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员工成为幸福者

时间:2022-07-20 03:24:38

如何使员工成为幸福者

提要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都集中在微观和宏观层面,从中观层面研究企业组织的资料不多。本文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着重分析我国人力资源幸福感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入手,对提高员工工作幸福感提出建议。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工作满意度;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一、主观幸福感的提出

在心理学的幸福感研究领域中,主观幸福感(简称SWB)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SWB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方面。

在企业管理领域,员工主观幸福感会对员工与企业关系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影响企业是否能持续成长壮大。本文着重分析企业中员工低幸福感的原因,并试图探索出一些提升员工主观幸福感的途径,为企业在提高工作绩效的同时增进员工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我国员工幸福感现状

国内首份《中国“工作幸福指数”调查报告》表明,中国职场人士总体工作幸福状况不容乐观!调查显示,中国职场人士平均“工作幸福指数”仅为2.57(最高5分,最低0分)。

1、女性的工作幸福指数要高于男性。女性的指数为2.76,而男性仅为2.52。这可能是男性在工作中的压力较大,因而工作幸福指数较低。

2、教育程度越高,工作越幸福。从调查人群的教育程度来看,其教育程度与工作幸福状况成正比。“初中或以下”教育程度的指数仅为2.45;而“硕士或以上”教育程度的则高达2.81。

3、医疗行业的员工工作最幸福。“医疗・卫生”行业员工的指数最高,为2.79;而“运输・物流”行业的指数最低,仅为2.33。

4、工作年限越长,工作幸福感越强。职场新人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只要有事干就很幸福,指数高达2.72。而一年后,他们发现职场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指数也随之进入漫长的“蛰伏”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事业终于有所成就,指数也达到了巅峰2.85。

三、幸福感低原因分析

1、忽视非经济因素激励。增加财富是提高人们幸福水平的最有效手段,正是这种思维,导致企业普遍采用奖金、加薪等激励手段。但财富仅是能带来幸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从提升员工幸福感的角度,雇主应有意识地去选择可能带给员工更好感觉的方式进行激励。如对非经济性因素的激励,它是中长期性的激励,可被归类为精神性的激励,即包括工作的挑战性、公平感、成就感、安全感、归属感、舒适的工作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职业倦怠的影响。职业倦怠用以描述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出现的一系列负面的心理症状,如长期的情感消耗、身体疲劳、工作绩效降低、对服务对象的不人道态度和工作成就感降低等。从员工角度来说,工作倦怠的表现正是对工作不满意的情绪释放,也就相应地反映出不幸福感;从企业角度讲,这更是一种没有实现人才使用最大化的体现。

四、提升员工主观幸福感的途径

企业管理者应从以下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入手,提升员工的主观幸福感:

1、重视员工的成长和发展。组织行为学认为,如果企业员工的成就感被满足的越多,工作本身就越能成为满足员工需求的手段,而不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份养家糊口的工资。如果组织忽视员工的心理需求,只将员工视为可以替代的生产工具,就会极大地影响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缺乏主动进取精神等问题,甚至成为离职的主要原因。相反,当工作能够满足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愿望时,个体的工作不满意感就下降,员工也会体会到满足和幸福。

轮岗是一种有效提升员工能力的方法。员工岗位的轮换可以让员工学习更多的技能,消除倦怠感、发挥更多的能力,更多地实现自我价值。让优秀的员工及时得到晋升也是满足员工成就感的另一个重要手段,企业雇主应该特别注意建立通畅的内部晋升渠道,以提升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通过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企业可以了解内部员工的现状、需求、能力及目标,调和员工与存在于企业现实和未来的职业机会与挑战间的矛盾。

2、制定合理薪酬福利待遇。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认为,当个人基本需求不能满足的时候,更高的需求满足也会受影响。企业雇主应注重从工资、福利和其他保障上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物质收获,满足员工最基本的对物质的需求、对健康保障的需求、对职业稳定的需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基础。企业的薪酬制度应该起到激励的作用,既要有市场竞争力,又要实现组织内部的公平,所以必须确定企业内部各岗位的相对价值。建立以业绩为主要考核指标的薪酬管理制度,坚持“多劳多得”原则。针对员工的不同情况提供可选择的薪酬内容,如住房补贴、通信补贴等。当员工的努力得到最大的薪酬回报时,他们才会觉得幸福。

3、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自尊、自主性、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幸福感的核心要素。一家效益不错的企业,即使员工的工资很高,如果员工觉得自己与企业的关系仅仅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看不到自己对企业的价值,自己的愿望和意见不被重视,那这个企业就不会让员工感觉到在这里工作很自由,员工就不会有幸福的感觉。

企业雇主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明确员工与企业的关系,通过建立各种相关制度,增加沟通和互动的途径,将这种和谐的劳资关系贯彻到具体的组织行为中去,让员工在这里工作感觉是被尊重的、是平等的、是自由的,那么员工才会真正爱上这个工作团队。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沟通渠道,如企业内刊、员工BBS、CEO沟通日和员工委员会等方式,使员工可以顺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这一系列主动强化员工与企业关系的组织行为将极大地增强员工的自尊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同时,通过各类沟通渠道,也可以化解潜在的人际冲突和管理冲突。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黄立清,邢占军,《国外有关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外社会科学》,2005.3.

[2]吴明霞,《三十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概述》,《心理学动态》,2000.4.

上一篇:管理浅议 第6期 下一篇:物流公司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