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建和谐高校校园

时间:2022-05-27 05:19:34

谈创建和谐高校校园

提要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首先要高度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强化校园管理。

关键词:校园;环境;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行为科学研究证明,环境对于激发和形成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方式有很大影响,同时任何一个组织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同样,学校的教育活动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和完成的。因此,学校的教育活动必须与学校环境联系起来,并有意识地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环境,对于教育功能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优化校园环境的意义和作用

1、优化校园环境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科学管理和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环境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外延的教育因素的集合体,它包括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文明的校园精神环境、完善的校园制度环境、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以及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等多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入探讨优化校园环境的作用,对于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校园管理科学化水平,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优化校园环境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作用。一个干净、整洁、富有健康情趣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情操确实起着“润物细无声”的陶冶作用。人们稍微留意会有这样一种体验,经常出入自由市场、斤斤计较、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自己的言行自然随之而无拘无束,甚至粗俗无礼;可一旦进入那“静”字高悬,窗明几净,人人埋头苦读,鸦雀无声的图书馆时,就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行为,而慢慢地与这种环境,这种气氛融合起来,这就是环境的陶冶作用。如果每个学校的校园环境都呈现出一派整洁有序、欣欣向荣、文明大方、健康向上的和谐气氛,那么,对在这里成长、成才的学子们一定会产生一种巩固、持久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审美观,一种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情趣,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个性心理特征。总之,美好的校园环境会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古时“孟母三迁”正是这个道理。

3、优化校园环境对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教育启迪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青年时期的大、中在校学生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的形成时期,也是开始意识到以道德信念和理想来衡量自己行为的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既懂事,又不懂事;既要独立思考,又不可能全面、深刻思考;既有独立性,又不善于控制自己。他们的道德信念既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可塑性,又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所以,布设富有教育意义的情景和组织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是引导他们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从这个意义上出发,优化校园环境,对于广大学生确实会起到极大的教育和启迪作用。我们看到有的学校巧妙地利用其历史渊源、地理位置把校园建设得古朴、幽静,让学生沉浸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氛围之中,激发学生为民族振兴而发愤读书的意志;有的学校利用其良好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在校园中突出现代化气息,让学生置身于现代文明之中,激发其勇攀科技高峰的勇气;有的校园内的富有象征意义的雕塑、中外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都给学生以具体道德形象的体验。的确,对充满丰富幻想的青年学生来说,校园的一景一字都会给他们以无限的联想,联想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启迪。所以,如果我们的校园处处都给学生以健康的联想,其教育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4、优化校园环境对正常学习、生活的促进作用。校园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场所。一个整洁安宁、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布局规范、色彩协调、富有生机、校训醒目、国旗飘扬、歌声缭绕的校园,会使学生情绪安定、大脑振奋,提高学习效率,增加生活情趣,进而促进肌体发育和心理健全。在创建校园美时,应特别突出两点:一是要认识到校园美的灵魂是优良的校风、优美的师生仪表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校园美的中心在于育人。因此,我们在建设校园时要防止步入误区,不要追求宾馆式的豪华,不要讲究商场式的气派。我们要以自己的劳动和心血去创建一个既利于教育、教学,又富有生机,能促进学生身心良好发育,融校园、花园、学习乐园为一体的纯化、净化、优化的育人环境,这才是真正的校园美。

二、优化校园环境的措施和途径

要充分发挥教育环境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要高度重视优化校园环境中多种教育因素的完善,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促进教育环境的优化,建设文明校园,创造健康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校园环境的优化。在教育环境优化的过程中,学校应高度重视环境优化与校园文明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广大教辅人员优化校园环境的意识,强调意义、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力求使每一位师生员工都了解优化校园环境、创建文明校园的重要意义及应负的责任,做到人人重视、全员参与,形成人人为校园环境优化做贡献的良好氛围。号召全体师生员工行动起来,充分认识育人环境建设在教育过程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并要求像抓教学科研工作一样,把教育环境优化的目标、内容、政策变实,把措施、工作、投入实行指标量化,把教育环境优化真正落到实处。

2、规划校园环境,加强常规管理。按照一般原理,校园建设应根据学校整体规划,分“净化”、“绿化”、“美化”三步走。首先,对教学区、宿舍区及学校周边环境的卫生不留死角,做好校园的绿化工作,使校园基本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标准。校园建设每推进一步,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就提出更新的要求。在“净化”阶段,校园植树种花种草,消灭了尘土飞扬的现象。在“绿化”阶段,校园造花圃、铺道路,使校园常年花红草绿。此时,应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增强学生爱校意识与环保意识。在“美化”阶段,校园建设应有新的规划和设想,有条件的学校,校园可修建小广场,增设读书点、外语角等,使教育环境在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过程中真正成为不可忽视的载体。总之,学校的环境布置是具体直观的,学校的氛围是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的,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比之抽象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产生舒畅愉悦之感,从而激发起学生在感情上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3、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和谐的人际环境。一位著名的外国教育家有句名言:“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教育活动都是不可能的”。要使德育在一定的秩序下进行,就需要严格完善地管理,以便从约束和调整学生的行为着手达到优化德育环境的目的。如果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格、纪律松弛、秩序混乱,就不能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所以,学校应十分注重校规校纪建设,以严格的制度管理人。在实施学校必要的规章制度时,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既要求严格遵守,又充分理解师生的情感。同时,还要尽量提供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管理学校生活的机会,充分发挥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家属委员会、学生自律委员会的作用,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会自律、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创设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教育环境因素中完善的校园制度环境与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实现了高度的融合与统一。

4、培育校园精神,净化周边环境。校园精神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培育校园精神,学校要做到“校园四有”,即有校训、有校歌、有校徽、有校旗,并用丰富多彩的活动经常宣传,加以强化。学校通过不同形式和渠道,对学生进行“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教育,既要注重传统美德的继承,又注意赋予时代精神的开拓,充分体现师生共同的人生价值追求。有的学校地处繁华的闹市,网吧、商店、小商小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应采取果断措施,加强管理力度,最大限度上避免所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使校园环境的优化和周边环境的净化相得益彰。

总之,学校教育与学校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学校要善于创造环境,优化环境,尽可能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学校“育人为本”的宗旨,教师敬业为乐的教风,学生立志成才的学风,建立起政治方向明确、舆论导向正确、学术氛围健康、娱乐品位高尚、道德风尚崇高、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美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上一篇:高校人力资源培养成本研究 下一篇:谈石油企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