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规划不变 产品层面微调

时间:2022-07-20 12:14:49

长期规划不变 产品层面微调

微软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长期规划是不会因暂时的金融危机而改变的,只是会从产品研发层面上做一些微调。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的十年间,长期创新战略目标下的技术研发已经在过去和今天收获到了硕果,相信还会继续。

长期规划不会变

记者: 全球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陷入低迷,也让一向稳步前行的IT市场颇受打击。为度过“寒冬”,很多IT企业都在市场战略上以及产品研发方向上做出了一些调整。那么,微软对于技术创新的投入有没有因金融危机而减少?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在技术创新的方向上会不会做出调整?

洪小文:大部分企业,包括微软在内,都不希望金融危机给企业本身的技术创新步伐带来什么影响。原因很简单,金融危机一定会过去,未来的市场竞争还会继续,而在技术上的储备正是为了占领未来市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金融危机往往是一个洗牌的机会,危机过去之后,有的企业变得更强大了,而有的公司可能就此消失了,同时也还会有一些新兴的公司崛起。因此,企业要想赚到“后天”的钱,就必须要在“今天”做好技术储备。

当然,不可否认,目前金融危机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对于IT企业的影响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无论是我们的上下游企业还是我们的客户,又或者是我们的竞争友商,在业绩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影响。现在大家都会少赚一些钱,甚至有人还要赔钱,这个时候,市场占有率就很重要了,尤其是对于市场领导型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只有在今天把握住市场,等到金融危机过去之后,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市场占有率是与研发投入成正比的,企业要想在自己所专注的领域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很显然,在研发上的投入比例也要保持这个高度。虽然金融危机对我们在业绩上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过让我感到庆幸的是,我们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去创新。

关于是否调整技术创新方向这个问题,要从两个层面来看。首先,从宏观层面上看,技术创新的方向并不会因暂时的金融危机而改变。事实上,整个IT技术的演进方向,比如PC的演进和发展、因互联网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云计算,这些大的趋势是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产生重大变化的。而且,我们做研究或者说是做技术创新本来就要讲求长期目标,因此更不应该因为暂时的危机而影响到长期的战略。

从微观层面上看,还是会有一些变化的,毕竟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一个重大课题,金融危机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降低成本、节约能源、提高效率的重要性,然而这些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了。目前企业急需解决的这些问题正好与之前整个IT界所提倡的绿色、节能、环保的概念不谋而合。在这一大趋势下,微软从产品研发的层面上会做一些调整,对于这些方面的研发投入会进一步加强。

评论

洪小文博士是这样定义自己的工作的―我所领导的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在为微软赚“后天”的钱。作为一家领导型的IT巨头企业,微软多年来在技术储备方面的持续投入无疑是其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重要保障。“我们一直都是在按照自己的长期战略目标有步骤地做技术创新。”洪小文表示,“即使是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今年微软仍将投入90多亿美元进行研发。”

洪小文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以证明企业要想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就更要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很多公司因此倒闭,在那个时候还默默无闻的RCA公司在能维持生计的基础上坚持技术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结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RCA成为了家电行业的领导型企业。同时,RCA的崛起也带动了整个家电行业的兴起,在现在看来已经不算什么的彩色电视机、收音机、冰箱等在当时正是被RCA带入到普通人家的。

1973年,中东战争期间,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斗争导致西方国家发生了石油危机,并由此触发了经济危机,直到1975年下半年才度过了经济的最低点。而1975年正是微软成立的时间,在经济大萧条之后,微软迅速崛起,整个PC产业也随之兴起。“很巧的是,1991年,微软在全球成立研究院的这个时间点,正是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 洪小文说,“这些例子充分证明,越是在危机的时候,我们就越需要创新。当然,创新的前提是企业能够保证自己的生存。我们很幸运,现在微软的商业运作还是非常健全的,我们有充足的资本支撑自己按照既定的步伐进行技术创新。”

产品层面做微调

记者:刚才您谈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长期规划是不会因暂时的金融危机而改变的,只是会从产品研发的层面上做一些微调,那么,针对目前经济状况下用户的需求,微软会将研发的重点放在哪些方面呢?

洪小文:我们发现,现在用户对于三个方面的应用需求非常迫切,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用户的这些需求在金融危机之前就逐步显现了,只是金融危机后对于成本的要求让这些需求更为迫切了。

首先就是远程会议系统,其对于企业来说最直接的效益就是可以节省员工出差的费用。当然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减少出差在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还实现了节能减排。正因如此,企业用户对远程会议系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包括微软自己在这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然而,我们都非常清楚,目前的远程会议系统还远没有达到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效果,这也是很多会议还无法通过远程会议系统实现的原因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实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呢?在技术上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去做,在这方面微软一直在做技术上的储备,并且这一储备还在继续。

其次就是虚拟化,虚拟化在金融危机之前就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方向,可以说金融危机加速了虚拟化的发展。举个例子,国内的一家中小企业,在北京、江苏、上海都成立了办事处,并根据各地的业务需求和业务量分别部署了服务器―北京三台、江苏三台、上海两台。没想到,金融危机一来,阵脚一下子被打乱了。大家都知道,金融危机对中国某些城市的影响会远远大于其他某些城市,本来是两个城市各需要三台服务器,由于业务量的变化,现在可能某个城市需要五台服务器,而某个城市只需要一台了。这个时候如果要去搬动已经建好了的机房的话,成本就太高了;而虚拟化就实现了用软件去管理这些计算资源,而且还可以非常动态地管理,如果计算资源的分配还要继续变化,也可以很方便地调整。

最后就是云计算,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云计算”的模式对企业来说有什么好处呢?现在很多企业不能确定自己三个月以后或者一年以后是什么样的情况,按照自己动态变化的需求选择租用动态的计算资源的形式就非常适用了。同时,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虚拟化,微软在虚拟化方面的技术储备无疑在未来的云计算环境中就会派上用场。

评论

远程会议系统、虚拟化、云计算是微软在金融危机环境下为适应用户需求在产品研发层面有所偏重的方向。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这几个方向也是很多其他IT企业在今年的研发重点。

在采访过程中,洪小文一直在强调,在产品层面有所侧重的同时,仍然会坚持自己技术储备的长期规划,在前沿技术方面的研究仍然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工作重点。不过,记者也发现,这其中的很多研究也是为了解决远程会议系统、虚拟化、云计算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人机界面的研究就可以在未来解决远程会议系统中的情境问题。

目前,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重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就是关于人机界面的研究,在这里所说的是自然用户界面,今天的计算机还是在使用计算机所熟悉的界面来进行操作,微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计算机的听、读、写,用人类所熟悉的界面做沟通和交流; 第二部分是新一代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在第一个十年中最被熟悉的研究成果,洪小文希望在未来十年能够继续往上提升; 第三就是以大量数据为中心的计算,在所谓的“云计算”时代,如何对大量数据做分析,并能够让用户得到更好的服务,也是目前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一个研究重点; 第四是互联网搜索,这是以“数据为中心的计算”中一个很重要的运用;第五是广告服务,让广告系统能够做出更好的服务。

技术储备收获硕果

记者:从您的介绍中我发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长期技术创新规划中的很多研究成果已经被应用到了产品研发层面,以往的技术储备在今天已经发挥了作用。那么,您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现在正在研究的一些技术在未来的应用?

洪小文:现在,整个业界都在说未来是“云”的环境,微软自己也在做“云端计算”,除了有“云”之外,还要有“端”,而且“端”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小或越来越大――由于计算和处理过程被迁移到了“云”上进行,手机和LCD可能会去扮演原来PC的角色。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小小的手机上实现更多更好的应用呢?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用手去按键盘的话,显然非常不方便,因此对触摸技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自然人机界面技术中的一部分。

未来,LCD会越来越普及化,人们可以在上面写东西,并且可以马上保存下来,变成一个被存储的信息。在使用LCD作为输出设备时,很显然,我们也不可能再去使用鼠标和键盘作为输入设备,因为就算你把鼠标和键盘放在手边,也不太可能一边输入一边仰着脖子去看大屏幕,因此触摸式以及语音式的输入方式就会成为主流,这样的变化很自然,现在微软也正在花很多精力去做这个方面的研究。

此外,要想通过远程会议系统实现更真实的会议情境,就要依仗两项核心技术,那就是压缩和仿真。首先,要做到参会者在任何有互联网的环境下,比如家里、办公室甚至机场和咖啡厅,都能接入会议,也就是说普通互联网带宽都能支持系统运行,这就需要很好的压缩技术,以实现通过远程系统看到的东西像在眼前看到的东西是一样逼真,这就要求非常高的解析度,高解析度的压缩技术是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

其次就是仿真技术,通常人们在通过远程会议系统开会时,在眼神上是没有交流的,因为说话的人在对着屏幕时感觉很不自然,眼睛不知道该往哪里看,而其他的人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和自己说话。那么,如何才能让参会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这时声音就很重要,人是一种很敏感的动物,通过声音的来源以及不同的声音是可以判断出发言者现在是不是在跟自己讲话,这需要很高级别的仿真技术。现在由于技术原因,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这自然也就成为了微软研究人员努力的方向。

评论

微软研究院院长里克•雷斯特曾说过:微软研究院的使命是在自己从事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推动技术发展,迅速将创新技术转化到微软的产品中,确保微软未来产品的竞争力。事实上,对于任何一家要保持领导性或希望成为领导型企业的公司来说,这都是必须的――通过对技术创新的不断投入、通过对未来技术的不断储备让企业在未来市场更有竞争力。

微软一直都在坚持走这样的路,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的十年间,长期创新战略目标下的技术研发已经在过去和今天收获了硕果,相信还会继续。

链接

微软亚洲研究院

十年间的技术创新

作为微软在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基础研究机构,经过十年的努力,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技术创新方面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1.数字墨水:让连接到PC机的写字板可以根据数字设置,模仿油墨落在纸张上的特征。

2.语音识别与合成:语音识别引擎用于微软产品的电话或桌面语音识别,包括Windows客户端无障碍环境、Office的中文听写以及语音服务器等。

3.新一代中文和日文的输入法:利用最新的大规模语言模型技术帮助微软产品部门改进了原有的中文和日文输入系统,提高了拼音序列转换为汉字序列以及日文假名序列转换为汉字序列的正确率和速度。

4.微软对联:计算机自动对联系统,也是世界上第一套人工智能自动对联系统。

5.卡通开发工具包:人们可用自己的照片自动生成个性化的生动面部漫画。

6.自动电影:从原始家庭录像中选择重要的和有代表性的片断,并将这些片断连成一段视频,而且使连成的视频与用户指定的伴奏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吻合。

7.复合TCP:新型拥塞控制算法,可提高传输层协议的效能。

8.实体提取:从互联网中分类、抽取和集成实体信息。

9.相关度验证:比对网站内容,对关键字进行查证,并返回相关或不相关的结果。

10.交互式计算机视觉:用户通过该技术可以轻松地截取一张照片中感兴趣的对象(例如人脸),并创建一个带有不同背景的新场景。

11.智能缩略图:一种高度提升用户浏览视频效率和体验的视频呈现技术。

上一篇:《指环王》当艺术融入IT 下一篇:绿色数据中心可以转危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