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市场化运动

时间:2022-07-20 11:23:00

“创新”的市场化运动

“创新”不再高屋建瓴,而是演变为技术主导下,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的普及运动。

很多年前,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参加国家863规划时,在场的科学家争相谈论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如何突破某项技术的难度,唯一一个谈论如何将技术变成钱的柳传志感觉自己十分“另类”,但他觉得谈论这件事特别重要。时隔多年,就在今年8月28日的“技术全球化与中国自主创新研对会”上,柳传志又“老调重弹”,不过这个调子得到了在场诸多与会者的认同。微软工程学院院长张宏江也表示“我们太多地强调新的技术、新的科学,而往往忘掉了最本质的一点,这些技术和科学能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了对抗微软一家独大,IBH、苹果等联合起来开发PC产品,并花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推广,但最后因为微软操作系统与英特尔的芯片已自成系统,后来者需对其进行兼容,IBM等在这项战略中失利。柳传志言谈中对微软与英特尔模式甚为推崇,“我觉得他们是一个真正的战略设计大家。”除了推广现有产品外,这两家公司均上分注重产品的普及应用,在策略上体现为对应用其产品的厂商给予火力支持,这个战略的直接结果使得竞争者根本无法进入市场。

这种技术的市场化也取决于应用上的合纵连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罗(R.Soow)曾证明,经济增长的途径源自技术升级,美国经济的发展80%源于技术创新,而20%是来自资本的积累,在今年年初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我国特别提出要构建创新文化。在如今的产业环境中,技术与经济发展已经呈全球化趋势发展。

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认为,技术全球化最根本的动力来源于企业的跨国经营。这一方面是指我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进程,比如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虽然到现在来看,这项并购最终结果的确定还尚待时日,但它从国内企业国际化路线方面提供了另一个参考系。另一方面是指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技术创孵化与市场化。1997年,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的研发中心只有20个,到目前为止,这个数字已经达到150个。这样的趋势无疑有利于我国产学研与国际的产学研结合发展。

例如,微软去年年初在中国成立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一方面技术和人才变得全球化,另一方面单产品、市场和服务变得越来越区域化。”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上席张亚勤的这一看法又是微软决定在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成立研发机构的最好佐证。

换个角度来看,正像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说的那样,轿车的合理价格为“20元一斤”,按照目前一台汽车2吨左右计算,一台汽车的价格折合人民币为4到5万元人民币左右。尹明善的这一设想也同样说明一个道理,技术的创新在循着市场化的轨迹向前。

上一篇:新锐国际的七年 下一篇:英特尔投身Web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