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职业声望的社会学分析

时间:2022-07-20 09:44:38

运动员职业声望的社会学分析

摘 要:目的:了解运动员职业在辽宁省运动员群体和辽宁省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前人关于职业声望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两套问卷,针对辽宁省运动员群体和辽宁省公众展开调查,所有调查数据输入微机汇总后,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进行处理统计分析。结论:辽宁省运动员对其自身职业的评价高于辽宁省公众对运动员职业的评价。

关键词:运动员职业声望;社会地位;辽宁省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6-0763-03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Athletes' Occupational Prestige

XU Yanhui1, CHEN Yang2

(1.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Fujian, China;

2.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 Liaoning, 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review and social investigation, the occupational prestige of Liaoning athletes i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former studies about occupational prestige, in order to know athletes' social status in people's eyes in Liaoning. Two kinds of questionnaire are designed to make a research among Liaoning athlete group and Liaoning public. All research data are input into computer and analyzed with SPSS13.0 for Windows. The result is that athletes' evaluation about their own occupation is higher than Liaoning public's.

Key words: occupational prestige; social status; Liaoning athletes

本文采用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根据社会学的社会声望理论,从辽宁省运动员以及辽宁省公众对于运动员职业评价中寻找辽宁体育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1 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采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资本在辽宁体育人才培养中的功效研究》中的《运动员关于职业声望的调查研究》和《公众关于职业声望的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调查的方式,课题组从2004年4月至6月,分别在辽宁省锦州市、丹东市、朝阳市、鞍山市、大连市、沈阳市6个城市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9份,有效回收率为93.2%。

样本性别分布是,男性占63.85%,女性占36.2%。样本年龄分布是,14~18岁占41.9%,19~23岁占47.3%,23~27岁占8.2%,27岁以上占2.5%。样本文化程度分布是,小学占3.1%,初中占23.6%,高中占28.1%,大学占45.3%。样本职业身份分布是,专业运动员占40%,体校学员占34.2%。样本技术级别分布是,健将级占34.2%;一级占21.6%,二级占37.2%。样本体育荣誉分布是,获得世界比赛、洲际比赛、国内比赛、省内比赛、市内比赛前8名人次分别占4.0%、50%、46.4%、56.2%、54.2%。样本从事的体育项目包括篮球、柔道、射击、射箭、水上运动等。

由于本文调查对象完全固定在辽宁省运动员群体中,所以考察其对社会上其他职业评价时,我们这里只选择了具有较强代表性的17种职业,从“非常好”到“非常差”由强至弱分成五个等级,由受访者对上述职业的社会声望给出评价。

2 运动员职业声望的测量结果与讨论

2.1 总的测量结果 问卷中提出的问题是:“请您根据自己真实的想法,对以下职业做出评价”。在数据整理后,根据美国社会学家劳斯和海特于1947年提出计算公式[6]计算,得出表1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作为体育行业中的主要职业即教练和运动员都分布在第一类职业中,分别排在第3位与第6位。运动员排位比较靠前,属于中等偏上水平。表中的排序可以很好地解释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和动力。从动力角度来看,运动员对大学教师和教练员评价较高,说明大学教师和教练员职业对运动员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因为运动员是一个短暂的青春职业,无论多么优秀的运动员都必须面临二次就业的考验,只有少数极其优秀的运动员退役以后才有可能当上教练员,因此,努力提高成绩获得国内冠军获得洲际冠军获得世界冠军退役之后当上大学教师(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就成为运动员的奋斗目标,正是这种目标内化为运动员的前进动力,促使运动员自觉地进行大量的艰苦训练,这是辽宁省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运动员对自己职业的排位比较靠前,这一结果说明两个问题。首先说明运动员对自己的职业具有较高的热爱程度。我们在问卷中曾经设计一个问题,即“你喜欢运动员的职业吗?”结果有53.7%人回答非常喜欢,24.4%回答比较喜欢,而回答不太喜欢和不喜欢的人分别只有2.5%和1.6%。另外我们在问卷中请运动员回答“你如何预测自己退役后的前途?”这是一道多选题,目的是要了解运动员对自己再次就业的信心及打算。结果,选择上体育类和非体育类学校学习的占29.3%,选择从事体育专业和体育产业工作的分别占234%和8.5%,选择从事其他社会工作的25.2%。而认为自己“很难找到工作”的只有5.7%。这个结果说明运动员对自己退役后的生活比较乐观。

另一方面,运动员排位第六说明辽宁省运动员对其职业本身的认同程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高,这种评价反映出辽宁省体育事业的发展潜存许多危机,虽然这些危机暂时尚未充分暴露出来。从经济发展和运动员及教练员的收入状况来看,辽宁省运动员(包括资深教练员)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我们在问卷中曾经设计一个问题,即“你对目前的工作条件是否满意?”这个问题是想了解辽宁省运动员是否具有流动倾向、流动倾向是否强烈、产生流动倾向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包括工资收入、福利待遇、训练条件、教练员水平等几个子问题,每个问题都给出五个等级标准,分别是“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结果绝大多数运动员对于“工资收入、福利待遇”都选择“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对于“训练条件、教练员水平”多数选择“比较满意”,尤其是“教练员水平”一项满意度最高。运动员的选择真实地反映了辽宁省经济和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我们曾经设计一个问题,即“你是否想过到外省发展个人事业?”结果回答“经常想”和“非常想”的分别占16.9%和16.3%,也就是说,在辽宁省运动员当中,具有强烈流动愿望的占33.2%;回答“偶尔想”的占46.9%,而回答“从未想”的只有19.9%。当然,增加流动性可能会提高全国相关项目的训练水平及比赛成绩,运动员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有序流动对于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可能利大于弊,但是,如果运动员可以实现自由流动,那么对于辽宁省保持“体育大省”的国内领先地位而言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排序等级中,与体育行业关联性并不大的“大学教师”被排在了第一位,说明运动员在评价职业声望的时候,与其他群体一样将“教育、技术”等因素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这一结果与李强所做的职业声望调查结论基本一致[7]。

排序等级中靠后的职业主要是工人和农民,其中“环卫工人”排在“企业工人”之后。本课题组就这一问题讯问过沈阳市的被调查人员,为什么对“环卫工人”的评价高于“企业工人”,因为沈阳市“企业工人”的平均工资要高于“环卫工人”。而拥有高收入的时装模特被运动员排入第三类职业中,排名为第15位,辽宁省的公众更是将其排在最后一名,说明运动员在评价职业声望的时候,并没有单纯地依靠收入来评价,而是综合考虑了社会声望因素。在运动员的评价中,农民的职业声望得分最低,这与社会学家陆学艺等人对农民问题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8]。

2.2 性别对职业评价的影响 统计结果表明:在所测量的17种职业中,共有8种职业男女赋分呈现显著差异,其中有5种职业女性赋分较高,这5种职业均排在第一类等级当中,说明女性对第一类职业评价一般高于男性。

从数值上看,性别对职业声望的分数具有一定影响,男女运动员对职业声望的评估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本次调查说明在辽宁省运动员群体中,性别对职业声望的影响与其他地区的其他群体的影响相同。

2.3 年龄对职业评价的影响 我们根据运动员的年龄将其划分为四个群体:14~18岁为第一群体;19~23岁为第二群体;23~27岁为第三群体;27岁以上为第四群体。四个群体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第一群体与第二群体:0.93;第一群体与第三群体:0.88;第一群体与第四群体:0.96;第二群体与第三群体:0.94;第二群体与第四群体:0.92;第三群体与第四群体:0.97。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运动员当中,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对职业声望的评价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即使是低年龄段的14~18岁的受访者与高年龄段的23-27岁也同样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可见,年龄并不是影响运动员评价社会声望的主要影响因素。

2.4 教育水平对职业声望的影响 在调查中,按照学历等级将运动员的受教育水平分成四类: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它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小学与初中:0.81;小学与高中:088;小学与大学:0.72;初中与高中:0.83;初中与大学:0.81;高中与大学:0.81。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受教育水平不同的运动员对职业声望的评价是不同的,小学与大学之间的相关系数要明显小于其他不同教育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说明不同程度的教育水平及阅历水平对运动员评价职业声望具有一定影响。

3 社会公众职业声望的测量结果与讨论

在完成了运动员群体的职业声望调查之后,课题组从2004年6月开始,在又调查过运动员的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等6个城市进行公众调查。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263份,回收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为97.7%。

样本的性别分布是,男性占54.8%,女性占45.2%。样本的年龄分布是,18岁以下占3.9%,19~35岁占35.1%,35~55岁41.2占%,56岁及以上占19.8%。样本的文化程度分布是,小学占1.9%,初中占23.6%,高中占23.6%,大学占46.7%,大学以上占4.1%。所有数据输入汇总后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进行处理统计分析。

3.1 总的测量结果 关于职业声望问题,公众问卷中的问题与运动员问卷中的问题相同,都是“请您根据自己真实的想法,对以下职业做出评价”。在数据整理后,仍然根据美国社会学家劳斯和海特的公式进行计算,结果如下。

3.2 讨论与分析 表2显示,教练、运动员分别排在第10、11位,在第二等级的职业当中居中。这一结果说明,辽宁省公众对教练员和运动员职业评价明显低于运动员的评价(即第3位和第6位)。这里既有运动员自身的原因,也有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原因。

首先从运动员角度来看,运动员必须进行再次就业,而运动员由于两个方面的欠缺使其再就业困难重重。一是文化资本欠缺,二是社会资本欠缺。前者易于理解,这是运动员再就业时将会出现的第一道障碍。另一方面,由于封闭训练是运动员职业的主要特性,这一特性导致运动员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建立丰富的社会关系网络,也即运动员无法象其他群体那样,在学习和工作中进行社会资本积累――本课题组的研究表明,运动员以社会关系网络为主要载体的社会资本具有规模小、同质性强即主要以教练员和体育运动队的工作人员为主要关系网络的特点[9],这些特点导致运动员再就业时所需要的社会资本严重缺乏,这使运动员无法依靠社会资本途径实现再就业――而对其他社会群体而言,社会资本是其实现再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10]。

其次,从辽宁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辽宁省的平均工资水平普遍不高,运动员的收入不论是现役的、还是退役的,不论是成绩平平的普通运动员还是拿过多枚奖牌的世界冠军,其工资水平平均而言都要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刘一民等人的研究也表明,虽然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运动员收入差距将会拉大,少数优秀运动员将会获得更为丰厚的报酬,但是,如果运动员整体的经济收入没有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经济因素就不会对运动员职业群体的社会地位带来实质性的影响[11]。

3.3 小结 本次调查结果至少说明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研究结果客观地反映了辽宁省运动员对各种职业的心理评价;二是大学教师排名第一、教练排名第三的评价结果,对于运动员而言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因为只有少数成绩优秀的运动员退役之后才有可能从事这两个职业,这对运动员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激励;第三,运动员对于自己的职业评价高于公众评价,说明运动员对自己的职业热爱程度较高,而“热爱”是最好的教师,它会激励、引导学生克服一切困难去实现自己的最高理想。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职业声望评价中的自我评价高于社会评价,是许多群体具有的一种心理自卫机制,职业自我评价较高可以使从事该职业的群体保持一定的心理优势,对社会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功能。

4 效度检验

我们通过计算单项与总和相关系数是否达到显著性的方法来检测问卷效度。从表3可以看出,量表中各种职业分类与总体得分的相关系数都是显著的,符合高效度量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高顺文.我国职业声望研究二十年述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4):40-41.

[2] 迟书君.深圳人职业声望评价的特点[J].社会学研究,2003,(4):77.

[3] 周细琴,王伟.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声望的形成及其发展[J].体育学刊,2003,(3):110.

[4] 张建新,黄俊伟,刘亚云.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现状及其调控思路分析[J].体育科研,2004,(2):74-75.

[5] 张建新,黄俊伟,刘亚云.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焦虑的社会地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5,(1):59.

[6] 此计算公式为: S= ∑(Fi ×Wi / N)×100/T.其中,S为职业声望得分;N为有效样本总数;T为等级的个数。本次调查对职业声望的评价由强至弱分为5个评价等级,T=5。Fi为受访者选择i等级的频数;Wi为i等级的加权数。在本次调查中,选择“非常好”的加权数为5,选择“很好”的加权数为4,选择“一般”的加权数为3,选择“很差”的加权数为2,选择“非常差”的加权数为1。

[7] 李强.转型时期冲突性的职业声望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2000,(4):101-103.

[8]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8.

[9] 徐延辉,张美生,陈阳.社会资本在辽宁运动员成长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1):4-5.

[10] 赵延东.再就业中的社会资本:效用与局限[J].社会学研究,2002,(4):45-52.

[11] 刘一民,马先英.我国专业运动员群体的社会学管窥[J].体育文化导刊,2004,(7):35.

上一篇:体育院校技术物资的科学化管理研究 下一篇:河南省城市社会体育人口阶层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