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农村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时间:2022-07-20 03:27:35

如何指导农村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摘要】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一要指导学生学会索宝,让孩子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这是情产生的根源;二要指导学生学会选宝,抓住乡村特点选材,为中心服务,这是写好乡村作文不可忽视的基本原则;三要指导学生学会磨宝,要求孩子们不但要有丰富的情感和素材,还必须有丰富的语言。情与自然是写好乡村作文的源泉。情是灵感,自然是灵魂的天然载体。

【关键词】农村作文 情与自然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乡村作文如山间清溪,鲜活亮丽,成为当今作文中的“山珍”。怎样才能让它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呢?只有找到这条溪的源头,学生才会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作文是文学的萌芽,一样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农村孩子打从娘胎生下来便在泥里滚,水里爬,拖泥淌水、摸鱼捉虾无不是他们的看家本领。除开学、上学就是放牛割草,看山猪、捉蝌蚪,无时不与大自然肌肤相亲。那丛林,小溪,田野……几乎成了他们童年生活的全部。他们的作文又怎能脱离大自然而言他呢?要让他们写出好文章,中心问题只是如何指导他们从大自然中“索宝、选宝、磨宝”的问题。因此,通过十多年的农村教学实践,我认为,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索宝

清代戏剧家李渔在《窥词管见》中说:“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有主客,情为主,景为客。”他这里虽只是说“词”其实也是对作文的概括。“文发乎情”,然物有所依,情有所缘。大自然这本百科全书就是乡村孩子“情”的源头!这种情是山里人对大自然发自肺腑的质朴、憨厚之情;是裸的、粗犷的火热之情;是农民对土地、雄鹰对蓝天的那种向往、依恋之情!让孩子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这是情产生的根源。只有热爱大自然的人,才会热爱生活,珍爱一切真、善、美。诱导他们用心去爱山水、花草树木吧,哪怕是一截枯枝、一泓清泉、一片落叶、一粒石子、一缕空气,都时刻蕴涵着诗的情愫,向人们诠释着生命的真谛。那“落叶归根”、“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就是最好的写证么?这万物溢荡的华章令我们崇善、尚美、追真。“情”就在这样的灵气中酝酿成浓浓的甘醇。它让我们用心聆听山的呼吸、水的低吟;用心感受四季之博爱、风霜雨雪之的惠顾;用心拥抱这个美丽的世界,至善至美的人间!有了情这把金钥匙,就可以随时打开大自然这个白宝库,索宝就找到捷径。

2.选宝

作文不是堆砌罗列事实,关键在于选择富有特征的人、事、景、物。刘禹锡曾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好的作文需要有窥“一斑”而见“全貌”的特点。当乡村学生有了进入大自然宝库的钥匙时,还必须是“识千里马”的伯乐,自然宝库,包罗万象,千姿百态的事物令人目不暇接。如何选出能集中体现其中心的有特色的素材是一门艺术。一次,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能体现乡村特色的反映童年趣事的作文,教室里像煮沸的开水锅,有的忍俊不禁,有的连眼泪都笑出来了。三十分钟后,大部分同学都已一气呵成。嗬,可丰富啦:给豆苗灌油汤等着长高啦,替小螃蟹找妈妈而被钳住了手指啦,瓶子里养蝌蚪变成了青蛙啦,捡回蛇蛋当鸡蛋啦……简直是一桌丰盛的乡村大快餐,让我一饱口福。大伙儿在前仰后合的大笑声中愉快地完成了这次习作。从一粒沙子中看世界,他们笔下飞出的那一个个活脱脱的乡村里那种有点“憨”和“野”的傻小子和傻丫头的形象,不正是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缩影么?这就是乡村孩子与大自然的情之使然。抓住乡村特点选材,为中心服务,这是写好乡村作文不可忽视的基本原则。

3.磨宝

清代许印芳也曾说:“善诗文所以足贵者,贵其善写情状。”作文不只是单单地要求叙述清楚一件事,而是要求用“形象”来描写现实,使自己所见所闻所经历的栩栩如生地再现笔端,使其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这就要求孩子们不但要有丰富的情感和素材,还必须有丰富的语言。语言丰富在作文中的集中体现是细节描写,它能使文章画龙点睛,是对素材的“亮点”进行打磨,使其显出光华的结果。这是一门精雕细琢的活儿,只有不断推敲,反复斟酌,才能达到逼真。掌握“打磨”技巧是一项长期的,反复训练的过程。在乡村作文指导中,教师必须长期渗透。丰富的情只有与大自然紧密结合,让他们于欢乐玩耍之中自觉地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不断丰富联想、锤炼语言,使之形成一种习惯。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无形中增强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达到写文章时不拘一格、信手拈来。没有细节的文章不是好文章,乡村作文一样不能越离这个准则。

总之,情与自然是写好乡村作文的源泉。情是灵感,自然是灵魂的天然载体。

上一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一篇:如何提升中学生语文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