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走进农村

时间:2022-07-20 08:52:48

我们这样走进农村

从今年5月起,我市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三进三同”活动。截至目前,11587名县处级以上、24876名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深入536个镇街、6350个村,走进178050户农民家中,参加实践锻炼。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部分下乡干部的感悟和收获吧――

綦江县委书记王越――

百姓所想所盼就是我们必做必为

綦江历来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工业重县,其实,与贵州接壤的山村,因未享受到老、少、边、贫、库政策,全县仍有30个村、2.76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这部分群众不脱贫,生活不宽裕,我始终感到心中不安,有愧于市委、市政府的重托,有愧于父老乡亲的期盼。在“三进三同”活动中,我前后用了20天时间,住进了丁山镇狸狮村、永城镇中华村、打通镇双坝村、石壕镇长征村、扶欢镇青岩村,与贫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老百姓至今还记得“草鞋书记、修路县长”,发人深省。

第一次进长征村,偶遇一位赶场回家的老大爷,我邀他上车送他一程,与他拉起了家常。当得知我是县委书记时,他激动地说:“三十多年前,县里有位张献贵书记,戴着一顶草帽、穿着一双草鞋走村串户,大家都喊他‘草鞋书记’,这么多年过去了,全村年纪大一点的人都还记得。”走进狸狮村,畅通的村道映入眼帘,我有些诧异,这条路怎么这么好?与村民座谈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至今还记得这条路是叶县长带头修建的。”民办教师刘正勤当时就写下了一首打油诗:“闻狸狮贫穷难过,叶县长心如火焚,冒风雨爬山涉水,向上级哀告求情,兰考县出焦裕禄,叶县长是同类人。”

这两件看起来非常平常的事,群众至今还记忆犹新,让我深受震撼。深入基层、为民办事,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人民群众最可爱、最朴实,只要我们能真正走入基层、走进群众、面向困难、面对问题、接触矛盾、真抓实干,哪怕是和群众摆摆龙门阵、拉拉家常,帮助解决一些细微小事,群众也会以心换心、以情换情。

做了好事老百姓还是不理解,令人深思。

长征村6组属于采空区,生产条件恶劣,厂地矛盾尖锐。尽管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强力推进采空区综合治理工程,协调解决了一些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但群众始终对工作不够理解,认为当官的“中饱私囊、不作为”,上访时有发生。诚然,我们的干部是辛苦的,做了大量的工作,老百姓之所以不理解,关键在于工作还没做到位,与老百姓的沟通还有距离,离他们的期望还有差距。当前稳定工作任务艰巨,实际上,这些矛盾和问题大部分来自老百姓关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小事,因解决得不及时,使得积弊较多、矛盾上交,导致很多“神经末梢”的问题要到“中枢系统”来解决。只要我们多一份责任,与群众走得再近一点,理解的心更透一点,为他们办实事的节奏更快一点,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现在农村最缺的到底是什么,让人深悟。

长征村是我县30个贫困村之一。多年来,贫穷落后的面貌一直没有得到改变。一个疑问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像长征村这样的贫困村到底最缺什么?”通过找镇村干部了解情况,走访老党员,与村民座谈,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缺组织推动、缺领队发动、缺能人带动,习惯于向上“化缘”,靠“输血”过日子。

前年,长征村选出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支部,新班子组织村民自发维修村内三条主干道,着手硬化与贵州接壤的出境路,发展金银花和反季节蔬菜骨干项目3000亩。去年下半年,村里千方百计引进了枫丹实业有限公司,积极协调用地1000余亩,建起了樱花苗圃基地,解决了100多名本村农民就业……

我想,我们的贫困村最缺的是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一个勇谋善干的带头人。只有培育起像长征村这样的领队,才能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才能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统筹,奔向幸福小康。

市林业局副局长何平――

我乐意永远当个编外村支书

今年5月,我去巫溪县双溪村当了一周的村支部书记。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但在美丽表象之下却是贫困的现实:全村560人中,贫困人口140人、特困人口42人,人均年收入仅2100元,只有全市农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贫困?带着这个问题,我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全村13家特困户。通过梳理思路,我摸准了困扰双溪村发展的症结所在:这里80%都是山地。望着村里3000多亩林地和大片荒山,我想为什么不转变思路,唤醒沉睡的大山,变劣势为优势呢?

我及时召开了村民大会,以“森林重庆在双溪,唤醒大山富林农”为题进行了宣讲动员。在会上,我提出了“优势在山、希望在林、出路在干、关键在人”的发展新思路。全村干部群众反响强烈,上山种树的热情空前高涨。

村民积极性起来了,但究竟该种什么树?这里过去也种过不少树,但多因树种选择不当,管理不善而效果不好。通过对自然条件的现场调查,村支“两委”决定利用大片荒山坡地打造千亩花椒基地,实施林业富民工程。我给村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花椒一向不愁销路,一亩花椒可收入3000多元,基地建成后,每年可增收300万元,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听了我的讲解,村民们信心十足。但一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启动资金从何而来?我连夜多方联系,终于落实了20万元扶持资金,解决了种苗经费,其他费用村民们都愿意自行解决。

为了保证质量,村民决定组建花椒合作社进行统一栽种管理。苦于没钱,特困户想进合作社却被挡在门外。此时,我想到了干部帮扶,动员林业系统5个单位20多位机关干部来到双溪开展“结亲帮扶”活动。我和其他9位干部集资5万元,与10个特困户结成亲戚,连续5年支持他们发展花椒。不仅如此,5个单位还现场捐赠现金13万元,用于配套公路改造和工作经费。

听说要上山种花椒树,特困户徐昌林对我说:“房子都没得住,哪儿有钱上山种树?”他这一句话让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四处奔走,为他募集到两万元,当我把现金交给他时,这位汉子哭着说:“大兄弟,你让我有家了,我们有奔头了!”

最近,双溪村花椒基地开始整地打窝,村民已外出学习技术,公路改建也基本完成。徐昌林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已搬进了新家,正准备种花椒树。我高兴地告诉他,每年我都要回双溪村,我乐意永远当他们的编外村支书!

涪陵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文玲――

你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才有你

今年5月,我到奉节县公平镇龙王村当了一周的村支部书记。这之前,我一直在学校和市级机关工作,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还是第一次,短短的七天,在忙碌中感到肩上的责任,在感动中思考自己的价值,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书记“干部不跑农家地头要出‘大毛病’”的谆谆教诲。

在走访村民时,他们拉着我的手开心地说,你是我们村来的最大的“官”了。那一刻,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在村里的一言一行,不仅仅是我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党的干部在老百姓眼里的一个活生生的代表。我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我有责任、有义务多为村民们做一些事情,用自己对村民的真情实感和实际行动来树立一个党的干部的好形象!白天,我尽可能多帮村民做农活,多走几户人家,多了解一些民情,多听一些民声;晚上,回到农户家里,顾不得休息,不停打电话找熟人、求朋友,多方募集资金,为村民排忧解难,还为村里解决了修建公路的20万元资金缺口。

龙王村的百姓一直还惦记着我。9月7日,我收到向支书寄来的包裹,里面是几双村里大娘大嫂亲手扎的鞋垫,说一定要我收下。而我,也还惦记着村里的事、村里的人。

红岩联线副主任石强桢――

发人深省的三句话

今年5月,我进驻巫溪县通城乡长安村。尽管只有短短的一周,但老百姓的三句话,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理想信念的认识。

第一句话:“我没得太多的追求,只希望日子过得走。”长安村农民肖年三,十几年来,坚持在石山上开荒种烟,多次经历了天灾人祸、血本无归的打击,但仍咬紧牙关,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终于靠种烟走上了致富路。同他攀谈的时候,我问:“是什么力量支撑你渡过难关?”肖年三淡淡地说:“我没得太多的追求,只希望日子过得走。”他的愿望朴实而强烈,追求简单而实在,代表了大多数农民的想法。这样一句平实的道白,更加激励我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为村里和老百姓做点事。我协调安装种烟配套水管5970米,捐款5000元补贴村级道路维护,赠送红路小学80册红岩魂系列丛书,召开政策宣讲、红岩魂报告3场,提出发展建议9条。

第二句话:“我说不来大话,我还是看得到变化。”我在走访养猪专业户杜国良时,他带我参观了养猪场。在政府的扶持下,他的养猪场从刚开始的5头猪发展到了100余头的规模,每年能给他带来近10万元的收入。当我问他是否满意现在的政策时,他想了想说:“我说不来大话,我还是看得到变化。”他看似含蓄的话,却让我感到,我们不仅要有追求,要谈理想,更要深刻理解这种追求和理想的现实要求,要让老百姓看得到、感受得到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靠发展鼓舞民众,用变化凝聚人心,让老百姓用眼睛指挥大脑,心甘情愿跟党走。

第三句话:“政策落到户,还要看干部。”这是我走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我在长安村了解到因为烟叶补贴没有完全到位,群众有些意见,影响到了种烟积极性。经过我和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明原因,摆清道理,设身处地为他们的增收着想,最后感动了农户,也得到了理解,终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78亩烟叶面积。这件小事让我想起的话:“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只要我们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制订政策时想群众所想,落实政策时急群众所急,就能把抽象的理想信念化作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就能始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团市委学校部部长刘战――

七天学会了两句土话

我参加党性作风实践锻炼的地点在黔江区鱼滩村。一周后,我已经很自然地带着感情来理解鱼滩干部和老百姓的酸甜苦辣,也能够理解得更深刻、更准确了。比如当地的两句土话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让我很受教育和启发。

一个是“狡”字。那是到鱼滩的第二天早上,雨下个不停,我刚出门准备去走访农户,就碰上了驻村的镇干部汪大姐,她大声招呼我:“刘部长,恁个大雨还下村啊,我们这个地方的路狡得很哟!”我问:“‘狡’是啥子意思嘛?”汪大姐说:“狡就是很厉害,老是喜欢较劲的意思。”我笑着回答:“我们年轻人,多走点‘狡’的路,有好处。”走在黔江崎岖不平、泥泞不堪的山路上,我切身体会到了实现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深刻感受到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的分量。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不服输、不怕难、比狡的路更狡的“狡劲”。

我学会的另一句当地话叫“得行”。这里面包含着肯定、赞扬的意思。我驻村期间,黔江区的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用三天时间跑遍了鱼滩七个小组,形成了调研报告,提出了鱼滩要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打造“土家乐”品牌,营造土家第一水寨的思路,支书黄正权听完后高兴地翘起大拇指说:“刘部长,得行!”

我知道,作为一个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年轻干部,要像鱼滩干部群众一样做到不怕“狡”,不怕难,真“得行”,真能干,绝非一日之功,必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到基层,甘当小学生,走好成长每一步。

市统计局政策法规处干部黄黎――

来自硝烟年代的教诲

在武隆县石桥乡走访农户的过程中,我们见到了一个老党员。他叫张太俸,现年85岁,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志愿军战士。50年前他是高炮班的班长,立过功,受过表彰。而现在他是一名普通农民,身板硬朗,还坚持劳动。

见到老人之前,我们已经了解过他的境况,但真正看到的时候却还是揪紧了心。那是一个十分简陋的家,屋里只有一套旧桌椅,桌上放着一个破旧的水壶,墙角堆满了杂物……唯一的装饰就是墙上贴着党的几代领导人的画像。

老人给我们讲了三句话,是他的排长当年留给他的教诲,也是老人牢记一生的三句话――服从命令是天职,官兵团结才能打胜仗,苦学苦练争取立功。

这三句再朴实不过的话,从这位文化水平不高的老人口中道出,却比很多理论都更具有现实意义。

服从命令,不就是忠诚?这是我们历代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品格,没有忠诚如何能让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官兵团结,不就是凝聚力量?没有团结哪来的发展和壮大?

苦学苦练,不就是勤奋?这是我们青年人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有所作为的唯一途径。

就是这三句话,成为了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

南川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蒋宜茂――

心灵的洗礼

短短一周时间,所见所闻不算多,但所感所悟真不少。就我在城口县河鱼乡大店村触摸到的那些鲜活而简单的场景所带给我的震动,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一是在大山的震撼中感悟责任。我所驻的大店村幅员面积近17平方公里,海拔在1200米至2400米之间,全村有7个社、187户、688人(其中五保户19户19人),人均可耕地面积仅0.5亩,农民人均年收入2600元。“喊话听得见,见面走半天”是大店村的真实写照。进村后,我用了整整三天时间,通过徒步或搭摩托车赶路,走访了7个农业社。通过走村入户、个别交谈、院坝座谈、实地查看、产业比较、算账分析等方式方法,真切地了解了高山农民内心的所急、所想、所忧、所盼。大山之重,山路之遥,直观而深刻地让我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二是在群众的朴实中升华党性。张习琼,是我所住农家的女主人。在我驻村的第一天早上,她煮面条时悄悄将煎好的两个鸡蛋放在我的面条碗底,当我发现他们一家老小碗里都没有一点蛋花时,我一下全明白了,感动的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走进山里人家,类似感人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我们不禁扪心自问: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这些年来,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到底为群众干了些什么?谋了些什么?干成了些什么?是否有愧于组织的重托与群众的信赖?

带着对大山的敬畏,带着对群众的感情,我主动融入其中,在山村里干农家活,说农家话,了解民愿,问计于民,与乡镇村社干部一道,为帮贫扶困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上一篇:规定动作不走样 自选动作出特色 下一篇:平凡的人 伟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