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声乐教学过程中“状态”问题的个人见解

时间:2022-07-20 10:40:39

对声乐教学过程中“状态”问题的个人见解

声乐教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教学效果成败与否是以培养出来的人材质量的优劣为检验标准的。同时,声乐教学的成败又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两个方面配合的结果。教师的教学方法被视为“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确立正确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1 歌唱的发声

发声练习是一种有目的、不断改进的过程,以“达到熟练、形成歌唱的动力定型”为目的,熟练是在我们反复的歌唱过程中形成的。练习虽然是很多次的完成一个动作,但是在练习时绝对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机械重复,而是以不断提高发声技术为目的,以及增强我们的对声乐把握能力的重复。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达到以下目的:①在唱歌时要有意识的运用气息唱歌,逐步要做到用横膈膜唱歌。②在唱歌时要把喉头自然的放下。唱歌要用声带与呼吸配合,才能有好的声音,这样唱歌不管高音、中音、底音,都会有好的声音。③要学会配合用共鸣体的方法,要熟练的用可调节形状的共鸣器官――咽腔、口腔、喉腔。还要学会用不能调整形状的共鸣器官――头腔和胸腔,通过这些器官的配合,才能获得好的声音。④呼吸、喉头(声带)、共鸣器官要互相配合,互相配合地发声,做到声区统一,富有力度和音色变化。

通过以上的几点,我们应该知道唱歌的好坏肯定要有正确的方法才行。所以下面的几点是声音练习时我们必须注意的:①练习的针对性。由于每个人的条件都不一样,发出的声音就肯定不一样,问题也就不一样。所以这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根据他的问题科学的选择方法、唱法。比如这个学生是男高音、男低音,还是女高音、女中音;是抒情的、还是戏剧的,或是花腔的;适合于西洋唱法,或是民族唱法。这就像一个雕刻家拿着石头,要根据它的石料,根据它原有的花纹去雕刻。你的学生有什么样的嗓音,适合什么样的方法,就顺其自然去雕刻他。②练习的计划性。为了达到一个理想的声音目标,良好的学习计划尤为重要。比如我们在琴房练声时,或者要想以后有个科学的、稳定的声音,我们必需打好中低音声区的基础,当中低音声区练好了、稳定了,再往高音声区靠。这就像我们要完成一件事情一样,你必需先拣最容易的、或者容易上手的去做,也就是歌唱技术的解决有远近、主次的安排,这就是我现在要说的计划性。

2 歌唱的咬字吐字

歌唱中的咬字,是指字头(声母)而言,即把字头的声母,按一定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予以咬准。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韵母)而言,即把字腹的韵母,按照不同的口形予以引长吐准,并收清字尾。咬字吐字重要的是要研究语言如何表现感情,一般唱轻快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特别轻快、敏捷、灵活;唱雄壮的进行曲时,咬字应结实有力;唱抒情曲咬字应优美柔和;唱慢速度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圆滑、相连,从而达到“以情带字,字里传情”。

3 歌唱的姿势

有人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唱歌训练,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姿势正确了才能使各部分器官正确的运用,而不正确的姿势,就往往带来不正确的声音。我认为正确的歌唱姿势是:①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②头部要保持跟眼睛水平的状态,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手臂要自然的放下。③两只脚要一前一后分开,前脚着力、身体要保持平稳,全身的重量要落在双脚上。④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记应当张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虚着唱歌。⑤嘴巴应当张得开,放得松,一定不要紧咬牙关。⑥要根据歌曲的内容去做动作,动作一定要简练大方,切忌做作。

4 歌曲的艺术表现

歌曲表现是声乐作品技术与歌唱情感两者缺一不可的体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是中国歌唱艺术最高标准,并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歌唱情感是在深入理解歌曲思想内容时产生的,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情感内容,因此歌者演唱不同的歌曲,所表现的情感也各有不同。在表现人物时,要注意人物形象、性格以及内心活动,在表现事物时,首先要注意事物产生的背景,以及对事物感受的独特性。

以上所谈到的只是自身对这些问题的初步体会,用以与大家交流。声乐学习的进步总体为一个上升过程,其特点是下降与上升并存且交替进行,并不是直线上升的。所以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良好的信任。初学者要理解教师的要求与意图,密切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把握好学习时机与步骤,努力做到不因偶尔一两节课的状态不佳而打退堂鼓,对自己的努力持完全否定态度。而且声乐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是教学中决定学习成效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互信关系是一切声乐学习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最有力的保证。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浅谈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