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滇滩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

时间:2022-07-20 08:13:51

云南腾冲滇滩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

[摘要]滇滩铁多金属矿床属于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矿床的形成受地层、岩浆岩和构造因素的控制。

[关键词]铁多金属矿 接触交代 矽卡岩型 腾冲滇滩

[中图分类号] X75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73-2

滇滩铁多金属矿床为省内重要的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之一。矿床地处波密--腾冲铁多金属成矿带南段东带之东河成矿带。棋盘石--腾冲大断裂控制了东河成矿区断裂构造的基本轮廓和东河岩群的空间分布,从而奠定了区内铁、铜、铅、锌(含锡)成矿系列的生成,为“立体成矿、多型一体、多位一体”的铁多金属矿床。

1矿区地质

1.1地层

矿区主要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大硐厂组(P1dn)和石炭系上统空树河组(C3K):

二叠系下统大硐厂组(P1dn):白云质大理岩夹大理岩、生物碎屑灰岩、条带状硅质灰岩。

石炭系上统空树河组粉砂质板岩、绢云板岩、炭质板岩和角岩化石英砂岩。

1.2构造

1.2.1褶皱

矿区主要褶皱构造为核桃园--铜厂山向斜,长约7千米,轴向南北,两翼倾角40°~60°不等,核部出露地层为下二叠统的碳酸盐岩,由于断层切割及岩浆岩侵入破坏了向斜构造的完整性。其次为土瓜山背斜,出露长约2.5千米,轴向南北,核部地层为上石炭统空树河组二段。背斜的东翼地层出露较完整,倾向东,倾角20°~60°不等,两翼受次级断裂切割及岩浆岩侵吞。

1.2.2断层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分为南北向组,北东--北东东向组组。其中以南北向组为主,具有长期、多期活动特点,早期显压性,晚期为张性,断裂破碎带宽为7~80m不等。由棋盘石--腾冲大断裂及一系列平行次级断裂组成的南北向断裂束,断裂面倾向东,倾角50°~80°不等,垂直断距在400m以上。是矿区中主要控矿构造。

其次为北东向组断裂,以燕硐断裂为代表,沿北东55°方向延伸,长约5km,构造形迹属压扭性断裂,与主干断裂交汇处矽卡岩中铅锌矿化发育。

北西向组为等构造形迹属张扭性,错动地层分布。

1.3岩浆岩

2矿床地质

2.1矿体地质

2.2矿石特征

矿区矿石结构主要为粒状变晶结构。磁铁矿呈自形、半自形不均匀嵌布于透辉石中或分布于粒硅镁石、镁橄榄石内。其次为熔蚀交代结构,磁铁矿熔蚀交代粒硅石、透辉石。矿石构造为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多孔状构造等。

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假象赤铁矿,少量为硼镁铁矿、铁闪锌矿、黄铁矿、锡石、磁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粒硅镁石、透辉石、镁橄榄石、蛇纹石、金云母等。

2.3伴生和共生矿产

硼矿(化)体分布于土瓜山、无极寺、柴家小坡、铜厂山等地。矿石类型为含硼磁铁矿型,硼独立矿物为纤维硼镁石,硼镁铁矿、氟硼镁石等。锡矿(化)体分布于大平地、土瓜山、燕硐矿段中。铋矿(化)体分布于杠橼树、土瓜山等地,矿石类型为磁铁矿型铋矿石,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型铋矿石。铁矿与铅锌矿、尤其是锌矿空间上形影相随,密切伴生或共生,形成立体成矿体系。

2.4控矿因素

铁矿床的形成受地层、岩性、岩浆岩和构造因素制约。

2.4.1围岩控制因素

矿区内分布的下二叠统大东厂组白云岩、白云石大理岩和大理岩,在岩浆侵入活动中,有利于镁质矽卡岩、钙质矽卡岩生成,在含矿流体粒间运移中促使铁质富集沉淀。同时上部的硅质、泥质类岩石起隔档作用,因而形成厚大铁矿体。

2.4.2构造控制因素

矿区内南北向断裂构造发育,具有压扭性和张性的组合构造形迹成为配套的导矿和储矿机制,如F4-1、F1-1、F2-1断裂。同时受断裂构造的影响,两种不同岩性界面产生的层间滑动和层间裂隙亦有利于铁矿的赋存。

2.4.3浆控制因素

矿区内分布的侵入岩与酱缸山单元、大哨塘单元、马头窝单元是主要成矿母岩,其次尚有大偏山单元、晒米坡单元、辉绿岩等。

酱缸山单元岩石类型为角闪石英二长闪长岩,岩石化学成分铁、镁、钙含量较高,副矿物以磷灰石含量高为特征(1.3-117g/t),同时磁铁矿、钛铁矿含量亦较高。岩体中含暗色微粒(镁质黑云母)包体,Mg、Ba含量较高。

大哨塘单元为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与P1dn接触带具有矽卡岩生成,在大独山地区的矽卡岩中磁铁矿脉成群产出,是滇滩铁矿主要成矿母岩之一,岩体的基质矿物黑云母中含镁率达0.63,其中并含Sn20-100微克/克,W68微克/克,为东河岩群中磁铁矿含量较高的侵入体。岩体中含磁铁矿石英脉同生脉体,显示为矿区中铁、锡成矿岩体。

马头窝单元石英斑岩,沿矿区复合断裂带产出,在大独山地区侵入于大哨塘单元中,在岩体接触带见矽卡岩化和铁矿体生成,在铜厂山地区见含铅的铁闪锌矿分布于马头窝单元侵入体的外接触带中。岩体中含铅锌同生脉体,是铅、锌、铁的成矿母岩之一。

3成矿机理及找矿标志

3.1成矿机理

根据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本区铁矿床成因属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床。主要特征为矿体产于侵入岩与碳酸盐类接触带镁质矽卡岩、钙质矽卡岩中。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不明显,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囊状产出。主要铁矿物磁铁矿交代粒硅镁石、透辉石,矿体中亦常见镁橄榄石矽卡岩残留体。矿床的形成过程分为早期镁矽卡岩、钙矽卡岩,晚期镁矽卡岩及硫化物等4个阶段,是矿区构造、岩浆多次活动的结果:早期镁矽卡岩阶段与中性岩浆酱缸山单元关系密切,该单元具有铁、镁、钙含量高的特征,当侵入于白云质灰岩中,由于钙、镁的交代作用,形成镁橄榄石矽卡岩,磁铁矿开始析出;第二期钙矽卡岩阶段,伴随岩浆分异,构造再次活动,大偏山单元酸性岩浆形成,在岩体的接触带和外接触带形成钙铁石榴石矽卡岩、符山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伴随少量贫铁矿化生成;第三期晚镁矽卡岩阶段,大哨塘单元岩浆再次侵入,交代早期形成的镁橄榄石矽卡岩、钙铁石榴石矽卡岩和透辉石矽卡岩,析出大量的铁,与氧结合聚集沉淀,叠加在早先生成的贫铁矿化体上,形成大量的富铁矿体;第四期硫化物阶段,与马头窝单元石英斑岩形成有关,该单元含铅锌石英脉同生脉体、磁铁矿石英脉同生脉体,在其侵入期后的热液阶段中先后形成铁、铜、铅、锌矿(化)体。

3.2找矿标志

(1)铁矿床赋存于镁质矽卡岩、钙质矽卡岩中,矽卡岩是找矿的间接标志。

(2)近矿围岩蚀变标志:矿区及邻近矿点的铁矿体旁侧均有金云母化蚀变或蛇纹石化蚀变分布,两者为直接找矿标志。

(3)岩浆岩标志:铁矿床形成与多期矿化活动有关,与成矿母岩关系密切,其中多单元岩浆侵入活动有利于成矿流体生成叠加和淀积。

(4)构造标志:南北向构造带是矿区岩浆侵入活动有利场所,亦是成矿流体转移、储存的空间,配套的导矿、容矿机制是成矿的构造标志。

(5)磁异常标志:磁异常可作为铁矿的间接或直接找矿标志。

(6)铅锌矿标志:区内铁、铅、锌多金属矿立体成矿,铅锌矿床、矿体或矿(化)点可作为直接或间接找铁矿的标志。

The GEOLOGICAL FEATURE AND METALLOGENIC MECHANISM OF DIANTAN FE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ENGCHONG,YUNNAN

BAI Lei,YANG Ping,MA Ya-xiong,WANG Yong-hua

(Institute of Geology,Yunnan Nonferrous Metals Geological Bureau,Kunming 650216)

Abstract:Diantan Fe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a contact-metasomatic skarn deposit,Formation of the deposits is controlled by stratum、magmatite and fault structure.

Key words:Fe Polymetallic Deposit; Contact-metasomatic; skarn type;Diantan,Tengchong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 云南省腾冲县滇滩-葫芦口铁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实施方案[R].2011.

[2]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1:5万麻栗坝-固东街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R].1989.

[3]云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20万腾冲幅盈江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R].1982.

[4]郭远生.云南地质矿产概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地质找矿工作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新疆的有色金属之铝矿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