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笔下少女形象的特点

时间:2022-07-21 12:39:17

王安忆笔下少女形象的特点

王安忆是一位女性作家,但她的身上散发着一种理性的魅力。这种理性流注于作者的笔端,渗透在她所塑造的少女形象中。我们可以说富萍是理性的,理性的判断着自身处境进而确定要走的路;王琦瑶是理性的,她以作家赋予的眼光理性地关注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变化;郁晓秋也是理性的,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的时候,她没有激烈的反抗,而是以守的方式展现着上海女子那股子硬劲。少女在王安忆的笔下不再是单纯的孩子,她们有自己独特的世界和自身显著的特点。王安忆善于抓住少女的这些个性,着重塑造具有王安忆特色的少女形象。这些少女身上的特点,直接影响了她们成熟之后的人生,为王安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埋下伏笔。

一、自尊

王安忆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女权主义者,但她的确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对女性自身进行创作要求。自尊,是很突出的一点。女性的社会地位从被压迫到解放,再到女权主义的主张,体现在王安忆的作品中便有不张扬但是很明显的痕迹。《上种红菱下种藕》中的张柔桑是秧宝宝的朋友,虽然年幼,但她的骨子里亦有自尊和骄傲。秧宝宝以前与她要好,后来却与蒋芽儿亲近,虽然是小女孩之间的小矛盾,但张柔桑却将之视为“背叛”。其实不仅是张柔桑,秧宝宝、蒋芽儿对这份感情也有自己小小的自尊和坚持在里面。秧宝宝对陆国慎也表现了孩子的小小的自尊心,“她还是不能和陆国慎说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因为陆国慎还没和她说话呢!”与这三个涉世未深的少女不同,其他更显成熟的少女,如,米尼、妹头、富萍等,她们的自尊则不是秧宝宝等少女那样简单而浅显的,这时候的自尊则会隐藏于她们的思想之内,进而会转化为一种与环境对抗的动力,这种自尊促使她们一步步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而妙妙则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她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追求,决计“踏着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前行”。这是王安忆作品中少女的个性,这种“自尊”是不论如何也不放弃自我的坚持。

二、对亲情的淡漠

家庭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可王安忆笔下少女的家庭有很多应该说都不是圆满的。《流水三十章》中的张达玲从小被多子的父母送到乡下寄养,到了合适的年龄才被送回上海父母那里。对富萍(《富萍》)和郁晓秋(《桃之夭夭》)来说,家庭则更像一个概念里的东西。富萍从小没了父母,是在叔叔婶娘家长大的,寄人篱下的日子使富萍聪明而谨慎。郁晓秋的不明身份的父亲更让她成为了大家的谈资,连家中的保姆也拿她当作出气筒。少女所处的这种家庭环境使得她们对亲情的感知比我们淡漠得多。

三、对爱情的渴望

虽然王安忆笔下的女性的爱情似乎并不圆满,可她们在少女时代对爱情仍是充满着渴望的,这也是作者对人性和真情的一种肯定。王安忆的短篇小说《雨,沙沙沙》中的雯雯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少女。她从农村回到城市,深夜雨中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的友好相助,使她坚定了对事业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在这里王安忆塑造了一个单纯的少女,对爱情有着朦胧的想法。之后她笔下的少女对爱情则更加坚定,米尼对阿康产生了感情,这让年轻的她拖着行李离家住到了阿康的家里,这是一个少女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张达玲在少女时期的心还没有成年以后那么坚硬,她还在渴望着友情和爱情,于是,既有了与郭秀菊的友谊,也有了与陈茂的那段似是而非的关系。还有《我爱比尔》中的阿三、《荒山之恋》中的两对男女主人公、《启蒙时代》中的舒娅,这些少女在作者笔下都经历过美好的爱情。虽然这种爱情大多以悲剧结尾,但少女时期的美好仍然是作者不可割舍的情结。

四、对美的执著追求

王安忆是热爱美的事物的,她从心底认同女孩子的美,她们年轻、聪慧、善良,都是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美的艺术能表达心灵和感情,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少女们对美执著地追求着,在审美的沉醉中陶冶和修养着自己的身心。这种美的体验在王安忆的小说中以一种最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就是少女们对服饰的独特品味。她们用心经营着身上的衣服,那既是少女的美的体现,又是作者对美的感受。如,“时装这东西,你要说它是虚荣也罢,可你千万不可小视它,它也是时代精神。它只是不会说话而已,要是会说话,也可说出几番大道理。”王琦瑶在流光溢彩的服装世界里徜徉着,个人自由的价值得到了满足,这就是王安忆一生对美的执著。“她们都是最知命的人,知道这世界的大荣耀没她们的份,只是挣些小风头,其实也是为那大荣耀做点缀。”《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我爱比尔》中的阿三、《妹头》中的妹头、《妙妙》中的妙妙都在服装这一可供她们自由挥洒想象力和热忱的天地里精心地创造着她们的人生。王安忆在散文集《接近世纪初》里有《我之服装所见》这篇小文,文中说:“我想,服装的意义有两点,一点是实用性的,即御寒蔽体,从这一点出发,产生经济和美观的要求;另一点是精神作用方面的,则是作为个人的标志体现,这便要求独特。到了物质蓬勃发展的近代,实用性的意义已普遍实现,越来越无困难了,另一点本来位居其二的意义却无限地扩大起来。”王安忆对服饰的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也是她对生活的态度。

(作者单位 辽宁省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

上一篇:超近距离的感受 下一篇:传统竞技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