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与电磁能量的熵关联

时间:2022-07-21 01:58:20

【摘要】地球是太阳系行星中惟一有四分之三的表面被液态水所覆盖的星球,地球上有96.%的水分布在海洋。地球上的动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份,蔬菜的含水量为90%~95%。一个成年人的含水量占体...

生存与电磁能量的熵关联

摘 要:老子道:“万物负阳抱阳,冲气以为和。”生命体是高含水量的物体,体内的水被动地吸收人体周围的电磁辐射能量,电磁辐射能量的熵通过人体内的水不断地影响人体内的熵值,尤其是脑电波的熵值。该文作者分析了电磁场能量源的熵,认为所看到人工技术激发的电磁场过程大都是熵增过程,特别是无线基站的长期高熵辐射,使人体内的熵增现象存在,pas通讯技术的坚持,对生命体的存在,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耗散结构 水 能量 冲气 电磁能量的熵 基站 湍流 负熵 生存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205-02

1969年,比利时统计物理学家普里戈金首次提出耗散结构概念,自然界中的云朵,雨后的彩虹,山间的瀑布都是在一定环境能量物质供给条件下形成的物理结构,当这物理结构由原先的变化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者功能上有序的,在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域形成的稳定的宏观结构后,这宏观有序的物理结构,在后续的稳定生存中,仍然需要不断地与外界变换能量或物质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生命体的存在,一直需要空气、阳光、水及食物等能源补充人体能量,也被视作耗散结构现象的存在。

1 电磁能量与水

地球是太阳系行星中惟一有四分之三的表面被液态水所覆盖的星球,地球上有96.%的水分布在海洋。地球上的动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份,蔬菜的含水量为90%~95%。一个成年人的含水量占体重的65%,而二个月的婴儿的含水量占体重为91%。人体不同器官的水分含量也有相差,如人的眼球的含水量含约99%,血液含水量约85%,肌肉含水量约76%,骨骼含水量约22%,同时,植物和人体内的水中也类似海水,都混有矿物质和盐分。

现代物理学告诉人们,水是吸收电磁波能量的物质,水吸收电磁能量使水温提高。来自太阳及星际的等离子体物质和地球磁场及电离层的相互作用,不断产生频域很宽的电磁波。其中周期为数分钟以上的电磁波能够穿过海水直到海底,再穿过海底沉积层,达到地幔岩石圈甚至更深处。1881年,渥拉斯顿在横过英吉利海峡的海底电缆上,检测到和海水潮汐周期相同的电位变化,证实了海水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起伏周期和月亮星球位置的周期变化相关。

2 生命耗散结构与电磁能量的熵

1944年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的演讲中提出了“有机体就是依赖负熵为生”的命题,他指出:“新陈代谢中本质的东西,乃是使有机体成功地消除当它自身活着的时候不得不产生的熵。”

薛定谔说:“生命以负熵为生,就像是活有机体吸引一串负熵去抵消它在生活中产生的熵的增量,从而使它自身维持稳定在一个高度有序水平上(等于相当低的熵的水平上)所用的办法确实是在于从周围环境中不断汲取序。”并且把符合稳定有序特征的能量流称为负熵能量流。显然,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作为高等动物生存的主要能量来源的食物结构是稳定有序的,属于负熵能量供应源。所以,生命体的“有序来自有序”是自然可见的道理。

中国先圣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其中“冲气”表征着中国先圣老子认为万物处于被动地接受外界环境的能量供给状态。植物及人体内含有大量带盐分的水,不断地接收地球环境的电磁波能量,人体内水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月亮星球位置的变化相关,影响着人体电磁场的内部分布及熵值。人除了选用食物为维持生命的能量来源以外,人体内的水,一直被动地接受所处环境中的电磁能量的供给,电磁能量供给不足时,体温下降使人感到寒冷,电磁能量供给大时,体温上升使人感到热,是影响人体体温的自然能量来源。

按照能量守恒守则,某一恒定的电磁能量被一定体积的水吸收使水温上升到某个温度是可以计算的,而依用高等动物选择食物的角度,人体内水分子接收到的电磁能量最好具有稳定和有序的特点。显然,在同一能量等级的电磁能量辐射条件下,负熵电磁能量不易使人体内熵值增加,有助于维持人体内的“序”,体现了老子所说的“冲气以为和”所要的:电磁能量流供给的和谐之道。所以,探讨现代居住环境内的电磁能量的熵,具有实际意义。

当太阳及其它星球抛出的等离子体态物质,吹到地球磁层时,高能荷电粒子沿磁力线作螺旋运动并不断辐射出电磁波能量辐射,太阳及行星的运行极度有“序”,一直按着古时人们所知的规律运行。地球日复一日的自转,使地球环境的每一点的电磁能量有了昼夜周期,在夜间,月球将它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再辐射向地球,地球上的每一点也处在日光能量的辐射下。显然,白天太阳光辐射强度大,夜间来自月球的光辐射强度小,具有稳定的时间节律的这类电磁辐射能量是负熵电磁能量。

3 电磁再辐射时的熵增

吹向地球的等离子体态物质,伴有等离子体磁场。这磁场和地球磁场相互作用,阻滞了等离子体态物质侵入地球大气层,同时使等离子体态物质绕过地磁场,继续向前运动,导致地球磁力线在背着太阳一面的空间延伸得很远,形成了地球磁尾区域。月球再辐射能量从地球的磁尾区域吹向地球,磁尾区域发散的、不稳定的结构特性,在月光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月光的熵增过程,到达地面的月光具有高熵值的电磁能量特性。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到达地面的月光强度并不大,却不能对月亮久视,以免眼球中的水分子,接受高熵值的月光辐射,造成眼球细胞永久性损伤。月光下的摄影,也最好加装偏振滤光镜,以取得好的照片表现力。

太阳的电磁辐射在到达地面之前,需要经过大气层,大气中的介质微粒(如水滴)在电磁波的辐射下,按物理规律,产生被称为瑞利效应和拉曼效应的电磁再辐射。瑞利效应增加了电磁波的极化方向的无序性。是一个熵增的电磁再辐射过程。拉曼效应不光增加原有辐射谱线的电磁能量的极化方向的随机度,同时产生了和介质微粒的物理性质相关的、在原有辐射谱线两端的新电磁谱线,在电磁频域增加了随机度。更是一个熵增的电磁再辐射过程。

悬浮在水中的介质微粒在电磁波能量辐射下也产生瑞利效应及拉曼效应熵增的电磁再辐射,大气层及流水中的湍流现象,使作为辐射体的介质微位的空间位置处于不断地随机运动之中,更增加了电磁再辐射能量的熵值。

这些高熵值的电磁能量被动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就出现连续雾霾天气里收割的蔬菜变味,矿脉附近形成的地下水,不能直接用来浇灌庄稼,附近居住者常有偏头痛,风湿性关节炎之困扰。动物中的狗对这类高熵值的电磁辐射最为敏感,一旦遇到,即刻回避。

4 运动物体引起的电磁能量熵增

出云谕明所著《禁断的辐射》书中有个例子:日本高速公路安全研究所加藤正明所长分析了长达15年的事故记录资料,得到距离高压线1 km以内地区是汽车恶通事故的高发地的研究结果。为了找出原因所在,加藤正明在汽车上加装了脑电波测定仪,并驾驰汽车沿东名高速公路开展实验。结果发现,只要汽车行驰到距离高压线100 m附近时,脑波测定仪立刻出现紊乱的波动,或者说,出现了脑电波熵增现象,一直到汽车通过高压线200 m以远,仍然能观察到这个现象。另外,该研究所还在汽车上加装了测定电磁波的仪器,只要接近高压线附近,测定仪器的指针就立刻急剧晃动,并且雨天比晴天晃动得更剧烈,或者说,指针的指示出现了熵增现象。

进一步对这些实验现象分析表明,当汽车处于高压线附近区域,组成汽车的金属外壳表面必然产生表面电荷现象,表面电荷密度随高压线电波频率周期波动,行驰中的汽车,其表面电荷随之在空间移动。移动电荷在汽车周围激发动态电磁场,空气中的介质微粒和汽车外壳的摩擦,随机影响着汽车表面电荷的密度分布,使汽车周围的动态电磁场能量增加了熵值,高熵值的电磁波直接被人体吸收,使得人体内熵值增大,反映在脑电波测定仪上的脑波紊乱,脑波处于高熵态。而在雨天,原本向外辐射的电磁波被水分子吸收,并经水分子的瑞利再辐射返向车内,水分子撞击汽车外壳引起了剧烈紊流现象,处于紊流之中的水分子的电磁再辐射,导致测定电磁波的仪器指针晃动更剧烈。指针指示出现了熵增现象,表示这时的电磁辐射是高熵值的电磁能量。驾驰员处于高熵值的电磁能量区域及脑波处于高熵态区域,是出现小车猛撞防护壁、或是大卡车追尾等事故高发区域。

5 通讯辐射源的熵增

固定在地球上的通讯基站辐射源和静止人体之间距离不变,活动人体和通讯基站辐射源的距离变化则是随机无序的。加上电磁波传播中遇到的建筑物后所产生的“多径效应”,不同时延、不同极化方向的波的迭加进一步加剧了波的随机性,和无线设备的线极化天线只感应单一极化方向的电磁辐射的性能不同的是,动植物体内的水接收所有极化方向上的电磁能量,电磁能量的极化方向的随机变化提升了电磁能量的熵值,人体内水的接收到这类高熵值的电磁能量,必定使人体的熵值增加。

在VHF频段,日本京都大学教授荻野士指出,自然界里高频电波的强度为0.0001 ?w/cm2,而当通讯基站发射电波的强度为0.2 ?w/cm2时,通讯基站发射的电磁波强度是自然界负熵电磁波的2000倍。1975年,美国的富莱依博士曾发表他用模拟调制模式的手机信号和数字调制模式的手机信号辐射实验大白鼠的实验结果。首先,用2 ?w/cm2辐射强度的模拟调制模式的手机信号辐照安静状态下的大白鼠,大白鼠状态如常,不曾表现出难受及逃离行为的意向。当他采用0.2 ?w/cm2辅射强度的数字调制模式的手机信号辐照实验大白鼠时,大白鼠立即逃离辐照区域。我们可在频谱仪上观察这两种调制模式的频谱结构所代表的不同熵值,模拟调制模式的手机信号在通频带宽内,主频两侧谱线高度依次下降,频谱结构具有稳定及有序的模拟信号谱的特征。是有序低熵的结构。而数字调制模式的手机信号频谱在通频带宽内谱线参差不齐,频谱结构具有随机信号谱的特征。是随机变化体现高熵值的频谱结构。用信号分析软件也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方便地看到这二种调制方式在频谱结构上的明显区别。

所以,模拟调制模式的手机信号,在频域上具有负熵电磁能量的“序”特征,第一次实验时,大白鼠受到了2 ?w/cm2辐射强度负熵电磁能量的辐照,大白鼠状态如常。数字调制模式的手机信号,在频域上具有高熵电磁能量随机变化的特征,第二次实验时,大白鼠只受到了0.2 ?w/cm2辐射强度的高熵电磁能量的辐射,大白鼠体内的水分子接收到高熵值电磁能量,大白鼠体内的熵值随之增大,安静状态中大白鼠立即作出逃离辐照区域的行为。值得强调的是向大白鼠辐射手机信号的是线极化天线,大白鼠受到的是极化有序的电磁波辐射,而我们平日里处于通讯基站“多径效应”造成的随机线极化辐射环境中,所含的熵值更高。夏日正午的阳光是强烈的随机线极化电磁能量,很刺眼,但当人们戴上偏振光太阳眼镜时,眼睛内水分子接收单极化电磁能量,眼睛就舒服很多,感到天气温度也低了一些,这就告诉我们,在相同能级下,单极化状态的电磁能量的熵值远低于随机极化状态的电磁能量的熵,能使人感到舒适及与环境和谐。当人们在作实验环境中做辐射测试时,实验环境的可控性往往减少了“多径效应”的产生,所以,即使用同样的辐射源,相对于实验室用线极化天线辐射实验得到安全标准对人的情绪影响,具有“多径效应”的实际环境对人的影响要大得多。真实环境中人体受到的辐射电波的熵值要高一些,诱发基因变异的频数也会大一些。由此看来,早期的pas通迅技术,采用低电磁辐射强度的做法,体现了对现存生命体现象的呵护。

6 电磁敏感症

在网上流传着一个“电磁敏感症”的故:在20世纪80年代初,波.赛格贝克在瑞典电信巨头爱立信下属的Ellemtel公司,负责领导一个工程小组设计通讯系统样机里使用的高级集成电路。工作环境中,一直增添着辐射电磁能量的设备,他在这个非电离辐射环境中工作10年后,自身具有了头晕、恶心、头疼,还有皮肤的灼热感和红斑症状。在他的小组的20多名成员中,除了两个人之外的所有人都报告了相同的症状。

赛格贝克当时是该公司设计团队中最关键的成员,20世纪90年代初,公司在他家的卧室和书房周围都安装了金属屏蔽层,让他在睡觉和工作的时候可以不暴露在辐射之中。为了让他能出门,医疗机构还为赛格贝克提供了一套抗电磁辐射服,这通常是那些在距离电讯发射塔和高压电线很近的地方工作的工程师的装备。公司甚至还特意为他改装了一辆沃尔沃轿车,以便他安全地上下班。不过,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数字手机信号发射塔开始遍布斯德哥尔摩各地的时候,他就不再去上班、被迫退隐山林了。退隐山林的波・赛格贝克,只要附近有手机,一接通,刹那时产生的高辐射强度的数字射频信号冲击,使他有一种“头盖骨已经容不下大脑”的感觉。

赛格贝克长达二十多年经历,体现了高熵电磁辐射的长期危害的后果。这样的结果并不是人类想要的进化结果。瑞典是世界上惟一一个将电磁波过敏症认定为身体功能缺陷的国家,瑞典的电磁波过敏症患者――根据政府的官方统计,约占其全国人口的3%,大约是25万人能够获得和盲人、聋人一样的特权和社会福利待遇。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当地政府还会出资为被诊断为电磁波过敏症的患者的住宅做电子“消毒”,帮助他们安装金属电磁屏蔽。

我们从田野中走来,走到了数字手机时代,也就是从自然电磁环境中,遇上人造电磁场增长的时代,技术的发展,给生活中的信息交换,带来了莫大的便利。但对整个社会的进程来说,这种能导致基因突变频数增加量的高熵电磁场环境,正逐渐影响人类社会的危害性是需要大家了解的知识。

所以,以低辐射强度为特征的pas通讯技术体现了对生命体存在的呵护。

7 结语

(1)24 h不停工作的数字手机通讯基站和正在推广的免费城市无线局域网络所产生高熵电磁辐射,却因我们体内的水分子的接收,是我们无法躲避的高熵值电磁能量源。

(2)人体内熵值和人体内基因突变频数的增加量成正比。正象在自然界存在的现象那样,在同一个基因体内出现了十几个不同的突变,而其中有害的突变总是比有利突变占优势,所以由于基因的高度持久性需要,控制高熵电磁辐射能量源的数量,使生命体所处的电磁环境有适当程度的保守性是十分必要的。

(3)为防范处于高熵电磁辐射环境内所引发的“电磁敏感症”现象,坚持绿色辐射的pas通讯技术的发展,对生命体的存在,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老子.道德经.

[2]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3] 出云谕明(日).禁断的辐射[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基于Lab VIEW的简单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下一篇:CARR工程设计及调试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