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例医疗事故争议原因分析

时间:2022-07-20 08:48:15

116例医疗事故争议原因分析

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自2002年9月1日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条例》)以来,共受理医疗事故争议案116例。为利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现将116例医疗事故争议鉴定情况作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我区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2002年9月―2006年12月受理116例医疗事故争议案。将这些争议案从医疗事故的等级、责任程度、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时间、医疗机构的等级、在各级医疗机构以及科室分布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医疗事故等级和责任程度分布

《条例》引入了责任程度的概念,使专家在鉴定中可以结合疾病状况、预后及医疗风险和个体差异等情况,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医疗行为,合理判定责任。这比以往单纯以事故等级来评价医疗事故的严重程度要科学。116例医疗事故争议受理后,由于各种原因撤销鉴定11例,终止鉴定8例,实际鉴定97例。33例鉴定为医疗事故,占鉴定总数的34.02%。33例医疗事故中,医院负完全责任和主要责任者较少,仅占36.36%;大部分是病情发展和个体差异所致,因而医院只负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另64例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在鉴定中有5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表1)。

2.2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和医疗事故的时间分布

从表2看,83例非医疗事故的争议发生在节假日和夜班的有29例,占34.9%;33例医疗事故发生在节假日和夜班的有16例,占48.5%,几乎1/2的事故发生在节假日和夜班。在节假日、夜班到医院就诊及住院的患者病情往往比较急、重、危,而辅助检查设施有限,值班人员相对不足,值班医生对全部患者的病情不够了解;值班人员存在疏忽大意,精力不集中,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不及时请上级医生指导、会诊,不及时进行某些特殊检查,延迟救治而导致医疗事故争议。这提示我们,在节假日和夜班更要加强防范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防止这类医疗事故和争议的重要措施是完善和落实值班制度。

表2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和医疗事故的时间分布

时间段[]医疗事故争议例数[]构成比(%)[]医疗事故例数例数[]构成比(%)正常工作日[]54[]65.1[]17[]51.5

2.3医疗事故争议在各级医院及主要科室的分布

从表3看,116例医疗事故争议案主要集中在二级医院,占62.06%;其次是三级医院,占31.03%;基层医院占6.91%。在浦东新区二级医疗机构有11家,承担了新区范围内主要的医疗任务,医疗事故争议发生量相对较多;三级医院在浦东开设分院业务量较大的只有2家,其总的业务量占整个浦东新区的比例相对较小;而一级医院收治的病人相对病情较轻,风险较小。医疗事故争议案的数量与医院的工作量、开展诊疗科目的范围、患者的来源、疾病风险、病情的疑难复杂程度等因素相关,并与发生医疗纠纷后医院所采取的处理方式有直接关系。

3医疗事故的数量与医务人员的责任心、技术水平、医院管理水平密切相关。鉴定中个别医院、个别科室短时间内呈现医疗事故聚集现象,提示该医院、该科室在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均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应引以为鉴,并加以整改(表4)。

1从表4看,116例医疗事故争议案主要集中在内科、骨科、妇产科、外科。这些科室医疗风险较高,是今后关注的重点[1]。在骨科、普外科、胸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功能状况,表现最直观;其次,患者通常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第三,手术科室的医生往往更重视治疗过程,但对患方的知情权重视不够,医患沟通不足,这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对于产科,因为就诊的产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患者,产妇和家属对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缺乏心理准备。产科的事故多发生在大龄初产妇和有不良孕产史的病人,对这部分孕妇要特别注意。

骨科近年来已成为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本组116例医疗事故争议中,骨科有26例,鉴定为事故的有8例,占事故总数的24.2%,高于妇产科和外科。骨科医疗纠纷多发,一方面骨科疾病的检查结果多为影像资料,对于诸如骨折是否愈合、内固定器的安装情况等比较直观,医疗信息相对其他专业疾病而言更为透明;另一方面骨科由于专业范围相对比较狭窄,而骨科高龄患者较多,老年人大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由于医生问诊不仔细或术前未请相关科室会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纠纷和事故的发生率[2]。

本组资料中心内科的纠纷和事故的发生率仅次于骨科。其主要原因由于上海城市人口老龄化;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及工作压力过大,使青壮年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比例明显升高。上述因素导致了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绝对数量明显增加。此外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变化快,在诊疗过程中漏诊、误诊及治疗措施不到位均会引起严重后果,导致医疗事故争议的发生。

3讨论

诊疗操作常规是在总结科学和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对医疗过程的定义和所应用技术的规范和指南。这些规范经卫生行政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制订和颁布后,具有技术性、规定性和可操作性,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认真执行,否则医疗事故就难以避免。本组材料中违反诊疗技术操作常规的有24例,违反规章制度的有9例。

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成为全才,特别是一些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分科越来越细,不少医生擅长某一专科、某一疾病,但他们不可能精通所有疾病的诊治,这就需要会诊,请相关的专家共同研究讨论,把问题想周到,把检查做全面;而有些医生忽略了这个问题,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没有全方位的考虑患者的病情,很容易漏诊、误治,因此造成医疗事故。对门诊病人3次不能明确诊断必须进行会诊的规定许多医生置若罔闻。例:一中年女性,因头痛、发热、呕吐不能进食,1周内4次在某二级医院中医内科、内科门诊就诊,医生给予抗感染、止痛对症处理。随后该患者又至某三级医院就诊,主诉:头痛十余天伴恶心、呕吐1周,有尿频尿急,接诊医生诊断为泌尿系感染,给予门诊补液治疗。2d后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再次至该三级医院就诊,经腰穿脑脊液检查考虑为“结核性脑病”。在该院神经科治疗3d后转入传染病医院,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虽经积极抢救,2周后不治身亡。鉴定中专家指出:接诊医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尤其神经系统检查)不够周全、详尽,临床思维狭窄,使患者虽经4次诊治,仍不能获得早期诊断,延误了对患者早期治疗;随后三级医院接诊医生未能全面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错误诊断为“尿路感染”,未予以留院观察。患者再次就诊,经检查拟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后,该院仍未能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使患者再次失去了可能救治的机会导致死亡。

本组资料中因手术适应证选择、操作方法及术后观察处理不当、术前未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引发的医疗事故争议共68例,占争议总数的58.62%。其中鉴定为事故19例,占鉴定事故数的57.58%。手术适应证掌握不当,手术操作不规范,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患方不能接受,最易形成医疗事故争议[1]。例:一50岁女性患者因“子宫肌瘤”入住某院妇产科,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第3天出现右肋缘下疼痛,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显示,输尿管扭曲、肾盂及输尿管扩张。术后2周B超显示:大量腹水,盆腔内局限性积液。术后3周患者因腹痛加剧行剖腹探查,行右输尿管膀胱再植术。鉴定专家指出:①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由于医方术者双极电凝操作不慎,导致术中电凝右侧子宫动、静脉时损伤同侧输尿管。未尽到谨慎、细致的腹腔镜诊疗原则;②术后对患者输尿管损伤、尿溢性腹膜炎,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有违诊疗常规。

术后观察处理不当,使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而引发争议。本组资料中有5起争议由于术者担任行政职务,术后由其他医生负责治疗,术后观察处理不当所致。术前、术中、术后是整个治疗过程的不同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疏漏都会影响治疗效果而引发争议。

本组资料中胸椎手术定位有误、青霉素输液错输他人、臀部肌肉注射部位不正确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等低级错误屡有发生。这些现象均是由于医生、护士工作中缺乏责任心所致。例:一中年女性,原有子宫肌瘤史10年,B超提示子宫增大、多发性肌瘤变性,考虑合并肌腺症。患者因下腹疼痛7d加剧1d入住某院妇产科,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后转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左侧输卵管切除术”。2个月后患者投诉阴道内遗留纱布,中午到该院妇产科门诊,医生从患者阴道取出纱布1块,后诊断为霉菌性阴道炎。鉴定专家指出:患者术后纱布遗留于阴道内为院方违反医疗常规操作所致,本病例构成四级医疗事故轻微责任。

本组资料中涉及病案书写不规范的争议有7例。熟人介绍未挂号无门诊病历,或病历记载不全,以及X线片丢失等原因导致无法鉴定。另外在鉴定中涉及病历记载时间错误、病历涂改的问题也较多。其中1例争议由于医院病历保管不善,为弥补病历中存在的不足,在鉴定中出现3个不同版本的病历,导致家属拒绝鉴定。

放射科对骨折的漏诊、病理科误诊都时有发生,有的已构成了医疗事故,必须引起临床医生重视。例:一患者因无痛性肉眼血尿1个月入住某院泌尿科,入院诊断左肾占位待查。(肾癌,肾结核)。入院后在全麻下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病理报告为左肾结核,予以抗结核治疗。术后2个月患者持该院病理切片至肿瘤医院会诊,坏死组织中见异性腺体,可见核分裂像。该院结合免疫组化检查病理诊断为左肾集合管癌。患者于术后4个月因“左肾癌术后肺、骨转移”死亡。鉴定专家指出:医方存在术后病理的错误诊断及后续的错误治疗,构成四级医疗事故,医方承担完全责任。

本组材料显示,部分医疗差错表面上是个体操作导致,但深层次原因涉及卫生管理。部分科室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手术指证。部分一级医院什么病都敢看,先收进来查一通再说;什么刀都敢开,以至于手术时技术不过关或请专家走穴完成手术,但无法应对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引发纠纷。

此外通过医疗事故争议分析,发现医务人员法律保护意识缺乏,诊疗过程中轻视病人及家属应有的知情权,尤其在手术中术式改变或切除重要脏器时没有家属签字引发争议。医疗事故鉴定中,封存病史不规范,答辩前未能认真准备,举证不力,这些无疑增加了医疗事故鉴定中的阳性率。

防范医疗纠纷,除了加强管理外,更重要的是全体医护人员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基础技能,认真遵守诊疗常规,规范病历书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最终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化。

4参考文献

[1]庄勤.南通市100例医疗事故争议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5027-504.

[2]杨波,杨兰馥,董迎新.上海市65例骨科医疗事故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5,25(8):39-41.

(收稿日期:2007-03-19)

文章编号:1004-9231(2007)06-0311-0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上海市南汇区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管理模式探讨 下一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超标适用法律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