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意境的表达方法

时间:2022-07-20 04:30:20

中国画意境的表达方法

[摘要]谈到中国画,必然谈到中国画创作者的情感及修养,然而创作者的本身的情感及修养是通过创作者精湛的绘画技法表达出来的。不论是创作者的感情、修养或是技法,都能通过他所创作的中国画的意境流露出来。

[关键词]中国画 绘画技法 情感 意境

中国画凝聚了中国传统绘画文化的精髓,并且用特有的语言——笔墨来表达中国的传统的文化思想、审美观点甚至哲学观念,贯穿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国画向来是讲“意境”的,中国画的思想内涵皆以中国画的意境表现出来,故而,“意境”成为我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并且作为中国画最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是创作者综合绘画素质的集中表现。

一、意境需要“外师造化”,才能“中得心源”

意境的表达离不开创作者外部的经历及内在的修养。“师法于自然”,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中国的哲学讲究回归自然,然而中国画亦讲究回归自然,中国画意境的本源来源于自然与现实,是创作者将自身置于自然与现实的集中体现。

以自然为师之后,这就需要创作者经过思想的加工,用变化多端的中国画所特有的表现手段--笔墨来表达出来,创作者在表现自然的同时也表达了创作者自身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将自然事物与思维中的事物作对比,进行二次创造,把自身的情感与自然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表现出来,即可把所谓“意境”表达出来。

中国画并非单纯模仿事物本身,而是通过线条、墨及色彩等手段赋予她们以灵性与生命,用以表达创作者的感情。例如中国画画家写菊,并非简简单单地去描绘它的外部形态,而是结合自身的经历以及个人的审美观念,通过变化多端的线条和墨色赋予不同姿态的动感和生命来表达创作者自身的情感与思想,当创作者把景通过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意境便产生了。

二、诗、书、画、相结合,意深境远

文人画的兴起、诗书画的结合,给中国画增加了深层的意境。

纵观我国古代中国画作品,不论山水画还是写意画,画面中所描绘的事物无不与诗意有着一定的联系。宋代坡评王维画谓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中国画与诗融为一体,“诗意入画”。或者,画面没有诗句的存在,只通过笔墨、布局等形式及画面感情的表达,也能在画面之中读到诗,这种诗意的产生需要画家精湛的表现技法,更需要较高的思想文化修养水平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积累,绘出诗的意境,故而,宋代郭熙、郭思在《林泉高致》中写道“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与国画不断融合,书法作为提拔组成中国画的一部分变得不容忽视,它为中国画增加了别样的感觉。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之说,在用笔方面书法与国画基本上同出一辙。在宋代之前的中国画,很少有书法的提拔或者是画家的名字出现在作品中。到了宋代欧阳修、苏轼提倡文人画改革后,除了皇族部分画家在作品中提名之外,少部分画家也开始把名字隐藏在作品中,宋末到元代中国画中开始出现真正以书法的形式进行提拔落款,在这个时候画家个人的印章也出现了画面之中,这为中国画添加了另一道色彩。中国画以书法的艺术作为提拔,这不仅为观赏者提供了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的语言文字,而且为中国画本身增加了内涵和意蕴。

三、水墨变化、虚实相映,意境盎然

中国画中意境的表现除了需要创作者本身的基本素养之外,还需要依靠创作者精湛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水墨是构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讲究画中的水墨运用的变化,在水墨变化中传达自己的感情。水墨变化的运用依赖于创作者的技法掌握程度,依托于用笔的变化。唐代张彦远说“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道出中国画中水墨的变化离不开用笔。当用墨有变化时,会产生另一种效果--虚实的变化,它们之间通过相互对比、相互映衬,可表现出深远的意境。

当然,随着社会的变迁,影响中国画中意境的因素还可来自多个方面,例如:西方绘画观念的传入、其他艺术门类发展的影响、飞速发达的网络文化的影响等等,这都左右着人们对中国画中意境的理解。总之,中国画所追求的意境是空灵、纯真的自然之美,它是结合了创作者在大自然中的游历感悟、独特的审美、由景而生的感情,加之水墨变化、骨法用笔,虚实相生而成。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2011(11).

[2]郭熙.林泉高致[M].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08).

[3]岳仁注.宣和画谱[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04).

上一篇:室内设计中环保材料的分析与应用 下一篇: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意境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