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行政沟通障碍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20 05:01:40

试论我国行政沟通障碍的对策研究

摘 要:在分析行政沟通障碍性因素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们行政沟通中存在的切实问题,具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解决策略,从沟通的内容到形式、从载体到标准、从方式到制度法规,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略。

关键词:行政沟通;障碍;对策

行政沟通,也就是指行政信息的沟通,具体来说,就是指行政体系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行政系统内部所存在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借助某种方式与手段进行的思想、观点、情感以及信息等的相互交流,以此来达到彼此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最终达到互相支持、合作的目的,促进行政体系和谐有序进行的一种行政管理方式过程。简单来说,行政沟通就是指行政管理体系内部与外部、上级与下级之间信息情感的交流传递,有效的行政沟通是行政管理协调的必要前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 打破单一模式、建构多渠道沟通体系

建构起相互独立但又彼此监督、相互补充的多个行政沟通渠道,是解决我国当前行政沟通模式单一化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就目前我国的行政架构,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将党政系统的行政沟通体系进行独立的分离式构建,使每一个党政机构都有属于自己的完善独立的专门性行政信息体系,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行政沟通咨询支持体系,并且尽可能的拓宽沟通渠道,积极吸引公众的参与热情。

1.1 建立并完善专业性行政信息沟通体系

建立党政机构分离的信息沟通系统,使其具有既独立又彼此监督相互补充,强化信息沟通体系的专业性,并且有效加强各行政机构中的调研信息中心,并对其进行合理调整,明确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充分有效地提高各信息沟通部门之间的整体性工作效率。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高沟通效率,提升行政沟通效果。

1.2 建构独立性的行政沟通咨询及支持体系

建构起独立于当地行政机构的信息沟通咨询体系,使其不受制于当地的政府行政机构约束,而具有自身独立的运转体系。这一独立的行政沟通咨询支持体系的存在,主要工作就是为当地政府提供各种决策所需的咨询服务。它不会像一般的党政机构参与到具体的决策工作之中,但是也不同于那些大学中的学术机构,只是进行纯粹的学术性政策方针研究,这一咨询支持体系的存在,是为了通过自己各种独立的信息渠道开发,来搜集政府决策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并且对决策的实效进行准确的量化,为进一步的政策规划做出具有独立价值的反馈报告,来支持政府机构的决策需求。

1.3 建构多渠道沟通系统、积极引导公众参与

建构起多种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沟通渠道,使大众的民利得到真正的实施保障,有利于政府及时准确地掌握存在于社会民众中的意见问题,并使其得到及时解决,化矛盾于萌芽状态,为创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秩序与社会主义核稳定的氛围制造条件。

参政议政,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基本本质。因此,拓宽民众参与政府决策的多种渠道,使大家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政府决策的过程中来,对于化解不必要的社会矛盾冲突、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具有着重大的意义。就如当前很多走进百姓生活的电视节目,将存在于老百姓中的真实的所思所想所需反映出来,并在政府机构的支持下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未尝不是一个有效的行政沟通渠道。

2 政务公开、增强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性

在我们目前实施的政务公开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做到政务公开的实事求是性、真实有效性,极力反对政务公开流于形式化、流于表面文章性,力求在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标准等方面下足功夫,使我们政务公开真正切实地得到有效、及时、准确地反映政府工作情况,使政府机构与社会百姓得到有效地沟通。

2.1 确立公开内容,增强行政沟通的全面性与针对性

政务公开工作中,必须坚持的三个原则,即公开内容原则;公开重点原作以及公开程序原则。

政务公开,首先要将老百姓关注的、与百姓自身有切身利益的工作内容进行公开,包括整个决策过程即决策前、决策中以及决策之后的效果,都要根据实际的现实进行透明公开,使百姓确实透彻地明白整个事情过程;

其次,那些与百姓具有切身利益的决策问题,也要清晰明白地进行政务公开,特别是那些容易引起社会误解、容易产生问题的情况,更要清楚明白地进行公开,其中包括财权、事权、人权等,让百姓了解整个过程,促进政府机构与社会民众的有效沟通。

最后,政务公开的程序,也是工作的重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行业,都有着自身的工作程序,为了让百姓更好地理解本行业的工作规范,在政务公开工作中,必须严格制定政务公开程序,规范整个工作流程,编制出本部门、本单位的公开工作内容与目录,以促使政务公开工作的程序性、规范性操作。

2.2 确立公开的形式与载体,增强行政沟通的实效性与时效性

公开内容与载体的结合,是政务公开阳光工程的必要手段。只要根据政务公开部门编制的目录内容参考,社会百姓就能够明白清晰地了解政务公开是否及时、准确,其中有没有认真执行各个工作流程,有没有虚假信息参入等等。

具体来说,在政务公开的形式与载体相结合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做到三个方面的有效结合,那就是:

第一,根据公开群体,确定专栏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作为公开的载体。针对于政务公开存在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阅读习惯的社会大众,我们应该采取网络与专栏相结合的形式作为公开载体,以方便不同水准的大众根据自己的习惯通过固定的阅读专栏或者各种电子媒体来对公开的政务进行有效的监督,参与民主管理。

第二,根据政务公开的不同内容,来决定公开载体所采用会议与文件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那些符合公开要求的信息,我们可以灵活运用会议召开与文件传达相结合的载体形式,以便有效地实现政务公开的目的。

第三、根据政务公开的不同环境,来决定其公开载体所采用的集中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只要能够达到政务公开的真正实效性、及时性、监督性目的,需要进行集中的,就以集中的方式来进行公开,根据情况如果不能够集中到一起进行公开的政务,就灵活采用分散的形式,只要能够确保政务公开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能够得到大众监督的实时性即可。

2.3 确立公开的规范程序,增强行政沟通的确切性与信任度

对于政务公开的程序规范性操作,笔者认为主要应该把握好以下五个关键点:

第一,审议。在每一期政务公开上墙、上报、上网之前,一定要根据工作程序将所要公开的内容上报给政务公开工作组进行必须的审议工作,以便确保公开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

第二,评议。对于公开的政务内容,在上墙、上报、上网之后一定要组织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必要的评议,组织“政务公开工作评议会议”,以确保政务公开的真实性、全面性;

第三,建档。对于公开的政务,每一期都要认真及时归类建立档案,以便查找的便利性、准确性、及时性;

第四,监督。这是政务公开的主要目的。政务公开的各级部门,一定要及时组织各类监督部门如人大、政协以及新闻媒体等,对其所公开的政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第五,时间。对于政务公开,必须建立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分时间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的工作原则,这样才能够切实做到政务公开工作的及时性、反馈信息的迅速准确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行政沟通依然存在着种种障碍性因素,如沟通方式的单一性、沟通过程中的信息损失人为性、信息反馈的失真性、低灵敏性、沟通渠道的不规范性、非正常性等等障碍,严重影响了行政沟通的效果。因此,笔者在学理性分析当下我国行政沟通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并进行系统化的分析阐述,以有效提高我国行政沟通的实效性与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效果,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肖振南.试论现代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的构建[J].北方经济,2007.06

[2]田瑞华.政府内部行政沟通存在的障碍及有效性分析[J].理论研究,2008.2

[3]牛凡.行政沟通的障碍及管理之我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2):52.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中乡土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CFG桩复合地基在高速铁路路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