌会冠军决赛》,这档节目是“星光奖”获奖节目中为数不多的以选秀形式为主的获奖作品。这档节目有两点,红歌原来可以这么唱,如果大家有兴趣看看江西台的中国红歌会,大家联想一下去年在“七一”以前,全国各地基本一片红,我对那种做法真的有保留,我觉得浪费了好多衣服,穿不出去的,只能是一次性的。我们看一下这台晚会,红歌可以这么唱,同时推荐大家参考一下中央电视台的梦想合唱团,看看他们的红歌是用什么形式唱出来的。与会的中国各地卫视,包括江西卫视,肯定不是第一方阵的,江西台做节目很多,有这么一档代表节目,那么中国电视一线卫视到底怎么办,到底有什么拳头产品和精品作品,这一点给大家很大启发。

第三:三农人物颁奖典礼。中国电视的三农节目是一个自强不息的群体,湖北的荆州台有一个节目叫《垄上行》,湖北省还有一个垄上频道。回到《三农人物颁奖典礼》,代表了中国电视很重要的三农人物的追求和坚持,很不容易。中央政府早就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坦率地讲,中国电视在收视率的压迫下很少甚至可以说从来也没有把三农节目太当回事。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中国电视也要从垄上走过》,从一个层面解读现在整个中国新闻界的关键词,“走转改”,应该从垄上走过,中国电视过度娱乐化、低俗化、贵族化,是因为都没有从垄上走过的情怀和关怀。

第四,《网络中秋晚会》,这档节目将传统和现代结合得特棒,它的直播现场设在北京故宫太庙,实现解决了三网融合,电视、手机、互联网同时直播。它把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请到了会场,然后把《乡愁》的诗,做了一个短诗大接龙,现代感和历史感结合得非常强。

第五,上海台《黄河大合唱诞生70周年大型歌会》,构思非常宏大,上海台是本届获奖大户,我算了一下,在69个大奖和特别奖里,上海台占了11个,1/7强,上海台这些年来从各个方面对中国电视都有引领,如重大新闻直播、中国达人秀的成功,艺术人文频道和纪实频道的顶层设计,我们更愿意用文化追求和人文情怀解释。我对上海台这些年对中国电视先进文化和正确舆论导向的引领作用很赞赏,在很多场合由衷地吹捧过海派电视。

我有三点观察和思考供大家参考。第一,晚会的文化含量和创新程度不是由明星和声光电决定的,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歌舞类的元素。最近有两条消息,媒体和全国的观众以及网友很关注:第一,两会期间上海的两会代表,老主持人叶慧贤炮轰中国从元旦到中秋节不消停地整出40多台晚会,每台晚会花钱造势,花销少则1000万,40台晚会就是近5个亿,他说这个钱可以资助16.7万小孩从小学读到初中,完成义务教育。我们这个行业每年在两会上都有代表性的人物和观点出现,去年是方明,关于重庆中国红的事情,联想到中国电视,上星卫视。叶慧贤说中国的晚会,跨年到元宵节,影响很大。最近这两天是彦司长的新闻会,有的报纸甚至用标题做出了她的观点,也就是中国的晚会拼明星、比声光电、烧钱、失去理智和智慧,这个影响也很大。我很认同他们二位的这些观点,很大程度上,晚会的审美程度和创新程度不是由明星和声光电决定的,甚至不是由歌舞决定的,而是非歌舞类的元素。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南的《七夕晚会――今晚我们歌颂爱情》。这档节目我特别想说一说,也特别想推荐大家看一下。什么叫非歌舞类因素?这档节目最有意思在于没有眉来眼去,没有打情骂俏,没有穿越和戏说,从梁祝到的蝶恋花,全场在主持人的朗诵中力推诗歌艺术审美,我看这档节目的时候是一个人在书房,真的把我的眼泪看出来了,什么叫中国电视的干净和安静?我们看一下这档节目,主持人主打是汪涵和杨乐乐。汪涵和各地很多主持人给我的印象基本上是插科打诨,装嫩、装潮、装萌,从头到脚武装到牙齿,但在七夕晚会中判若两人,充满了对艺术的尊重与敬畏,看得我目瞪口呆,怎么做人的差别这么大,这是为什么呢?我说一个很雷的说法,收视率是旧社会,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人鬼情未了。问世间情为何物,都是收视率惹的祸。现在很多人骂湖南卫视,但是湖南台这档节目代表了湘楚文化非常深厚的底蕴,我觉得有功力,看得我很感动。

第二,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晚会也要“走转改”。云南台的《地球之声》推荐大家看一下,不比明星不拼声光电,它走到了云南最穷的地方,最垃圾成山的地方。全国记协马上要在全国开一个规格很高的“走、转、改”宣传会,走转改要深入,电视文艺也要跟上来,也要抓住走转改的因素。保护生态多样性,锦绣山河到底有什么忧患呢?去年冬天,北大电视研究中心搞过一个中国电视年度掌声嘘声,我们评出了五个掌声,其中一个掌声送给了云南台的《地球之声》,祝奖词是我说的,我的表扬是:中国电视烧钱般的跨年晚会中,云南台的这台《地球之声》是晚会当中的思想者。

第三,晚会背后的故事同样是中国电视的优质资源。推荐大家看央视的五集纪录片《春晚》,大年初二黄金时段隆重推出,非常好。与其请这个请那个,不如把背后的故事做一做,不用花钱,跟拍就完了,应该把晚会背后的资源最大化。今年央视的春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电视面临的过度娱乐化甚至低俗化的倾向,我认为作出了非常独特的贡献。因为要解决中国电视老病根的事,我有三个“去”:去东北化、去低龄化、去同质化。没有人说不好,没有赵本山小沈阳,春晚就不办了吗?今年的春晚作出了回答,感谢春晚。我差不多点评了七到八个晚会,我打心眼里对这些晚会的特色和晚会背后的故事表示关注,它涉及了中国电视导向走向健康发展的问题,我真的很有触动。

再谈一谈纪录片,以纪录片为代表的思想类高端节目代表了中国电视可以安静下来、干净起来的基本方向。安静下来,干净起来,纪录片真的让我们眼前一亮,除了建国60周年和迎接建党90周年大背景,主旋律,激情唱响,北京台的《人民大会堂》,中央台的《澳门十年》,这些宏大叙事以外,北京台《人民大会堂》保持纪录片创作中小切口大背景,于细小处见精神的严谨创作态度,给人印象很深刻。中华民族5000年的厚重历史仍然是纪录片最丰富的优势资源,我们古老而优秀的文化精神传统能够可持续地书写珍贵影像篇章,中央电视台的《颐和园》、浙江台的《西湖》、上海台的《外滩》,陕西台的《望长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本次评奖我发现了一些地方台拍的片子真不错。广东河源台的《客家天下》、山东临沂台的《沂河》,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一个地方台能拍出这种片子很厉害,那种态度和文化追求,以及对历史人文底蕴的尊重让我很感动,以历史人物为主线的纪录片,不拘泥于小感受小情调小资,而是串联起时代剧变,折射出社会发展,小切口、大背景,微言大义,震撼人心。

本次评奖发现了大连台的《黑尾鸥之生死》,我觉得有探索发现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水平。52分钟的节目拍了好几年,荒岛上各种海鸟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在这个片子里展现得动人心魄,我们终于知道中国人也能玩国家地理,也能玩探索发现。我推荐两个视野之外的片子,但我不认为他们是边缘,恰恰很主流,中国有一个属利比(音)归途列车,在云南特别穷的地方,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和山民有一个特点,爱打篮球,三面环山,篮球扔得远一点跑到山沟里的,老百姓可以举着火把连夜找到这个篮球。没有钱的情况下,中国老百姓那种健康向上、积极乐观就是好东西,希望中国的纪录片在走向世界的时候,打拼的仍然是一种普世的东西,那就是好看、人情与人性、环保、地球、公益等等。

以文艺栏目及文艺评论,文学节目等文化含量标配较高的作品为代表,引领了中国电视价值呈现和审美追求的新创造。李部长反复强调,中国电视的过度娱乐化问题不是节目类型问题,而是创作态度问题,这一点很关键。对总局的这个决策我肯定是力挺。电视文艺十个大奖中既有《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这样的草根才艺展示类节目,也有《CCTV空中剧院》、《梨园春》这样的戏曲类节目。既有《读书文化主题之夜》这样的文化守望者,也有《天下父母》、《蔚蓝的故乡》、《珠江纪事》这样一批代表中国地方电视台文化地标的优秀精品节目。我特别表扬一下宁波台,宁波台有两个栏目获大奖,一个是宁波台的《江南画语・记录》,成为十家文艺栏目唯一一个非央视和省级电视台的获奖者。宁波台的《寻迹白云庄》还获得了电视文艺节目大奖,实在可喜可贺。与山东台《天下父母》珠联璧合的是《2010中国十大孝子颁奖盛典》,获得电视文艺专题片大奖。河北台的《读书》,读书节目是让中国电视很郁闷、很纠结、很没面子的一种节目,读书节目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主持人都走没了,读书节目还在坚持,央视改版的读书节目也在苦苦挣扎。电视文艺类评论类的节目,总局包括宣传司、艺委会一再强调的,要加强文艺评论类节目的打造,但能拿得出手特精品的不多。收视率我说得很多了,我希望电视文艺,尤其是这些对中国电视文艺产生引领,对中国老百姓精神生活产生巨大作用的节目,少受一点收视率的压迫,这样电视文艺的前途才能广阔。

责编:李甜甜

上一篇:变革广播运营模式 引领广播媒体融合 下一篇:如何建构适合本校的高效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