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时间:2022-07-20 09:24:05

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指示给予创新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广大工作在小学数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明确历史使命,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

罗杰斯认为,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教师的职责是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学生在学习每一个新知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一无所知的。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学习、思想方法,具备了一些必要的认知基础,因此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好必要的情境创设、方法指导等工作,学生就完全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我们教师要始终相信,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只要你开发、运用得当,他就具有无尽的潜能。我们要尊重并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原有认知,少一些教师意志的强加。、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与创新动机

创新源于“问题解决”,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前奏就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而问题意识则是创新的前提。

以笔者执教的省级观摩课《分桃子——平均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改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32——33页)为例。在教学中,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有一天两只小猴子下山去玩耍,路过一座桃园,看到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它们俩非常高兴,就飞快地爬上树,一会儿就摘了8个大桃子,这时它们打算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聪明的同学们,请你猜一猜,每只猴子可以吃到几个桃子?在同学们动手操作学具列举出多种分法之后,又问:哪种分法能让两只猴子都满意,为什么?从而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每只猴子一样多”这种分法上来。接着继续情境:这时猴爸爸从桃园里走了出来,它摘来了9个桃子,想要分给自己的3个孩子,快来告诉猴爸爸,怎么分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满意,为什么?当学生轻松说出每只猴子分3个,每只猴子同样多后,进一步设问:说来也巧,猴妈妈也在桃园里,它摘来了12个桃子,把它分给了自己的孩子,结果每个孩子都分到了同样多的桃子。想想看,猴妈妈分给了几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到了几个桃子呢?这个问题比前两个难得多,允许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结果学生很快想出了多种分法:

12

12

6 6

444

3333

222222

111111111111

在由浅入深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归纳出“每份一样多或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从而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又训练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三、组织开放题训练,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数学开放题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开放题的主要特征是答案不唯一或答案的可能情况不唯一。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在一个文件中指出:“在数学课堂里,更多地进行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研讨,也许将会使更多的学生首次体验到科学女皇所赋予该科学的美感。”

开放题所具有的多样性、探索性、层次性的特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较好的素材和途经。在小数数学教学中,加强开放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改实验教材安排了许多开放题的训练。低年级经常出现属“结论开放”即结论不唯一的开放题。如“玫瑰、百合、康乃馨每枝的价钱分别为4元、2元、3元,拿12元钱去买一束花,可以怎样买?”还有“40人去旅游,大客车每辆160元,限乘客18人,小客车每辆120元,限乘客12人,怎样租车最合算?”这样的习题答案都不唯一。 学生积极动脑会想出多种解题方案。这样的习题在课改教材中比比皆是。

四、鼓励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是创新的突破口。有“疑”才能有“思”,有“思”才能启新。任何新的事物都孕育在对原有事物的质疑之中。“疑”是一种批判精神,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思维的批判性。通过对学生不断的质疑问难训练,可以锻炼其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例如学习“乘法分配率”时,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在下面的口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简便。257×8﹢口×8

学生纷纷举手:把原式改为(257﹢口)×8的形式,所以填43、143、243……老师对大家的回答给予肯定:“大家讲得很有道理!如果老师将其中的‘﹢’号改成‘﹣’号,口里可以填哪些数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思维又一次活跃起来,你一言他一语,发现口里填57、157、257能使计算简便。这时细心的同学对这些答案产生了怀疑,提出了不同的答案:还可以填256和247,使括号里的结果是1和10,口算更容易。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争先恐后地发言:还可以填255、254、253……填上这些数后,括号里的结果是2、3、4……也能口算出来。思维更活跃的同学认为还可以填237、227、217……这样括号里的结果是20、30、40……也能使计算简便。

总之,“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是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广大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科学的、艺术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塑造学生创新品格,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

上一篇:语文课要让学生说起来 下一篇:浅谈高三英语有效复习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