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与因果

时间:2022-07-20 07:58:37

小说与因果

阎连科,作家,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作品曾获军内外奖20余次。代表作有《受活》《丁庄梦》等。

“小说与因果”,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呢?首先是写作了30年之后,你发现所有的作家、所有的写作都受困于故事,我们都为故事朝思暮想,十分的焦虑,为写不出一个好故事、好人物感到不安。所有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必然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

“故事”是非常老的话题,每一个作家构思时都在想故事。故事中最难的是什么问题?所有的作家都为解决因果关系非常头疼,这因果关系就是:故事为什么是这样的?今天为什么是这样?是因为昨天的失去。今天为什么会到来?是因为昨天的消失。今天为什么会逝去?也是因为明天会到来。而故事的因果关系恰恰是这些东西,它的合理性、逻辑性永远让作家非常非常头疼。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一个作家在写作中要受困于因果关系?无论我们老师在课堂上怎么讲,你都会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小说的到来,其实无论时间上如何,就是从天上到地下的,从远古到今天的,从远处到近处的,从上面到下面的。我们看《山海经》,所有的故事都是从天上到地下的,从皇帝到百姓,从大到小,这也是我们故事的走向。但是到了18、19世纪的文学时,小说非常清楚地呈现出由外部走向内部的过程。当从外部向内部走的时候,我们也发现,小说丰富起来了,人物丰富起来了,故事丰富起来了,由社会走向了人物的内心。

那些伟大的小说全部都是由外部走向内部的一个过程。伟大作家的作品多是由外部走向内部,由社会走向人、走向人物的内心。所有伟大的作品都会塑造出一个非常不同的、鲜明的、入木三分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它可能是通过很多细节、情节塑造成功的,但是这些人物在故事中间其实都有强大的社会背景,所有故事的叙述都是从社会开始的。比如巴尔扎克,我们说他是“巴黎的良知”,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所有的小说都有一个强大的社会背景,并从社会背景进入故事,进入人物,最后进入人物的内心,让我们看到一个完整的人物灵魂。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必须面对现实,而当你面对中国的现实,你会发现我们的现实、历史中间,有无数无数的黑洞,这个黑洞就是卡夫卡小说中让人变成虫,或者让人进不去城堡的那种黑洞。正因为这种黑洞的存在,卡夫卡的小说才充满了意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拿着探照灯,把这个探照灯对着那个黑洞,然后照一照,我们需要知道:这个黑洞的来源,它昨天什么样子,今天什么样子,明天又可能什么样子。无论我们有没有能力把握这个现实,我们经过这一段历史,都必须去尝试着把握它。

(据作家2011年在北大演讲稿整理,有删节)

上一篇:你到哪里去,我的孩子? 下一篇:给“雷锋精神”的一封信