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课堂中粉笔板书的作用

时间:2022-07-20 01:13:14

论语文课堂中粉笔板书的作用

多媒体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已经蔚然成风,其优点已经得到大家的充分肯定。然而盲目之风也随之兴起,不少人逐渐形成一种片面的认知方式和评价机制:凡是语文公开课不用多媒体的都是传统的、守旧的;凡是语文示范课和观摩课不用多媒体的都不具示范性和现代性;凡是语文优质课评比不用多媒体的都不是“优质”的。畸形的认知方式和评价机制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困惑和挑战,甚至是巨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对增加语文知识的密度、开拓学生视野的广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它超强的视听功能特别适合尚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中小学生),但语文学科是一门情、理、意、趣相融合的人文学科,以汉语言、文字为形式的话语体系,传达的是以感觉、情感、想象等交织而成的审美经验世界,追求一种陌生化的具象性表达效果。因此,侧重形象思维的多媒体教学与重感悟、重品析、重想象的语文教学不仅有相背之处,而且多媒体教学以计算机、幻灯机、屏幕为教学工具,这些科学工具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与危害性,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相反,作为极富情感性和个性的以粉笔字来授课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却更容易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

一、互动性:语文学习的根本

语文可以理解为语言和文字的有机结合体,而语言是人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字是人传递思维的工具,二者都是交流的工具。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建构在师生的情感交流和互动上。正如巴赫金所说的,语文课堂要让“读者与听者、作者与读者之间具有同意和反对的关系、肯定和补充的关系、问和答的关系”――即互动性。语文学习的本质在于对话。这种对话是师生全身心投入的生命活动,在相互作用中,师生不断地亲近对方。而对话互动的强弱决定于交流主体。灵动的交流主体明显有助于促进互动的开展。比照粉笔板书和多媒体显示这两种教学方式:多媒体操作方式机械化,而且单屏翻页,存在明显的人机互动局限,这定然会使师生情感交流、互动受到阻碍;它还制约了教师上课过程中肢体语言的展示,使学生总处在被动状态,不能催生学生的主体性阅读和思考。而粉笔板书具有“瞬息而就,机动修改”的简便性、即时性,确保了交流过程中思维的延续性和连贯性。粉笔板书难能可贵的是它能积极有效地激发起师生的感情共鸣。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书法是人精神的再造、情感的结晶、心灵表露和言志抒情的手段。汉代扬雄说过:“字,心画也。”粉笔字是教师缘情而发的结果,它受到教师情绪和对课文知识点把握是否精准的影响。当教师情绪激昂,课文知识与自己兴趣相吻合时,字体自然显得有力而深沉;当教师的精神处在轻松状态时,字体便会显出轻松、活泼之态;当教师的情绪低落,对文章知识点生疏时,教师的粉笔字则显得乏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感的变化便会表现在字体的大小、线条的粗细、字间距的疏密上。好的板书具有灵动性、节奏美和韵律美,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正所谓:“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方发灵光。”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离不开课堂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情感对话。只有师生在情感上有了交流和碰撞,才有实现教学目的的可能。就多媒体与板书两种教学手段在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火花碰撞的效果来看,粉笔板书显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容易使师生情感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二、审美性: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以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向爱美、创造美的道路昂首前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强调:“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语文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理解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语文课堂是一个充满美感的课堂。文质兼美的文本中那些典型的艺术形象、深远的意境、生动的语言、完整独特的结构、娴熟巧妙的艺术手法是学生审美的对象,师生间美好的德行也是审美的对象,教师情感的结晶――粉笔板书也可以成为学生审美的对象。一个板书显现出一个教师的智慧,蕴藏着书法的奥秘。精心布置的板书会利用避让、扯动、开合、对比、夸张、压缩等手段做到知黑守白、疏密得体、揖让有致、顾盼生姿,产生一种整体上的神韵美。正楷的粉笔字给人端庄、严谨、爽劲之感;行书的粉笔字给人萦回玲珑、生动活泼、平易近人之感;草书笔意连绵、似断却连、一气呵成。“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的和谐。”①学生在视觉美感的诱导下,会更佳地领略课文内容,更有兴趣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粉笔字的熏陶下,学生自身的审美眼光、审美能力无形中会得到提高,审美情趣得到培养。相反,计算机在屏幕上显示出的文字除了工整、清晰之外,更多的是呆滞,不带丝毫的个人情感。

三、监督性:语文教师基本素养的保证

当前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的书写技能不容乐观。这种现象的产生跟当前教师队伍的书写能力不强有密切的联系。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不具备书写规范、工整、清晰的要求,从而造成了“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代不如一代”的结果。有了多媒体后,他们可以更加放心地“稳坐钓鱼台”。因为多媒体可以成为某些书写能力不强的老师“掩家丑”的工具。一手隽秀的粉笔字不仅是一位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而且也会得到广大学生更深层次的认可和认同,树立起教师良好的个人形象。心理学调查显示,每个心理健康的年轻人都有崇拜心理,学生对崇拜的教师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情感依恋。书写优秀的老师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特殊的虔诚和佩服,并且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产生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行为驱动力,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科技以人为本,无论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其主体都是学生和教师,只有不断地将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更完美地结合,教学效果才会更明显、更出色。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传统教学无法具备的优点,但粉笔字授课也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无法企及的地方,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看,粉笔板书容易使师生走向沟通,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在教学中最好就是在两者间找到契合点,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和粉笔板书的优越性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又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① 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版。

(作者单位:永嘉县城西中学)

上一篇: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下一篇:让初中生写些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